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社会保险 走出发展困境———记北京市行政服务中心东花市招待所(热点访问)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3-01-24 15:10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参与社会保险 走出发展困境

———记北京市行政服务中心东花市招待所

张永汉 宋 宁

  社会保障制度是关系到社会稳定与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大事。北京市行政服务中心东花市招待所(以下简称“招待所”)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遇到了许多困难,通过积极参加社会保险,稳定了职工队伍,逐步走出了困境。一、从单位保障到社会保障北京市行政服务中心东花市招待所的前身是个普通旅店。1987年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接管,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全所共62人,其中在职人员33人,平均年龄44.7岁,退休人员29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招待所实行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招待所自身的矛盾和弱点逐步暴露出来,职工队伍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束缚着招待所的服务、经营与发展。以2000年为例,全年经营收入66万元,年职工工资38万元,退休费30万元,经营成本及其它支出24万元,医药费14万元,年亏损40万元。经营上的入不敷出,致使招待所面临着重重困难。主要表现在:从1998年起,停止了职工取暖费的支付;没有给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不能发放住房补贴;1999年10月起又停止了全所职工医药费的报销,医药费累计欠帐高达20余万元,有的职工手里拿着几万元的药费单据,严重地影响了职工家庭的正常生活;由于负债经营,月底财务空账,经常靠借钱支付职工工资。有的职工想调换单位,因为是事业单位,没有上保险,造成人员流动困难。职工队伍状况是“一大三低”(年龄大、文化水平低、职业素质低、工作情绪低),单位处于经营效益差、欠账多、包袱重的状态。面对招待所的困难现状,北京市行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经过多次反复研究分析认为:招待所要想脱困,在抓好经营创收的同时,必须卸掉“包袱”。可是“包袱”卸给谁?谁又能接纳这个“包袱”?中心将希望寄托于社会保险,摸索着借社会保险的政策来担负起29位退休职工的费用,分担逐年上升的医药费支出。这在当时是一个大胆的设想,能不能办成,中心领导心里也没底。事业单位能否纳入社会保险在政策上没有依据,在实际运作中没有范本。于是中心向招待所所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保中心进行了咨询,社会保险职能部门愿意与我们共同摸索办法。鉴于招待所是一班人马两块牌子,利用企业营业执照,以企业的身份进入社会保险,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在政策上是允许的,对帮助招待所解脱困境是非常有利的。因此,中心到社保中心进行学习,做了多次可行性分析,拟定了分析报告,上报市政府办公厅领导后,得到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2001年底圆满地完成了招待所职工参加社会保险的工作,摸索出一条从单位实际出发参加社会保险的可行之路。二、从困难重重到良性循环招待所参加“社保”后,实现了“解除后顾之忧,走出困境”的预期目标,并为招待所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心深深地感受到参加“社保”给招待所解决了诸多无法解决的困难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29位退休职工的退休金全部由社会保险机构发放。全年总金额为32万元,退休金总额比参保前增加1万元。二是招待所不再承担62名职工每年高达15万元左右的医药费。自参保后,招待所再也没有发生过住院职工家属堵门要支票的现象;再也没有发生退休职工一手拿着药费单一手拿着方便面、单位不给报销就不走的现象;再也没有发生家属扬言将病人抬到招待所等等现象。2002年元月招待所一名职工因患癌症住院,8个月后病故,住院费高达8万元,此事如果发生在参保前,仅此一项就要花掉招待所两个月的经营收入,而现在很顺利地解决了医疗费问题。三是为单位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与社会劳动保障管理体系接轨,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员流动问题。过去招待所作为事业单位,职工的铁饭碗思想非常顽固,除非病故或个人自愿调离,否则不到退休年龄,单位只能养着,职工发生严重违纪行为不能继续留用时,档案关系也无法转移出去(因未参加“社保”,街道或其它单位就不能接受)。2001年下半年招待所上完社会保险后,有一名职工严重违纪,中心对该职工进行了处分,并顺利地将其档案转到了街道,解除了此人与单位的工作关系。打破了多年形成的事业单位铁饭碗的陈旧观念。