科索沃战争给人防建设的思考(工作研究)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0-05-01 14:58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科索沃战争给人防建设的思考

朱 军

  科索沃战争结束了,这场发生在世纪之交的战争,给世人的启迪和警示很多,其中对人防建设思考最深的就是: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人民防空建设将是国防建设的重头戏,加强经济目标的防护、调整人防建设思路、重视全民教育和专业队伍建设,以便进一步提高国家在高技术战争中的防御能力,是当前我们必须面对的战略选择。思考一: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人民防空的作用将大大增强人民防空(国外称民防)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全民的战略工作,它的目的就是在空袭中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减少国家财富损失。这次科索沃危机中,人民防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有关资料显示:南联盟1200万人有800万人可以长期掩蔽在防空设施中,极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安全。由于南联盟采取了军队防空和人民防空相结合的战略,虽然北约连续轰炸,投下了2.1万吨炸弹,南联盟仍保存了80%的军事力量,防空体系照样可以发挥作用。正是有了强大的人民防空力量做后盾,才使南联盟在强大的北约面前坚持了78天。血与火的事实,再一次证明了在未来战争中人民防空大有用武之地。分析二战以来居民的伤亡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人员伤亡中居民的比例逐渐大于军事人员并成倍增加(见表)。可见,在未来的高技术战争中,主要伤亡和损失的不仅是军事人员而且更多的是普通居民。人民是社会和国家的巨大财富,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就是国家的安全,所以战争中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是一个战略问题,加强防空尤其是人民防空建设越发显示出重要性。  就国际战略的新特点看,人民防空在国防建设中是一种威慑力量,其地位已大大上升。一些国家甚至将人民防空作为国防建设的支柱。因此,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不注重人民防空其后果和损失将不堪设想,未雨绸缪早做准备,是国防建设的需要,人民防空的地位和作用应大大增强。思考二:必须将经济目标防护放在人防建设的首要位置经济目标防护作为人民防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对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工业基地、能源、交通运输和通讯枢纽等重要经济目标采取预防打击和遭受打击后的抢救措施,是以有效地保护国家的经济潜力、保证战争期间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转、支持战争和保证人民生活、减少国家经济损失和战后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为目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北约空袭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打击经济目标的原则上升到主要的地位。战争开始,重点破坏通讯、指挥等军事设施,通过摧毁南联盟防空部队夺取制空权,进一步打击南联盟军事实力,虽然取得一些效果,但对南联盟总体实力影响不大。因此,北约在第三阶段空袭中将打击对方的经济目标,破坏对方经济潜力,打击关键企业的战略原则上升到主要地位,并在以后的空袭中贯穿始终。在这场以大欺小、力量悬殊的战争中,南联盟何以在强大的北约面前顽强地支持了78天呢?除了南斯拉夫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坚韧不屈的斗争意志外,还同南联盟在战前开展的经济防护工作关系密切。战争伊时,南联盟就进行了经济动员,把一些工厂设备搬入地下坚持生产,对生产企业进行疏散和掩蔽,对重要目标进行了伪装加固。由于早有准备并采取了措施,北约的飞机常常无功而返,连北约也不得不承认,毁伤目标大大低于计划目标。空袭中大部分工厂企业能够照常生产,制造出了大量生活物资和武器装备,一方面保证了居民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有效地支援了战争。经济潜力是否能够迅速释放出来,支援战争,前提是在对方的大规模袭击下有效地保护国家的经济目标,否则国家的经济力量再强大,一旦被摧毁就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对经济目标进行防护是保障经济生产的有效途径。因此,经济目标防护对于保存战争潜力和经济潜力具有重要作用。