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 改革创新
推动机关事务工作科学发展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8-12-29 15:47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在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三届三次理事会
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焦焕成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伴随改革开放的历程,我国机关事务工作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回顾和总结30年机关事务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历程、成绩和经验,对于我们全面而深刻地认识这30年的历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机关事务工作科学发展,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回顾和总结30年的机关事务工作,必须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观察,必须在推进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中去认识,必须在加强党政机关自身建设的大环境中去把握,实事求是地总结机关事务工作的客观规律,与时俱进地把握机关事务工作的发展趋势。
    一、三十年机关事务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历程
    1978年12月,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此为标志,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30年,对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为我国机关事务工作改革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这11年,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中国,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一阶段,机关事务管理部门顺应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根据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改革与发展之路。在思想认识上,冲破了“左”的思想禁锢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对传统机关后勤体制的弊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改革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服务模式有了更加迫切的愿望。在工作实践中,以食堂、车队、修理厂、印刷厂等实行经济核算为起点,以推行宾馆招待所企业化管理为契机,开始了有偿服务的改革试点。1983年中央书记处第70次会议提出了服务工作社会化的改革方向,1989年初国家编委印发的《关于中央国家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意见》,初步确立了机关后勤改革的目的、方向、途径。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机关行政管理编制和后勤服务编制分开;在保障机制上,实行财政经费包干和财政定额补贴;在服务机制上,实行服务经营承包责任制和企业化管理。这一阶段的改革,确立了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方向,明确了机关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分开的思路,改革的重点是转换后勤服务机制,虽然规模小、层次浅,但具有开创性、探索性等特点。
    从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这13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我国跨世纪奋斗目标,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这一阶段,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按照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探索改革与发展之路。在思想认识上,明确了后勤服务的商品属性和产业特征,提出了实现行政管理职能和后勤服务职能分开、行政管理机构和后勤服务机构分开的改革思路,明确了实现管理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发展思路。在工作实践中,1993年《国务院各部门后勤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和1998年《关于深化国务院各部门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意见》印发以后,逐步实现了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在机构、编制、人员等方面分开,规范了行政管理职能,改革了后勤经费预算制度,建立了后勤服务费用结算制度;组建了机关服务中心,转换了管理和服务机制,开展了对内对外经营服务,推动后勤服务走产业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的发展道路。这一阶段的改革,确立了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和服务社会化的发展方向,明确了规范管理职能、理顺工作关系、加强制度建设、转换运行机制的途径,重点是管理机构改革和服务经营单位改革,具有范围广、幅度大、效果明显、影响深远等特点。
    从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到现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在这一阶段,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推进机关事务工作科学发展。在思想认识上,深入学习领会温家宝总理“管理、保障、服务。廉洁、务实、高效。贯彻始终,蔚成风气”的重要批示精神,开始从公共行政和政府治理的角度审视机关事务工作,深化对机关事务工作的地位、作用和职能的认识。在工作实践中,围绕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和服务社会化的发展目标,推动传统的经验管理向现代的量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绩效管理转变,统筹服务保障资源;开展机关事务立法,建立健全管理、保障、服务制度;开放机关后勤服务市场,深化经营机制改革,推动服务经营单位改组改造,组建企业集团和股份制试点。这一阶段的改革,进一步明确了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管理、保障、服务工作职责,提出了机关事务工作科学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和服务社会化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具有层次深入、重点突出、前瞻性强、作用面广等特点。
    30年机关事务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历程,是由局部的、探索性的到全面的、系统的改革过程,是在不断解放思想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发展过程。30年来,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机关事务工作从自我封闭、自我服务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走上了市场导向、服务开放的改革与发展之路,向着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目标迈进。
   二、三十年机关事务工作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30年来,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积极深化改革,使管理水平、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保障了机关运转,降低了行政成本,改善了机关办公和职工生活条件,促进了机关和谐,推动了服务业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一,思想观念不断解放,理论探索成果明显。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坚持解放思想,坚持实践标准,遵循客观规律,力求实事求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主观和客观相适应、理论和实践相统一,逐步树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党政机关建设需要的市场观念、法制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在解放思想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不论在任何历史时期,机关事务工作都是党政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在任何历史条件下,机关事务管理都是党政机关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关事务工作是一门科学,也需要人才;后勤服务是商品,后勤工作也是经济工作;机关后勤服务工作不能取代机关事务工作。在理论探索中,我们坚持用“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检验各项工作,在对机关事务工作的内涵与外延、定位与职能、地位与作用、体制与机制、目标与方法等问题的研究上,注重把握规律性、发挥创造性;在对改革与发展的方向、目的、内容、步骤、办法等问题的研究上,注重总结新经验、探索新途径。
