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重后勤称霸北方(后勤文苑)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0-10-01 10:06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曹操重后勤称霸北方

过少雯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刻画的“乱世奸雄”曹操的形象。其实,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有很多过人之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善用谋略和重视后勤,形成了“重势、养力、固后、用奇”的战争方略,从而在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异军突起,统一北方,占有原东汉13刺史部中的8州,成为三国中实力最强的一方。  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出身于宦官家庭,年轻时曾以孝廉士郎,后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公元184年黄巾大起义后,曹操因镇压起义有功,不断升迁,成为割据兖州的军阀。  曹操割据兖州时,东汉王朝在黄巾起义打击下已名存实亡。长期争斗于朝野的外戚、宦官两大政治集团在火拼中同归于尽,在镇压起义中形成的豪族军事力量各霸一方:袁绍占冀州,公孙瓒占幽州,公孙度占辽东,陶谦、吕布先后占徐州,马腾、韩遂占凉州,袁术占扬州一部,孙策占江东,刘表占荆州,刘焉占益州。还有尚未占据固定地盘的刘备,率领一支军队先后依附于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相互间进行争夺地盘的混战。  面对复杂的情势,曹操接纳了谋士毛提出的“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建议,开始重势、养力、固后、用奇。  一、重势——“奉天子以令不臣”  曹操起兵之初,因名位低微,缺乏号召力。不仅无法同祖上四世居朝廷三公高位的袁绍相比,也无法与其他一些割据势力相比。公元196年,曹操接受荀的建议,抢先把从长安逃出来的汉献帝接到许县(今河南许昌),改元建安,使汉献帝成为其傀儡。曹操以天子号令天下,成为国家正统所在,无论征伐异己,任命人事,吸纳人才,还是拓展地域,都处于主动地位。对此,诸葛亮在隆中与刘备讨论天下形势时也指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不可与争降。”这种情势,也为曹操扩大战争物质基础,奠定了有利条件。  二、养力——“修耕植,蓄军资”  由于长期战乱,中原地区人民流亡,十室九空,土地荒芜,各割据势力都面临着无兵可募,无粮可征的困境。史载,“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之在江淮,取给蒲蠃”。有的军队甚至食人。为此,在迎献帝定都许昌的当年,曹操即发动部下讨论经济问题。羽林监枣祗和韩浩提议兴办屯田,由公家出面,把流民与土地结合起来,开辟粮源。曹操采纳了这一主张,任命骑都尉任峻为典农中郎将,招募流民在许都一带公田上耕作屯田。并专门下达了《置屯田令》,要求“修耕植以蓄军资”。当年募得屯田户8000户,4万余人,屯耕土地60万亩,获谷百万斛。以后随着曹操疆域的拓展,屯田逐步推广到北方各州、郡。  曹操的屯田无论规模和作用都大大超过了前代。当时的做法是,把流民按军事组织严格编组,不准随便离开土地,有单独的管理系统。中央设大司农,大郡设典农中郎将,小郡设典农校尉,县设典农都尉和屯司马。每个屯司马管理屯田客50人。每年屯田客向政府缴的地租为:用官牛耕种的交收获量的6/10,自备耕牛的交5/10。尽管负担很重,但由于使无地的流民得以安居,又不服兵役和徭役,很受流民欢迎。加之当时有大量闲置和荒芜的土地及百万计的无地流民,致使曹操的屯田规模越来越大,“数年中所存积粟,仓禀皆满”,并使“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从而解决了军粮供应问题。  