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务消费改革的几点浅见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6-04-26 15:17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杨树俊

 

一、职务消费改革势在必行

所谓职务消费,就是因为履行职务而引起的各项开支的总称。职务消费主要包括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出差、会务、通讯、办公等费用支出。目前,我国的行政职务消费存在四大问题:

一是消费成本高;二是支出随意性大;三是开支漏洞多;四是有效监督难。由于职务消费本身是必不可少的,有其合理性,加之又带有一定的隐蔽性,有些问题很难界定和发现,因此,容易形成“上级不好监督、同级不愿监督、下级不敢监督”的局面。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原有体制和制度的不适应。体制上的原因,就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机构臃肿,“官本位”的传统观念与职务消费的现实相结合,必然导致职务消费过度膨胀。制度上的原因有二:一是预算约束的缺失,只重投入,不重产出,必然导致不计行政成本,不讲行政效率。二是公务员工资制度本身的不足,名义上的低工资及职务消费的软约束,刺激了追求职务消费最大化的心理和行为。因此,对现行的职务消费制度进行改革已是势在必行。目前,全国各地在不同层面开始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经验,职务消费改革的政治氛围、政策氛围和工作氛围已经形成。同时,我们还要看到,职务消费与每位公职人员紧密相连,任何改革都涉及利益的调整,因此,必须充分估计到这项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二、职务消费改革的目的和方向

职务消费改革的目的有三个:一是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财政行政经费使用效率,二是切实保障行政机关各项公务活动的正常开展,三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保证行政机关廉洁高效。

职务消费改革的方向也有三个:一是职务消费规范化。应将职务消费标准由财政统包统揽向总量控制、包干到人转变,将消费方式由隐性化向显性化转变;将结算方式由实报实销向最终货币化转变。二是职务消费制度化。逐步建立一套机制完善、运作规范、措施得力、标准明确的管理制度,做到职务消费依法进行、依法监督。三是职务消费货币化。货币化是职务消费改革的最基本的切入点,只有通过货币化的形式,才能在此基础上实现标准化、制度化和绩效考核。

    职务消费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同步进行,需要相关配套改革的支撑。比如:改革预算编制方法,积极推进部门预算;断绝单位“小金库”的来源;推进国库支付制度,由国库直接掌握公共经费开支;建立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推进机构改革;改革和完善公职人员薪酬制度等等。

    职务消费改革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相适应,与不同群体的公务活动需求相适应。

    职务消费改革还是省机管局的一项重要职责,是省机管局配置公共资源的重要内容。如,由吉林省机管局牵头进行的公务移动通讯费用补贴办法的改革,进展总体顺利;省级离退休干部车改工作正在着手落实;职工住房货币补贴已发放至离休干部手中;公务用车改革试点已经展开。今后,应加强政策研究,加强组织协调,与有关部门共同努力,把这项改革逐步引向深入。

三、车改要从治本上入手

车改是当前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又是职务消费改革中绕不过去的问题。

    为什么要车改?因为存在种种弊端,诸如:公车私用问题,超编制、超标准配车屡禁不止问题,修车、燃油支出“黑洞”问题,司机难以管理问题等等。这些都是现象,根本原因是现行的公务用车资源配置不合理。

现实的情况是,省直机关一般干部用车普遍紧张,而领导配备的车辆却部分相对闲置,由此而来的是“公车私用”。极少数人把专车视为流动的“家”,由此而来的是追求超标准配车。专车司机正在成为特殊的群体,由此而来的是单位难管理,领导多操心。

因此,在设计车改时,必须以合理配置资源(过去是实物,车改后是货币)为基础,突破现行车辆编制的框子,不能以现在谁坐车、然后按比例去确定车补标准。“削峰填谷”是必要的,这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对资源配置失衡的纠正。否则,不仅有悖于车改的初衷,还可能失去公平,失去大多数人的支持。

                                      (作者单位:吉林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