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务改革30年主要理论研究成果综述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8-12-29 15:54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改革开放30年,是全国机关事务部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30年。30年来,全国机关事务战线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对机关事务管理、保障、服务及其改革与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形成了许多共识,下面,笔者将其归纳、汇总、综述如下,供大家研究与参考。
    (一)机关事务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作为保障机关正常运转的职能部门,既是构建和谐机关、节约型机关的保障力量,又是构建和谐机关和节约型机关的建设力量。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发挥凝聚人心、服务职工、促进和谐、推动发展的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作出贡献。
    (二)机关事务工作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融合了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性科学,需要多方面的人才(包括管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服务型人才和经营型人才)来进行管理。
    (三)机关后勤工作与机关事务工作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机关后勤包含在机关事务之中。机关事务应该是相对于机关政务而言,它包含了所有保障机关工作正常运转的事务性管理和服务工作。“机关后勤”是我国特有的称谓,是从计划经济时期沿袭下来的,或参照了军队后勤的提法,主要指的是机关事务工作的后勤服务工作。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有时也包括了管理和保障。区分机关事务与机关后勤这两个概念,特别是提升机关事务的理念,对于理清工作思路是很有意义的。比如,我们提出的“三化”目标,应该是机关事务工作的发展方向。机关事务中的各项管理工作及后勤服务的规划、采购和监管,是机关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而具体的后勤服务项目是可以逐步从机关分离出去或从市场购买的。
    (四)机关事务工作由行政管理与后勤服务两部分职能构成。二者的性质、特点不同,运作方式不同。应按照两种职能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分别确定各自的改革重点和内容。两种职能分开和管办分离既是政府机构改革和后勤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的重要前提。
    (五)机关事务部门管理的资产属于政府资产,即国有资产。可以分为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两种,要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管理。对经营性资产,要实现保值、增值,对非经营性资产,要合理有效使用。实践证明,对国有资产以至整个机关事务工作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有利于精兵简政、优化组织结构、理顺职责关系、明确和强化责任,有利于统筹机关资源、统一制度标准、促进公平公正、克服资源占有不均的问题,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简化管理程序、降低行政成本。
    (六)后勤服务劳动是第三产业的一部分,具有商品属性。后勤服务劳动能够而且应该购买,在交换过程中实现价值和使用价值。
    (七)对内对外“双向服务”(即走出去服务和引进社会力量为机关服务)和“对内有偿服务,对外经营服务”是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必由之路。对内服务,要建立和完善后勤服务费用结算制度。后勤服务社会化是一个涉及多方面改革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应付出一定的改革成本,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
    (八)机关事务改革的目标是实现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法、服务社会化,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机关事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实现上述目标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动态的、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要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衔接,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本部门工作实际相结合。要采取积极稳妥的方针,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切实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机关干部职工可承受的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
    (九)机关事务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合理配置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这三个要素,最大限度地发挥机关人、财、物的效用,解放和发展后勤服务生产力,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保证机关高效、有序运转,满足机关干部职工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十)机关事务工作要立法。这是解决机关事务部门机构、名称、职能不规范,工作程序不统一,服务标准不一致,管理不到位,保障乏力的现象,减少人为因素和随意性的最有效的手段。
 
                                                                   (作者: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