依靠有力的后勤保障,曹操在割据群雄中占尽优势,大破敌军,屡获胜利。先于公元196年攻占豫州,继而大破张绣、刘表联军,击败了在淮南称帝的袁术,擒杀了盘踞徐州的吕布,占据了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豫、兖、徐三州,发展成为中国北方唯一能同兵多将广的袁绍相抗衡的势力。  三、固后——创造官渡决战的有力态势  公元200年,曹操与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之间爆发了一场大决战——官渡之战。当时,袁绍占冀、青、幽、并四州,“民户百万,经济富庶”。仅冀州一地即“带用百万,谷支十年”。拥兵20多万,装备优良。而曹操占据的豫、兖、徐三州都是饱受战乱的重灾区,往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因贫穷不能多养兵,兵力仅数万。是年正月,袁绍率军10万,南下攻曹。而曹操与之在官渡对抗的兵力仅有三四万。  正当双方战争一触即发时,曹操后方又生变故。依附于曹操的刘备趁曹操派其率军前往徐州阻击袁术北上之机,鉴于袁曹对峙,曹操无力东顾,杀曹操徐州刺史车胄,抢在袁绍之前树起反曹旗帜。由于刘备在徐州有一定社会基础,兵力猛增到数万。他北联袁绍,分兵略地,抢占徐州,企图待袁、曹酣战时,偷袭曹军后方,奉迎献帝,取曹操而代之,一下子把曹操推到了两面作战的危险境地。  关键时刻,曹操显示出过人胆识。他不顾诸将劝阻,抓住袁绍迟疑不决和刘备兵力分散之机,置袁绍于不顾,率大军离开官渡,直扑徐州,征伐刘备。而袁绍则考虑过早介入会使刘备占便宜,不如趁曹、刘相争,收渔人之利。因而不听谋士劝告,执意按兵不动。刘备则根本就没考虑到曹操会置袁绍于不顾,亲征徐州,一时忙乱,兵力来不及集中,导致全军溃败,只好只身投奔袁绍。曹操在获胜后即飞速还军官渡,重新与袁绍对峙,从而在三方的谋略战中占了先机,干净利落地解决了后方危机,摆脱了两面作战的不利处境。这一果敢举动令中外军事家赞叹不已。  在曹军已返官渡的公元200年2月,袁绍不顾部下的劝阻,展开了正式的攻势行动。在经过几次前哨战之后,双方在官渡地区形成对峙。作战期间,袁绍派刘备率兵袭扰曹军后方,联络反叛郡县,一时间,许都以南,吏民惶惶不安。曹操不顾前方吃紧,抽出大将曹仁部回后方安定局面,击败刘备,收得反叛郡县。袁绍又令韩猛切断官渡以西通道,曹仁又大破韩猛。从此,袁绍不敢分兵再出。  曹操的一系列固后行动,保护了后方的安全,稳定了前方的军心,为改变战场上敌强己弱的态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用奇——乌巢烧粮获全胜  曹操与袁绍两军在官渡相持数月,战局没有根本变化,由于大军云集,双方的粮食供应都很紧张。尤其实力较弱的曹军更是捉襟见肘。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接受谋士荀“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的劝诫,咬牙坚持,并开始把转机盯在攻击袁军的后勤补给线上。  9月,趁袁军的运粮车队行至半路之机,派部将徐晃前去袭击,烧了袁军的几千车粮草。10月,袁军重新从河北调运粮食1万余车,把这些粮食和所用的军需物资屯集在距前线大营40多里的乌巢,令大将淳于琼率军万人看护。  此时,袁绍的谋士许攸因受排挤,投奔曹操,带来了袁军屯粮乌巢且守军不多的情报。曹操闻讯大喜,力排众议令曹洪继续坚守官渡阵地,亲率5000精锐,换用袁军旗号,夜袭乌巢,烧掉了其全部辎重。袁军闻讯,顿时大乱,袁将张、高览降曹。曹军趁势发动全面攻击,袁军全线溃败,只有袁绍等800骑渡河逃跑,其余7万余人全部投降。  曹操见降兵太多,要收编,无粮食可供;要放回,担心又被袁绍所用,竞指认被俘袁军为伪降,全部坑杀。逃回河北的袁绍不久忧忧而死,势力瓦解。其统治的四州之地尽归曹操。曹操一举统一北方,成为中国最大的割据势力。与曹操同一时代的诸葛亮评论说:“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可谓中肯之语。362000年 第10期 《中国机关后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