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餐桌变化看后勤改革———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机关实行饮食保障社会化侧记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2-12-30 10:52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从餐桌变化看后勤改革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机关实行饮食保障社会化侧记
程双武

  作为较早实行机关饮食保障社会化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去年以招标方式选择社会专业供餐公司为机关职工提供饮食服务,迈出了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在实现机关饮食服务保障社会化的同时,也给职工餐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可喜变化。一位老干部高兴地说:“鞋子舒不舒服,只有脚知道。我在机关食堂吃了这么多年,真没有想到饮食保障社会化会这么好!”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机关食堂在建成投入后的10多年里,一直未进行必要的维修,造成食堂餐桌、餐具陈旧,炊事设备老化,就餐方式落后,饭菜质量不高,浪费现象比较突出。改善就餐条件、提高伙食质量成为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2001年8月,部里投入370多万元,用3个月的时间对食堂进行了改造,更新、添置了必要的设备,职工就餐环境焕然一新。可容纳400多人同时就餐的餐厅宽敞明亮,整洁干净,统一着装的服务人员笑容可掬,提供周到的服务。就餐方式也由沿袭多年的窗口售饭、凭票就餐改为自助就餐。同时,积极探索饮食保障社会化的路子,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从多个竞标单位中选择了生产设备齐全、技术能力较强的专业快餐公司为合作伙伴。
    实行饮食保障社会化带来的最大变化还是餐桌上的“内容”。就拿午餐来说,每天供应的主食、副食、凉菜加起来有20多种,除五、六个可口的凉菜和两个汤菜外,还有符合大众口味的“大锅菜”和精制小炒,从鸡鸭鱼肉到各种时令蔬菜,品种非常丰富。更令人高兴的是,主食不仅有米饭、水饺、炒面、包子、花卷、烙饼等,而且像红薯、窝头、发糕这些精工细做的杂粮食品也上了职工餐桌。主副食每周调剂,换着花样吃,热菜每天都不重样。现在,不但是午饭,就连早饭、晚饭也有不少人到食堂来吃。
    饮食保障社会化不但为“吃饱、吃好”确立了新标准、注入了新内涵,而且还体现出了新景象:服务态度大为改善,服务质量得到提高,减少正式职工7人,清退临时工28人,管理人员由7人减少到2人,节约各种开支50多万元。
    针对饮食保障社会化后机关与供餐公司形成监管与被监管关系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部里成立了生活委员会,要求供餐公司把“机关干部满意率”与经济效益直接挂钩,不定期地组织就餐人员进行民意测验,从制度上保证机关职工参与伙食监督管理。作为直接承担食堂管理责任的部机关服务局,确立了以监管为主、在监管中合作、在合作中监管的原则,制定了加强监管、确保服务质量的具体措施。在加大对环境卫生、食谱安排等方面监管力度的基础上,实行从原材料进货、抽查检验到食品加工制作等环节的全过程监管。开餐时,派卫生监督员在现场监督饭菜质量和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并做好有关协调工作。对职工特别关心的餐具卫生问题,除每餐都要按照人工清洗、消毒柜消毒、高温杀菌的“三步法”对所有餐具进行消毒杀菌外,周末还要用消毒液浸泡24小时后,再按规定处理,保持餐具洁净,确保职工用上“放心碗筷”。与此同时,他们注重加强与供餐公司的沟通,不断强化合同意识,坚持按合同办事。双方经常共同研究、开发食品加工制作的新工艺,努力提高食品质量。前不久,他们搞了一次问卷调查,多数职工对饮食保障社会化表示满意。02经验交流 2002年 第12期 《中国机关后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