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儿子的童年有个“PK”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8-12-29 15:55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改革开放那一年,我8岁,上二年级,生活在北方的某省会城市,一个小学教师家庭。30年后,我儿子8岁,上二年级,生活在北京,一个普通的公务员家庭。30年的变化,无时无刻,潜移默化;如果拿出我和儿子童年时期的几个“横截面”来“PK”一下,就更能说明问题了。
    一是想娱乐家中无电视。30年前,绝大多数家庭没有电视机,家庭娱乐仅靠一个“戏匣子”,就是半导体收音机。到80年代中期我家才有了一台9英寸的黑白电视机,“熊猫”牌,全家像珍惜熊猫一样爱护它,母亲还托同事给它钩了一块漂亮的盖布,平常很少掀开它,仿佛电视只是一件摆设。估计现在家中没有电视的人家跟30年前家中拥有电视的人家一样稀少吧,但现在我家仍然没有电视机。不是买不起,而是因为儿子管不住自己,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总是看电视,既影响视力又耽误学习。趁着搬家,我们就把刚买没几年的大液晶电视给处理掉了,有需要看的节目就上网看,平常晚上一家三口就围坐在大书桌旁一起读书,也其乐融融。
    二是闻敲门快把食物藏。那时一切都很紧缺,肉蛋都需凭票购买,平常饭桌上难见荤腥。偶尔炸一点带鱼,包一点饺子,如果刚巧碰到邻居来串门子,借个引煤什么的,母亲就神情紧张地把盘子藏起来,等人家走了再端出来。我始终没问过母亲这是为什么,我感觉当时她也很难为情,我猜想大概是因为如果人家看见了免不得要客气一下请人家品尝,而因为这食物寄托着很长时期的给一家老小增加营养的厚望,母亲实在是舍不得与外人分享吧。而现在,儿子几乎不为任何食品而感到惊喜或新奇,再好吃的东西,他都不为所动,瘦得像棵“豆芽菜”。我担心他营养不良,天天为搭配他的饮食、调动他的胃口而费尽心思。可这营养不良是惯的,不是饿的!
    三是玩玩具自己需动手。我小时候几乎没有谁去商店买过玩具,谁要是有个烫着金色卷发的旧洋娃娃,都会被人羡慕得发呆。但那时候孩子们也不缺玩具,全是自己动手制作出来的:男孩子用旧烟盒纸叠成纸板“扇洋画”,用树叉做弹弓,做小木枪,滚铁环,抽陀螺;女孩子跳皮筋,用旧的鞋油盒“跳房子”,用旧布缝沙包,用古钱和漂亮的鸡毛缝毽子……玩的花样也可丰富了!可现在的孩子们呢,住在高楼里,几乎没有玩伴,他们不需要也几乎不会自己做玩具,他们需要的是拉着家长,带上钱去shopping mall,里面各种新奇的玩具应有尽有,不怕买不到,就怕钱带少。我儿子也自己动手做陀螺,可那不是拿木头疙瘩削的,而是花钱买一大堆各种名堂的陀螺,然后把它们拆了重新拼装成更“酷”的样子!
    四是穿衣服挑捡没商量。那时我们兄妹三人穿的衣服都是大人的旧衣服改造的,大的大,小的小,什么款式呀面料呀颜色呀,全没得商量。要是有亲戚送件半新的外套给我们,母亲高兴得什么似的。记得我上初中了,有一年春节去老师家拜年,母亲找出她的一双旧皮鞋让我穿上。现在回想,那是一双土得掉渣的旧鞋子,可我一路上美得不由自主停下来好几次欣赏我人生的第一双皮鞋。现在呢,我不仅可以随时置办自己喜欢的新衣服而不用时时算计钱的问题,反而经常发愁衣服多得穿不了又没法处理。我儿子就更别提了,提出只有自己看上的鞋子才可以买,理由是我买的样子太土了,穿出去丢人。才多大点个人啊!这可真是,我们小时候想挑捡也没得商量,可现在的孩子,挑挑捡捡没商量!
    说来说去,人呀,穷也愁,富也愁,好像现在条件好了,生活还有挺多愁事似的。要说让我的童年生活和儿子的童年生活来个“PK”,哪个更幸福?哪个更快乐?还真不是一句话能下结论的。不过我觉得,富的愁是“惯”出来的愁,都是“不知愁滋味,为说愁强说愁”的愁。不信的话,换了你,你是选穷的愁呢,还是选富的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