思考三:适时调整人防建设思路,重视全民人防教育和专业队伍建设,使建设更加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需要这次危机中人民防空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北约空袭,南联盟最大限度地保存了有生力量,但空袭中有近20%居民没有掩蔽场所,由于数量不足,掩蔽工程内部显得拥挤、混乱,严重超过掩蔽工程的设计负荷。首先,由于空袭时间持续不间断,有时居民要在工程内呆上几十个小时,工程内部设备根本满足不了正常生活的需要,由于照明设施的缺乏和工程内部空气没有得到较好的处理,再加上阴暗潮湿的恶劣环境,不仅严重影响了居民的身体健康,同时给居民的心理上也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这种情况下,工程的等级规模并不是最重要的,等级越高规模越大一旦遭到攻击损失会更渗重,因为现代战争中要防止设定目标不遭袭击的难度非常大,即使投入相当的财力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相反,在经济实力有限的条件下,完善工程内部的设备设施会起到更好的作用。工程的规模越小,数量越多,分布越散,设备设施越完善,遭到袭击的概率就越小,对居民的防护效果就越好。另外,从防护看,人防工程规模宜小不宜大,特别是我国的人防工程多数不能抵御航弹的直接命中,就必须以数量多、规模小、分散配置和相互连通,来获得可能的保存概率。近几年,各地新建了一大批三个效益明显、工程规模可观的工程。但大多偏重经济效益,工程规模大,且都建于交通要道和繁华的商业区,忽略了避开高危险区和远离重要目标的原则。另外受规模、资金的制约,防护、防爆单元的设计超过了规定的指标,工事的等级降低了,防护能力下降了。这样的工程在战争中是最危险的。因此,我们必须整理一下思路,从战备角度考虑问题,恰当处理三个效益的关系,处理好规模与工事整体防护能力、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关系。使工程规模、防护适应人防工程建设的新要求。其次,一个必须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就是城市连接通道和机动干道的建设问题。在海湾战争中,城市连接通道和机动干道就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在这次科索活战争中又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空袭中,南联盟许多部队、物资、装备的转移和运输就是在连接通道和机动干道中进行的。另外,在保障战时通讯指挥方面也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它不仅给通信指挥提供了隐蔽的线路途径,在遭到破坏后,由于通道提供了一定的作业空间,还大大缩短了抢险、抢修的时间,真可谓“一道多用”。人防建设中,往往重视工程建设,对城市连接通道和机动干道的建设认识不够,要提高城市居民战时的生存概率,除了必要的掩蔽工程外,还须有足够的机动干道和必要的连接通道。孤立的工程在战时是没有生命力的,特别是在核条件下和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地下通道是有效求得生存的出路。布局时,在满足战争要求的前提下,要注意布置上的分散,但不宜过于分散,相对要有集中,形成集团或网络。连通问题我们要重视,要有重新的认识。第三个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是南联盟的全民防空教育和专业队伍建设。在空袭中,南联盟居民表现的是毫不惊慌、镇定自若、沉着冷静,依照平时的专业教育和训练,有序地开展各项反空袭活动,表现出了较高的防空素质。二战后,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政府虽然奉行不结盟政策,但从未放松准备,为了应付战争和突发事件,实施了一套寓兵于民,长期准备的战略方针。平时尤其注意对广大居民的备战教育和训练,将防空袭、防灾害教育纳入全民教育内容,定期开展训练和演习,使每一个居民都掌握了一定的防护知识和救险技能。战争中,南人防专业队伍也以其快速的反应、有效的救护赢得世人的称道。据报载,战前南联盟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民防部队(人防专业队伍)约1.7万人,可在20分钟内奔赴国内任何地点消除空袭后果。空袭之初,贝尔格莱德远郊机场附近的一油库被击中起火,民防部队随即赶到,迅速扑灭大火;有时敌机还未离开,民防指派的救护车辆已赶到。由于现代攻击的突发性,很难把握攻击的目标和时间,大量工作和行动往往是在遭受攻击后开展的,如果没有平时充分的准备,就不能保证反应迅速,临战不乱。时代变了,情况变了,人防建设也要相应地变化,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积极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使人防建设更加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需要,即所谓“世易时移,变法亦宜”。322000年 第5期 《中国机关后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