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十一五”时期机关后勤理论研究热点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6-04-25 11:13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姚万垠

 

    “十一五”时期既是机关后勤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进入科学发展轨道和实现跨越式发展快车道的黄金期,也是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服务模式、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破冰攻坚关键期。笔者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实际,对新时期机关后勤理论研究的热点谈几点思考。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穿全部工作的纲领

    “十一五”时期,后勤服务业实现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服务模式的根本转变,完成市场化、商品化和社会化跨越过渡,必须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导思想,并使之渗透到全部工作的一切层面和所有环节,坚定不移,坚持不懈,贯穿始终,统揽全局,这是重中之重。机关后勤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是由实际状况决定的,实施发展战略、转变经营方式和提升服务水平,将构成近期后勤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三大支点。规划不同于计划,规划体现战略,战略决定未来。后勤服务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集约化经营,通过增加服务商品的知识含量,创新技术密集型劳动,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它涉及到产业结构、改进经营方式、节约硬资源、创造软资源和有效配置资源、深度利用资源、改进技术手段、提升服务品质品牌等,需要战略指引,以纲带目;机关后勤有其特殊性,重在服务,质量第一,是立足前提,尤其在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取得之际,面临着空前严峻挑战,只有全心全意为机关服务,贯彻“廉洁、务实、高效;贯彻始终,蔚成风气”的指针,才是固守一席市场之地的大计。

    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必有所为使命

    从根本上说,和谐社会实乃天地间万事万物气息相融、精灵相通、相宜相生、共处共存的一种生存环境,它涉及一切方面、一切领域和一切人群,所以机关后勤置身其中,肩负使命,有所作为,是本能职责。作为生产经营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机关后勤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旨是做强做大自身,使自己成长成熟起来,在市场竞争中有为有位,这是未来五年机关后勤进程的定位。形势逼人,时不我待。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现代科学管理,真正落实市场主体地位,遵循经济运行规律,按市场法则办事,同WTO规则接轨,不能停留在仅仅是一个总体概念上。在具体实践中,要分解成战略课题和战术目标,细化为若干具体战役和战斗系列工程,统筹兼顾,协调运作,正确把握、处理好经济与社会、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是机关后勤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重大任务。

    建设节约型机关后勤任重道远

    要首先从自身做起,身体力行,从管理上完善制度,堵塞漏洞,严格把关,抓好落实,包括对职工在节约观上存在着的“知难”问题的教导和督导,运用经济、行政、法律、道德和舆论等多种手段,多管齐下,有效遏制。节约型的后勤不仅仅要求对短缺资源的节约和限制使用,还包含如何使资源利用更加合理、高效。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采用经济杠杆手段、市场价格机制措施和市场配置资源方式,将成为建设节约型机关后勤的基本职责和工作重点。

    理顺体制  各司其职

    如果把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比作“毛坯房”的话,那么机关后勤市场化改革只是完成了“打桩立柱”的框架,面临着艰巨的深化改革攻坚任务。从当前机关后勤实际状况看,体制机制性障碍是主要矛盾,改革制度机制远比技术因素更为重要。行政应当管自己该管的事,既不缺位,也不越位,更不错位。不拈轻怕重,不挑肥拣瘦。同样后勤也不能“耕别人的地而荒自己的田”。生产经营型单位属企业性质,服务经营是市场行为,遵循市场法则,按经济规律办事,资源配置包揽领导班子配备,要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根据企业发展和经营目标,从市场上选择聘用真正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不应由上级行政机关从从政人员中圈定委派,更不能把后勤班子调整变成提拔安排行政官员的途径。