    第二,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根据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目标和任务,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积极推进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实现了行政管理与后勤服务在机构、职能、编制、人员上分开,逐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党政机关建设需要的机关事务管理体制。通过科学设置管理机构、完善行政管理职能,强化了宏观管理,统筹了服务资源,统一了制度标准;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推行政府集中采购,促进了机关服务保障资源的集约利用;通过推进科学管理、改进管理方式,使机关事务管理由单纯依靠行政手段逐步向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转变,从而加强了经费和资产管理,提高了经费和资产的使用效益。
    第三,机制转换力度加大,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根据财政状况和党政机关建设的实际需要,新建改建了一批办公用房和后勤保障设施,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条件不断改善。机关后勤服务单位按照保障有力、服务优质、提高效益的要求,通过参与市场竞争,开展内外两面服务,建立后勤服务费用结算制度,由封闭式自我服务向开放型经营服务转变,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和优势的支柱产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通过改革内部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了服务经营方式,优化了服务经营结构,加强了服务经营横向联合,壮大了经济实力,增加了资产容量,提高了服务质量。
    第四,法制建设稳步推进,依法行政逐步加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按照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了土地房产、公务用车、基建投资、政府采购、节能减排、招标投标等一系列法规制度,保障了机关事务工作合法、有序、公正、高效地开展。以《机关事务条例》纳入国务院立法计划为标志,开始了机关事务工作专门立法进程。通过参与修订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加快了机关事务工作法制化进程。比如,通过参与修订城乡规划法等综合性法律,有关法律吸收了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参与修订节约能源法等专业性法律,推动了《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出台。1980年至今,国管局制定了290多件规章制度,各地区、各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机关事务工作制度。
    第五,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行政能力明显提高。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根据党政机关建设对机关事务工作提出的任务和要求,按照“廉洁、勤政、规范、务实、高效”的目标,努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行政能力,较好地履行了管理、保障、服务职能。注重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积极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提高了干部职工的理论政策水平;注重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推进创新型机关建设,增强了干部职工的改革创新能力;注重转换职能、转变作风,积极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提高了干部职工的行政效能和工作效率;注重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积极推进法治型机关建设,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法制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注重廉洁自律、率先垂范,积极推进廉政型机关建设,树立了自身的良好形象;注重坚定信念、加强教育,抓好队伍建设,造就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干部职工队伍。
    三、三十年机关事务工作改革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30年来,机关事务工作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党政机关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干部职工开拓创新的结果。在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创造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第一,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机关事务工作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法宝。机关事务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每一次进展,在体制和机制上的每一项突破,在管理、保障、服务上的每一次进步,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结果。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冲破习惯势力的束缚,创造新的理念;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冲破僵化思想的羁绊,打开新的思路;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应对各种新矛盾、新问题,走出新的道路。在新世纪新阶段,只有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继续推进机关事务工作改革与发展。
    第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机关事务工作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宗旨。机关事务工作必须坚持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服从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于改革开放这个大局。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必须根据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开展工作,按照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推进改革,按照加强党政机关建设的要求推进发展。在新世纪新阶段,推动机关事务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围绕保障党政机关的正常运转搞管理、办保障、做服务,围绕实现科学发展定政策、定制度、定标准。
    第三,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机关事务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准则。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坚持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坚持精打细算、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努力降低机关运行成本。在新世纪新阶段,要继续坚持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原则贯穿于管理、保障和服务工作之中,进一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
    第四,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是机关事务工作改革与发展的本质要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保障机关高效运转,充分发挥和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管理、保障、服务各项工作满足机关需要;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人为本为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统筹兼顾为基本方法,把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管理、保障、服务工作中去。在新世纪新阶段,要把眼前与长远、主观与客观、需求与可能很好地统一起来,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建立科学发展的机制,创新科学发展的方法,实现机关事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坚持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是机关事务工作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动力。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观念创新带动实践创新,以制度创新推动管理创新,在创新中求进步,在改革中求发展。在新世纪新阶段,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坚定改革信念,增强创新意识,发扬开拓精神,保持进取状态,用改革的思路谋划工作,用创新的方法破解难题。
