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机关后勤改革与发展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9-02-13 16:29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 深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深圳特区成立以来,深圳机关后勤与特区一起成长、一起发展,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历程。回顾历史,我们深深体会到,要发展就必须有突破、有创新。这些年来,深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探索机关后勤改革的新思路,增强改革的针对性,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提升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科学发展的机关后勤服务保障机制,为机关高效有序运转提供了有力保障。
    按照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机关后勤发展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机关对后勤服务保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推进机关后勤跨越式发展,在发展模式上取得新突破。
    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深圳市机关后勤发展之初,率先打破计划经济条件下“多家办后勤”的模式,实行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机关后勤集中统一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有限后勤资源的作用,为深圳市机关后勤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更新观念,促进了机关后勤发展模式的转变:一是实现了由单一的生活保障向非经营性资产管理,生活、会务、物业、文印、车辆等全方位保障的转变,提升了机关后勤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实现了由封闭式后勤向市场导向的社会化后勤的转变,打破了供给型服务保障体制,建立了有偿服务机制,引进了社会服务力量,优化了后勤服务资源;三是实现了由粗放管理、简单劳动向科学化管理的转变,机关后勤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管理者的素质大大提高,服务保障质量不断提升。
    把握改革关键点,推进服务社会化。积极探索服务社会化的模式,对“双向”服务的单位,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在抓好对内服务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外服务,提高经济效益;对市场比较成熟的项目,如物业管理、办公用品采购、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班车服务等,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引进社会服务力量,压缩机关编制,减轻财政负担。社会化给机关后勤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满足了技术型后勤保障的需要。通过社会化,使一些优秀企业和高技能人才进入了机关后勤服务领域。二是满足了机关后勤保障需要。通过引进社会力量,物资的筹措和输送能力大大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保障能力大幅提高。三是满足了多元性后勤保障的需要。针对保障需求日趋复杂、个性化服务要求越来越高的特点,通过引进有特色的社会企业,弥补了机关后勤自身资源和力量的不足。
    按照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提升机关后勤改革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水平
    保障法制化是机关后勤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机关后勤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近年来我们加强机关后勤法制建设,在对原有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陆续出台了政府物业采购招标的有关规定、办公用品配置标准及配置的办法、市级领导及公务员周转房的管理规定等30多项政策规定,基本涵盖了非经营性资产管理、车辆使用管理、预算外收入管理、物业管理、生活保障等方面。同时,完善服务保障标准,实现了五个“统一”,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津贴补贴标准统一;领导机关办公用房的分配和使用标准统一;集中办公单位的就餐补贴标准统一;市领导和市直机关车辆配置、报废、更新标准统一;市领导和机关干部申请使用周转房的政策和标准统一。
    按照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要求,稳步推进机关后勤改革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机关后勤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干部职工的需求和满意度作为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和立足点。
    妥善处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20年来,我局机关后勤改革不断深化,但无一人下岗,无激化矛盾。同时,在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与干部职工签订聘用合同,打破“铁饭碗”的传统模式,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始终为干部职工服好务。服务保障是机关后勤的中心工作,我们始终把干部职工是否满意作为改革成败的标志,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在推进服务社会化进程中,一方面充分考虑干部职工的承受能力,先易后难,先试点后推广,逐步到位;另一方面坚持以提高干部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目标,在服务力量和服务模式选择上择优汰劣,提高服务保障质量和水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