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2-06-02 14:02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如何认识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

浙江省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 詹泰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必然性和阶段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后勤服务作为服务业的一部分,必然受到市场的重大影响。在特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后勤服务体系,其孤立、封闭和“小而全”的服务保障方式,已不适应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的大发展,必须进行社会化改革,使后勤服务社会化。后勤服务社会化有两层含义,一是后勤服务可以由社会专业服务组织承担;二是后勤服务单位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改革,成为社会服务业的一部分,仍然为机关提供后勤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步伐加快,这对后勤服务单位来说,形势极为严峻。只有认识到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没有退路,只能下定决心,不怕困难,大胆创新,才有可能走出一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后勤服务保障的新路子。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服务也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同样,后勤服务作为一种劳动,一旦进入市场,参与市场交换,在交换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也就具有了商品的属性。后勤服务也是一种资源,要受市场的配置,这种配置是以价值规律为基础,通过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来实现。后勤服务的商品性,提出了两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进退选择。后勤服务单位,面对着充满竞争的市场领域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规则,必须作出选择,要么在风险和机遇并存的市场大海中顽强拼搏,求得生存发展;要么主动退出竞争领域,最大限度保住现有资产。我国沿海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拍卖政府饭店宾馆及场所等做法,就是后一种选择。进、退是一种战略性选择,后勤服务单位的服务,是以自身的存在为前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自身生存都有困难,如何服务?在现在或将来难以发展的情况下,退是一种超前行为,明智之举。后勤服务商品性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处理服务与经营的关系?对机关服务要搞好,对社会经营要搞活,同时兼顾两个效益,这是后勤服务必须要做到的。但是,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与机关后勤服务的特殊性是难以用简单方式统一的。因此,一方面要采取特殊、灵活的措施妥善处理,另一方面还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办法。

    后勤服务作为社会服务业的一部分,是一个社会历史现象,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过程。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基础是社会服务业的充分发展,社会服务业大发展,带动和促进了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发展,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20年的探索和实践证明了这一点。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必须与社会服务业发展大体一致,太超前,改革走得太快,有可能削弱行政事务主管部门的职能和力量,后勤服务的事,无人规划或无力组织,最后导致机关干部职工切身利益受影响;滞后了,也会造成后勤服务单位失去发展机遇,在社会服务业的发展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不仅要从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出发,还要从本地区服务业市场化程度的实际出发。由于后勤服务是经济行为、市场行为,所以,科学的超前是必须的。后勤服务单位也只有具备前瞻性、主动性,才能在市场经济中把握机遇,抢占制高点。

    后勤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改革的目的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机关后勤服务的特殊性,在于服务对象和服务要求有别于其他行业,且长期以来后勤服务单位又是机关的一部分。后勤服务又具有相当的规范性、效率性和一定的福利性,与之相应的必须要有一支以机关服务为宗旨、训练有素且经验丰富的后勤服务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确保后勤服务任务的完成。改革目的应是更好地为机关工作和职工生活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而不是取消或削弱这种服务。在整个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后勤服务部门仍然要在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和增强服务手段上下功夫,并且要妥善解决服务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遇到两者难以调和时,经济效益要服从服务宗旨,必须始终坚持为领导、为机关、为基层服务的职责。从机关事务工作主管部门(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角度来看,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要做好两件事:一是科学分离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规范事务工作;二是帮助指导后勤服务单位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发展后勤服务产业。

    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复杂性有诸多因素。首先是要正确认识后勤服务与事务工作的关系。机关工作分两大块:一块是政务工作,一块是事务工作。事务工作是为政务工作提供服务的。机关的接待工作、物资采购供应工作、房地产管理、资产管理等工作都是行政事务工作;而吃、喝、拉、撒等生活服务工作属后勤服务保障范畴,是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部分。长期以来,机关事务工作借用军队的后勤工作概念,严格说来两者内涵是不同的。同样,机关后勤服务工作也不能等同于机关事务工作,而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会得出不同的途径和结果,因此,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定位是基础。其次,复杂性的表现形式在于块块为主的管理体制。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机关事务管理体制,这是社会历史和特定环境造成的。我国的机关事务工作管理体制,在形式、职能、范围等方面,各级机关、各地区不尽相同,这主要是块块管理为主的历史造成的。这种体制的长处是各尽所能,从实际出发。问题是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规范,难以统一行动。譬如,机关后勤服务工作的联合,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至今却难以实现。复杂性的表现再就是机关事务主管部门和后勤服务单位现状各地差别比较大,因此,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各地应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

    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从现实情况看,主要有两点:一是多数机关后勤服务单位至今没有完成积累,已失去发展机遇期,后勤经济有可能逐渐萎缩,服务项目逐渐由社会专业服务单位取而代之。二是后勤服务单位难以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转换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子。一方面机关事务主管部门考虑的是,后勤服务的质量水平不能因服务社会化改革而受影响,服务上要到位,经营上要放开;另一方面,后勤服务单位考虑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如何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不失去原有的优势和支持。实际情况是,经济效益好、负担少的后勤服务单位,转企改制积极性就高,而效益一般、包袱重的单位,维持现状或微调的考虑更多一点。如何统一认识,积极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关键是机关事务主管部门要引导好、组织好,先易后难,创造条件,努力打破后勤服务单位单一的所有制结构,采取多元化的形式,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大胆走出去。同时,要积极争取当地主要领导的支持,既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又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积极稳妥地推动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