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的冀南银行及印钞二厂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9-09-21 17:11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燕云刚

 

    冀南银行曾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它成立于一九三九年十月十五日,于一九四八年八月与晋察冀边区银行重组为华北银行,随后又相继与山东的北海银行、晋西北的农民银行、陕甘宁的边区银行合并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其前后经历了九年的艰苦磨砺,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冀南银行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与边区人民同生死共战斗,一次次地克服了工作中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和破坏,胜利地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为此,曾有两位行长和八十多位战友,在历次斗争中把一腔热血撒在边区的土地上。他们的英名将永远受到后人无限崇敬和怀念。
    一九四六年五月,我和另外八个同志奉命由部队调往济宁市印刷所,济宁印刷所隶属于刚成立不久的冀南银行印钞二厂,当时厂部设在河南清丰县城内。该厂是以鲁西银行的同志为基础改编组建的。建厂时魏仁斋任厂长,王真任副厂长,董渡峰任监委。厂部设秘书科、总务科、工务科、会计科,二厂下设四个印刷所,全厂职工五百余人。二厂组建不久很快就投入了生产。
当时使用的印钞设备十分简陋且全部要靠手工操作。印钞机是一块专门经过打磨的大石头,该石长六十公分,宽五十公分,厚五、六公分。印刷时需将石头架在一台机器上,套上图版、打上油墨、加上压力,工人们像摇辘轳那样把石头拉过来摇过去才能印出整版的钞票。
    裁钞工具是一个自制的大木桌、大木尺和一把像菜刀一样的裁纸刀。操作时需用一只脚踏在木尺上,弯着腰,双手按刀将压在木尺下的整版票一刀刀地切开,将钞票割成单张。如果没有相当的功力,很容易将钞票裁坏。
钞票上的编码和行长的印章也是人工操作。工人需用一只脚踏在铅印机的踏板上,一只手转动一个大铁轮,另一只手把一张张裁好的钞票送进一开一合的铅印板上来完成工序。
    一九四六年六月,国民党破坏停战协定,全面挑起内战,向我解放区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七月初的一天上午,天空出现了四架国民党军用飞机,它们在济宁上空盘旋了几圈,突然俯冲下来开始了猛烈的轮番轰炸。瞬间济宁炸声四起,火光冲天,给我军民造成了极大的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午五点接上级指示,迅速撤出济宁。全体职工连夜投入到紧张的撤离工作中,大家拆机器、装箱子,搬搬扛扛地把物资装满了几十辆骡马大车。后又冒着倾盆大雨,深一脚浅一脚地护着大车摸黑向城南运河岸边急速行进。一到河边就看到了上级联系好的七、八只大木船停在那里,大家马不停蹄地又冒雨卸车装船,人人都被雨水淋成了落汤鸡似的,身上又湿又冷,但心里都急出了火,脸上的汗水、雨水流在一起却没人叫苦叫累。我们上船后,地方政府组织的大批农民兄弟在岸上喊着号子开始拉纤,在解放军一个机枪排的掩护下,大木船慢慢地逆水北上。我和同志们坐在湿湿漉漉的甲扳上,心里默默地想着:“蒋介石你不要得意的太早了,我们有毛主席的领导,有广大军民的团结合作,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胜利凯旋的。”茫茫夜幕暴雨不停,雨雾重重能见度极差。为了确保船队的安全,在各条船上指定了联络员负责用电筒和喊话与前后船联系。
    当天夜里,船队行到梁山水泊附近,曾遭遇到一伙躲在芦苇荡中的国民党还乡团的偷袭。在押运船队的机枪排战士们的勇猛反击下,敌人死的死,逃的逃,不一会儿就被打散了。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二厂经历了三次大转移,行程上千里。说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实际过程中却十分艰苦。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携带着大量笨重的机器、设备、材料及成品(现金),还有职工的被服、炊具、粮食等物品,在没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情况下,都是用人扛、肩挑、车推、牲口拉。浩浩荡荡的队伍,风雨无阻,一次又一次地转移大搬家,有时一行军就是十天半月,风餐露宿,忍饥挨饿是常事。一到驻地,形势一旦允许就卸下物资开机生产。为了建立新中国,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量为革命而拼命工作。那种精神,那种经历,那些战友的英雄形象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块基石,永远也忘不了。
                                (作者:1928年8月出生,1943年6月参加革命,1988年11月离休,原任国管局宾招司司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