    做实“社保” 推进“老人老办法”创新

    “十一五”期间我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为机关后勤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劳动用工、干部人事和工资福利),做实职工社保,推进“老人老办法”创新,乃至加速职工身份置换进程,实现同市场化社会化接轨,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利契机。“老人”是无法回避的历史遗留问题,在机关后勤单位较为突出。以往的后勤“三化”改革,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方面有所贡献,用工从市场上聘用,通过签订劳动合同,确立劳资法律关系,“五项”劳动保障制度(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大病),初具规模,初见成效。目前“新人”进退自如,渠道畅通,运作规范;而机关后勤单位的“老人”比例较大,关系相对复杂,“双合同”身份反差大,矛盾大,不协调,弊端多,无法与市场对接,影响了和谐局面,期待改革。按照国家倡导的“老人老办法”的途径和办法,创新提前退休、内部退养、改制离岗和自谋职业等做法的内涵,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和补偿标准,使老人在退出和转换身份中,老有所得,老有所养。加大社保工作力度,扩大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覆盖面,是机关后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改革和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

    改善“国资”管理 以条管为主 有利于保值增效

    相对而言,机关后勤资产盘子不小,而且绝大部分资产属国有资产。无论是在政府直接投资、或以政府名义贷款、或利用政府政策因素、或借助机关无形资源影响、或政府投资增值派生等方式形成的后勤资产中,有许多资产至今尚未进行认真的清产核资、严格的资产评估和权威的产权界定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产权归属不清和产权边界模糊问题,这对有效管理国有资产,充分发挥资产效益,制止资源浪费和国资流失极为不利。“十一五”规划对国企改革和国资管理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纳入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轨道。其实,机关后勤自身的建设和改革也不容产权不清、管理不善的状况继续下去。因为产权制度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机关后勤股份化改制,职工身份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换,政府对国资减持及其向资金形态转化,无不同产权清晰、管理到位和发挥效益密切关联。实践和试点都表明,国资以垂直“条管”为主,能够有效避免所有者虚拟和责任不到位,有利于落实监管力度,做到资产保值、资源不流失和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创建学习型后勤形成气候  企业文化建设相得益彰

    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学习型机关,是治本工程,犹如“灯添油”、“基因工程因子培育”一样。机关后勤创建学习型组织已有一定准备和积累,蓄势待发,适逢契机。经验表明,建设学习型机关后勤的有效途径,是将职业教育办成“短、平、快”应用项目和实施“立交桥”工程,走职业教育培训专业化、集约化道路,形成学校、社会和企业“三位一体”模式,执行“从资格获得,到能力培养,到综合素质提高,到实际应用”的现代人才系统程序。特别需要深入认识构建学习型组织同企业文化是良性互动互补关系。建设学习型组织,有效带动和促进单位文化自觉形成是必然的,而文化建设发挥出其特有的某种不容忽视和无可替代的“隐性”功能作用,具有跨越管理体制和制度规范的高能特效,同学习效果形成相辅相成互补关系,犹如鸟之两翼和车之双轮一样。学习和文化共同赋予了经济活力、企业实力、管理效力、人才能力和商品竞争力,从传播人文思想,包括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崇尚人性,实现自我,形成良好氛围,调动员工积极性,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得到体现。

    后勤发展提速推动“三化”建设升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信息化社会建设,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方针,为机关后勤的“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和服务社会化”的升级上档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管理信息化、保障专业化和服务标准化”(下称“新三化”)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标志着后工业化时代先进生产力的进程,体现了产业和服务现代化水平,已成为时代潮流。“新三化”本质上是一种原则性与细节性的结合,原则决定细节,细节支撑原则,二者有效结合,构成先进生产方式,推动生产力进步。国内外众多企业、团体、机关和学校,都在不遗余力地推行和实施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个标准的认证工程,以及 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认证,使其管理更科学,行为更规范,执行更有力,技术更先进,质量更优秀,效果更明显。事实说明,“新三化”是实现“仗怎么打,兵怎么练”与“兵怎么练,仗怎么打”的高度统一和圆满结合的科学机制,具有事半功倍的功效,机关后勤理论研究应当把它作为一项重点加以探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