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检查是有效执行的助推器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6-03-26 13:42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余征兵

 

余世维教授在其编著的《赢在执行》一书中提出:检查与监督,是有效执行的秘诀。在有效执行的各个环节中,加强检查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检查的四个作用

其一,加强检查是掌握执行真实情况的可靠途径,是治疗盲目决策的一剂良药。

其二,加强检查是监督执行的一项有效措施。执行的单位、部门和人员,他们对任务的理解有没有偏差,工作重点把握得如何,执行的力度是大是小,进度与质量符合不符合要求,执行政策规定及上级的指示是否坚决……所有这些,只有进行严格的检查,才能起到监督的作用,保证执行的正确方向。

其三,加强检查是促进执行的有效方法。事实证明,检查与不检查还真是不一样。如果有上级领导来检查,惰性可能少些,执行的力度可能加大。加上进行必要的评比,落实科学的考评激励机制,执行的效果肯定会大不一样。

其四,加强检查是形成整体执行力的凝固剂。检查中自然会交流,交流则是沟通执行者与领导者的桥梁:既能让执行者深刻领会上级的意图,摆正自己在全局中位置,增强执行的创造性;又能让领导者明白执行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更好的理解下属,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从而克服上级不信任下属、下属消极应付上级等弊端,营造上下一心、和谐共事、合力执行的良好局面。

二、检查应把握的三性

第一,检查的计划性。除了一般性的随机检查之外,凡属重要的、相对集中进行的检查,都应着眼全盘工作的需要,统筹计划与安排,把各项检查及其细节考虑周全。如:检查什么项目、什么内容,检查哪些单位、哪些部门及人员,由谁负责组织,何时进行检查,采取何种形式,达到什么目的等等,都需逐一进行研究和确定。只有先做好这件事,才能保证检查工作有组织、有步骤、有目标、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二、检查的指导性。检查执行情况的出发点,并不仅仅在于发现执行者及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偏差,而在于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保证执行的落实。因此,检查者既要注意发现问题,更应加强具体指导,帮助执行者找出发生问题的原因,找到改进工作的办法,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从而使检查的过程成为指导与推动实际工作不断落实的过程。

第三、检查的艺术性。检查是常用的工作方法,同时也是一门艺术。讲究与使用好检查的艺术,可以获得出乎意料的效果。如:检查可以事先通知,通过安民告示的方法,让执行者主动地抓紧工作,起到促进执行的作用。检查也可以不打招呼,通过突然袭击的方法,了解到执行的真实状况,起到监督执行的作用。要针对执行过程动态发展变化的特点,坚持检查的经常化,尤其是对那些懒散的、问题较多的执行单位,必要时在刚刚检查之后还可以杀一个回马枪,看看他们是否在认真整改,还是依然故我,旧态复萌,从而起到警示执行的作用。检查中要大抓积极因素,善于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为此要多一些细致的指点,少一些粗暴的指责;多一些具体的分析,少一些原则的批评。以便保护执行者的工作热情,激励其执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检查时要特别关注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做到见微知著,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以保证执行的健康发展。检查中还要注意发现和总结执行中的有效做法和先进经验,及时加以推广,以点带面,促进所属单位的工作,打开执行的新局面。

三、检查要注意的三忌

一忌马后发炮。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单位或领导者,工作平稳时不检查,不出问题时不检查,上级不催时不检查。以至执行走偏了方向,发生了大的问题,上级进行追查,这时才如梦初醒,急急忙忙去检查。因而使检查滞后于执行,甚至于丧失了检查的有利时机,造成难于弥补的损失,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二忌走马观花。有的人员缺乏执行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作风漂浮,工作不实,检查时不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只是到会议室听听汇报,或到被检查者事先布置好的场所光临指导一番,即便再找几个地方看看,也是蜻蜓点水。因而使检查流于形式,不仅解决不了执行中的任何问题,还损害了上级的威信。

三忌虎头蛇尾。有的在检查的初始阶段还有一股劲儿,定计划、作指示、提要求,然而在工作展开之后,力度却越来越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在这样的检查中,有计划、无落实,有指示、无反馈,有要求、无监督,有检查、无结论。检查者的随意性取代了原定的工作计划,甚至草草收场,使检查工作不能善始善终,对执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对今后的检查起到长期的消极影响作用。

加强检查与监督,促进有效的执行,是中层干部和管理人员的职能与责任。为此必须做到眼勤多学习,脑勤多思考,腿勤多检查,手勤多帮助,口勤多指导,带领本单位、本部门人员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

                                        (作者单位:北京华融大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