四是为经营创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纳入社会保险后,招待所的管理者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抓经营管理。他们通过调整经营思路,制定新的经营策略,在经营效益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001年全年经营收入96万元,与上一年同比增长47.6%,全年职工平均收入12150元,比上一年增加23.8%;2002年的经营效益又有大幅度提高。五是卸掉了沉重包袱。养老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每年为招待所分担40余万元的支出,扣除单位每年的三险缴费10余万元,实际受益30余万元。招待所已经从过去包袱越背越重、支出逐年增加、经济效益越来越低的恶性循环转向了卸掉包袱,支出减少,经济效益逐年增长的良性循环。六是为招待所职工年轻化、职业化奠定了经济基础。招待所职工人均年龄近45岁,大多是老职工,文化水平低,职业素质低,不适应当前服务行业要求。在参保前,招待所负债累累,根本没有能力去招聘新职工。参保后,有了资金保障,从职业学校挑选了十几名毕业生,给招待所带来了朝气和活力。三、从引伸的新问题找出解决措施在参加社会保险这项工作中,从政策咨询到具体实施,中心始终以边学习、边应用、边请教、边总结的态度投入工作,较好的解决了办理“三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维护了单位和职工的利益。(一)弥补参险后职工自付医疗(药)费用过高的问题。中心认真执行北京市政府制定的有关规定,在办理完基本医疗保险后,着手解决补充医疗保险,也称“商业保险”。由单位从职工工资总额中提取4%,为职工上“商业保险”,这个险种可以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连接。招待所参加商业保险的基本情况是:全年投保金总计为40333.2元,理赔责任为,职工门诊急诊费用除了社保赔付以外的个人承担部分外,保险公司均按一定比例给予二次赔付。以门诊、急诊5000元为例,社保中心起付线2000元以内由职工自付,“商业保险”起付线500元至2000元的赔付80%,即赔付1200元,职工自付800元。社保在起付线2000元以上部分按50%赔付后,职工自付1500元,“商业保险”对这一部分再赔付70%,即1050元。两项相加,职工在发生5000元医疗(药)费时,社保赔付1500元,“商业保险”赔付2250元,职工自付1250元。职工自付部分比投商业保险前下降幅度为65%,仅比参保前多负担250元。“商业保险”的建立,将职工看病的个人经济负担降低到了最低限度,维护了职工的切身利益。对单位而言,也减轻了很多负担。2001年度职工医疗(药)费共17万元,如果到医保报销只能解决6万元,还有11万元要由职工自付。中心拿出4万元上了商业保险,就解决了11万元的问题。(二)解决参险后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核定差的问题。招待所是事业单位,参险后,职工按企业要求退休,退休金核定差每位职工都在300元到600元之间。特别是管理层的骨干,职务越高退休金核定差就越大。为了稳定队伍,中心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即“老人老政策,新人新办法”。目前在编的老职工退休,按参加社会保险的程序办理退休金后,再按事业与企业退休金之差,由招待所给予补差。新招聘的职工,不再享受补差政策,直接按参加社会保险的程序办理退休金。以参保后第一名在编老职工退休为例,按事业单位退休金核定标准为每月1023元,按社保核定标准为每月679.12元,核定差343.88元,每年需要补差4126.56元。但从比例分析来看:该职工退休后单位不再承担其全年工资12936元,“三险”缴费2300元,合计15236元的费用支出,扣除退休金补差4126.56元,招待所全年可减少1万余元支出。如果没有参加社会保险,到2017年,招待所62位在编老职工全部退休后,单位每年负担的退休费预计70万元;医疗(药)费仍以年均17万元计算,届时招待所仅退休职工的费用每年就要承担87万元。参加社会保险后,虽然遇到“核定差”的问题,但是通过利益对比分析:目前只有30位职工处于补差政策之内,按人均每年5500元计算,全年共计16.5万元。招待所在没有正式职工工资支出,不再上缴15万元“三险”缴费的前提下,每年只需补差16.5万元就可以解决全部退休职工的费用。招待所参保前后的的支出比例为87∶16.5。以后随着退休职工的自然减员,补差金额也将随之减少。(三)坚定改革信心,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向职工宣讲参加社会保险的政策常识和有利之处,让全体职工理解并支持这项工作。一是让职工们清楚招待所的双重管理形式(即: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和社会保障政策要求;二是让职工们清楚招待所只有参加社会保险,才能卸掉沉重的包袱,才能发展壮大的意义;三是让职工们清楚参加社会保险得到了市政府办公厅各级领导的支持,坚定信心,消除疑虑,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招待所参加社会保险前后的经过,使中心对社会保险有以下几点认识:第一,新型社会保障制度,促使职工从“单位人”转变成为“社会人”;第二,社会保障制度改变了单位负责、国家兜底的“完全”责任,转入了筹集资金多元化;第三,从招待所引伸到所有事业单位,如何消化数千万沉淀在事业单位的大量冗员,实行社会化劳动保障是一条可行之路。(作者单位:北京市行政服务中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