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总结改革经验
努力推进机关事务工作科学发展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8-11-21 14:43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机关后勤体制改革全面推进
30年来,机关事务管理部门适应改革开放形势发展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力推进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一)深入分析传统机关后勤体制的特征,明确提出服务工作社会化的改革方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征程,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也开始了后勤体制改革的进程。传统机关后勤工作由于资源配置的供给制、消费方式的福利性和运行模式的封闭式自我服务,特别是在管理上过度依赖行政手段,服务上过分强调保证供给以及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大锅饭,这种方式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1983年6月,中央书记处会议提出了服务工作社会化的改革要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以机关食堂、车队、修理厂、印刷厂等实行经济核算为起点,以推行宾馆招待所标准化管理为契机,开始了有偿服务的改革探索。党的十三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进一步推动了机关后勤体制改革。1989年3月,国家编委和国管局印发《关于中央国家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后勤服务工作社会化的改革目标。从此,全国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开始对后勤服务进行有组织的系统的社会化改革。经过这一阶段的改革,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大部分车队、幼儿园实行了独立核算,大多数宾馆招待所实现了企业化管理,为深化服务社会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深刻揭示后勤服务的商品特征和产业属性,明确提出管理科学化和服务社会化的要求。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为深化改革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思想观念得到进一步解放,对后勤服务的本质特性和服务社会化的根本内涵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进一步坚定了继续深化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信心。1993年9月,中央编办和国管局印发的《国务院各部门后勤机构改革实施意见》提出,“必须以机关后勤管理科学化和后勤服务社会化为方向,改革机关后勤管理体制和机构。”1995年江泽民同志为国管局成立45周年题词:“机关事务工作要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李鹏同志在听取国管局工作汇报时也指出,“机关事务工作要抓好改革,管理好经费和资产,为机关服务,为职工服务,为人民服务。”1996年9月,胡锦涛同志在会见全国党校后勤改革与经验交流会代表时指出:“进一步深化后勤管理方面的改革,把后勤保障工作搞得更好。”全国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要求,坚持管理科学化和服务社会化的方向,积极推进后勤管理和服务职能分开,组建事业性质的机关服务中心,改革编制和经费预算管理,开展内外两面服务。经过这一阶段的改革,促进了机关后勤服务由封闭式自我服务向开放型经营服务转变,由小实体、多行业向发展支柱产业、规模经营转变,机关后勤服务的社会化体系初步形成。
    (三)开放机关后勤服务市场,完整提出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和服务社会化的目标。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对机关后勤法制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199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管局、中央编办《关于深化国务院各部门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规范管理职能、理顺工作关系、加强制度建设、转换服务机制的改革要求。1999年11月朱镕基同志在接见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代表时指出,“要深化改革,坚持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方向”。“三化”的完整提出,开启了机关后勤工作的新阶段。全国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按照“三化”要求,开始建立后勤服务费用结算制度,推动后勤服务制度向更加科学、更加规范和多元的方向发展。2004年1月,温家宝总理对机关事务工作作出“管理、保障、服务。廉洁、务实、高效。贯彻始终,蔚成风气”的重要批示。同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接见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时指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完善机关事务管理体制”,“要用严格的制度加强和改善机关事务管理工作,使机关事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和批示精神,坚持“三化”的改革方向,不断加强管理、保障、服务工作的力度。通过这一阶段的改革,全国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在构建集中统一、权责明确的管理体制,科学规范、系统完善的保障制度和市场导向、多元并存的服务机制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