    第六,坚持稳定和谐、循序渐进,是机关事务工作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前提。机关事务工作改革涉及机关和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调整,必须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合理把握改革的时机、节奏和力度,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稳定的环境是推进改革的基础,和谐的氛围是推进发展的保障。没有稳定,难以和谐;没有和谐,难以发展。机关事务工作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不能停滞不前,也不能急于求成。在新世纪新时期,要针对改革的系统性、利益的多元性、需求的差异性,坚持积极稳妥、稳中求进,用改革的办法消除影响和谐的各种因素,用发展的思路破解影响稳定的各种难题,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保稳定。
    四、继往开来,推动机关事务工作科学发展
    回顾过去,成效显著;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按照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同志对机关事务工作提出的要求,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着力转变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改革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管理、保障和服务工作水平。
    第一,要着力转变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要用科学发展观来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着力转变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的思想,着力转变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的观念,着力转变迷信僵化、全盘西化的想法,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节俭意识、廉政意识和改革意识。一是要讲责任,树立发展观念。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革除片面追求高档次、高标准、高规格,不计成本的发展观念,树立讲求成本、注重效益、切合实际、符合规律的发展观念。二是要讲服务,树立大局观念。坚持把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于机关运转的实际需求,树立服务大局的观念,增强党性和原则性;要坚持以人为本,想服务对象之所想、急服务对象之所急、办服务对象之所需。三是要讲节俭,树立节约观念。坚持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合理配置资源,严格成本核算,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四是要讲廉政,树立法治观念。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加强制度建设,严格照章办事。五是要讲改革,树立创新观念。以改革精神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统筹好机关事务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兼顾好效率优先与公平公正的关系。
    第二,要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当前,我们要着力解决发展思路不清、群众反映强烈、发展后劲不足等突出问题。一是要以深化理论研究为先导,着力解决发展思路不清的问题。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能没有创新的理论思维。”由于各种原因,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不同程度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业的发展。为此,我们要认真总结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深入研究机关事务工作发展的时代特征、基本规律,形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政策法规,形成推进科学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具体措施。二是要以降低行政成本为抓手,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近年来,党政机关运行成本居高不下,公车消费、公务接待、公款出国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为此,我们要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机关的要求,科学合理配置资产,强化经费预算管理,完善财务开支标准,清理整顿楼堂馆所,加强公务用车管理,规范国内公务接待工作,抓好《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落实,努力降低机关运行成本。三是要以加强队伍建设为基础,着力解决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要切实加强机关事务工作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选拔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的政策措施,教育和引导干部职工加快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技能更新,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理论素质和业务技术能力。
    第三,要着力改革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针对当前经费物资保障还不能满足机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管理方式、方法和技术、手段还不适应科技进步的要求,服务机制和方式还不适应社会化发展的需要,管理法规制度还不适应依法行政的需要等矛盾和问题,加快完善推进机关事务工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要完善集中统一管理体制,加快推进管理科学化。要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机关事务管理体制。要合理设置机关事务管理机构,科学规范工作职能,明确界定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避免政出多门。要强化统一和集中管理,做到统一政策、统一制度、统一标准,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监管,避免部门之间互相攀比、重复建设和苦乐不均。要转变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手段,推行量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和绩效管理,提高管理效能。二是要完善机关事务法规制度,加快推进保障法制化。要抓紧修改完善《机关事务条例》(征求意见稿),推动条例顺利出台。要加快完善国有资产、房地产、公务用车、公共机构节能以及政府采购、国内公务接待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健全资产配置标准,完善机关能耗定额和标准管理制度。要完善民主科学决策程序,严格追踪问效制度,推行政务公开,建立健全信息公开、责任追究等制度,增强依法保障能力。三是要创新机关事务运行机制,加快推进服务社会化。要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符合实际、灵活多样、多方协同、富有效率的运行机制。要按照国家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服务社会化改革,发挥市场在后勤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机关后勤服务融入社会服务市场体系。要改变服务方式,推动服务联合,改组改造机关后勤服务经营单位,组建跨部门的服务实体或服务集团。要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加快后勤服务经营单位内部机制转换,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妥善解决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问题。要规范服务项目和范围,建立健全服务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后勤服务的质量监管,切实提高服务水平。
回顾过去,我们为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展望未来,我们对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