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 亲 的 变 化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8-09-22 14:31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父 亲 的 变 化

 

    我的父亲是个胆子很小的农民,这是我少年时的记忆。
    20世纪80年代之初,穷乡僻壤里的小山村吹进了改革的春风。时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的父亲对上级要求把当时为集体所有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分到一家一户感到很“惧怕”。一向对上级唯唯诺诺的他,在“怕变”中一连召开了三次大队小队干部会议,想依靠“集体决策”来确定分与不分。但老天似乎是与他开了个玩笑,31个与会者的表决居然是15:15,依然要父亲这个大队支书作出决定。既不想分田地,又不敢违背上级精神的父亲沉默无语。苦思冥想了整整两天后,父亲起了个大早,打起把伞,向细雨飘逸的泥泞小道走去。
    十多年后,才知道六神无主的父亲是去求助去了。原来,那天,父亲是挽着裤脚,高一脚矮一脚地一步一步地走向10多公里外的县城的。他讨教的对象是在县里当了十多年干部的老同学。当老同学听了父亲的来由后,满脸的惊讶:“老同学,你可真有胆子,居然不相信上级的话。叫你分田分地嘛,你就老老实实地分了就是嘛。我看你不是胆子小,是胆子太大了。”老同学的批评、肯定的答复并没有让父亲醍醐灌顶,促使父亲早作决断,又在思前想后了一个多月后,在上级两天三次的催促下,直到指出再不分,就要追究责任时,在兄弟大队热火朝天的“分”围中,父亲才十分不情愿地安排了全大队的包干到户工作。当然,在土地分到一家一户后不久,父亲的支部书记的职务也被他人取而代之。理由很简单,就是父亲在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过程中瞻前顾后,影响了整个公社的工作进程。
    包干到户,使包括父亲在内的乡亲们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这出乎父亲的意料,但他仍然诚惶诚恐。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看着堆得似小山一般的粮食,看到一些乡亲把余粮换为“大团结”风光风光时,父亲才渐渐打消了顾虑,胆子也稍微大了起来,于是,卖粮攒钱的队伍中也就有了父亲的身影。
    细细品味包干到户带来的“实惠”,读了党中央国务院一个又一个的关于稳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文件,父亲的胆子更大了。1985年,他带头承包当时全乡唯一的铁矿,一个个身强力壮的乡亲跟着他开山采矿,走上了“无工不富”的道路,村里几乎家家都盖起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一些人家还买起了拖拉机、大汽车,他也因此而多次被乡里、县里树为典型。
    当乡亲们因采矿而鼓起了钱包后,父亲的思想中竟又多了份“科学开采”和“环境保护”的概念。1992年夏天,他找到乡长说:“这矿我们不能再像现在这样开采了。”乡长一愣,以为父亲是“钱多了烧手”,便惊奇地问他:“为啥?”
    父亲回答说:“为啥?你没看到我们现在采矿的方法原始落后,浪费很大吗?你没见到矿渣倒入江中,水都不清了?我想,今后,乡里应统一规划,减少损失,减轻污染……”父亲和乡长的对话,传到我耳朵里时,我很吃惊。乡上最后还是采纳了父亲的建议,后来把铁矿承包给了一机械化采矿程度较高、技术力量较为雄厚的私营企业主,还与承包者签订了保护环境的目标责任书。据说,此后,乡里的矿山采矿率和综合利用率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青山绿水再现蓬勃勃生机。
    父亲的胆子真的越来越大了。1998年的一天,他打电话对我说:“你在企业干了十多年了,对国家关于企业改革的政策比较熟悉,你帮我参谋参谋,这次中小企业转让拍卖,我能不能投标?”在得到肯定答复后,一向对父亲很尊敬的我戏谑地对话筒那头的父亲说:“看不出老爸的胆子还有这么大?不怕栽跟斗了?”话筒中传来父亲爽朗的笑声:“改革年代嘛,胆子不大一点行吗?胆小才会栽跟斗呢!”虽然父亲最后没有“拍”到企业,但父亲却用了句当时很时髦的话“参与了就是胜利”来解释自己的行为。
    前些年,矿业秩序整顿,父亲主动与别人整合了矿山,实现了“统一登记、统一账号、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为矿产的开发做出了榜样。再后来,父亲与人办起了一个专门回收矿屑等废料进行加工的砖厂。这个砖厂不但经济效益好,产品畅销市场,而且环保效益明显,以前一座座渣山都快被砖厂消化了,且生产出的砖完全符合环保要求。这座砖厂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典范,成功经验还登上了媒体的要闻版呢。今年春节,全家几代人一起走亲访友,走在宽敞洁净的大街上,在外拼打了多年的小弟看着脚下的地砖,向父亲发问:“这些是不是您们厂里生产的?”父亲微笑着点点头,感慨地说:“想不到,真想不到。老都老了,我这个老农民还能火一把。”正在读初中的大孙子接过话:“爷爷,爷爷,您这叫与时俱进,跟上了时代潮流。”


                                                      (作者单位:四川省米易县委党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