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印象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10-01-14 16:16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 郭俊杰

 

    按照国管局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的工作安排,去年组织上派我到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进行实地学习,在两个多月的时间中,既学习了建筑工务署工程管理与招投标的做法,又亲身体验了特区的风土人情,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深圳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刚刚走进这座城市,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过于现代化。大街上车水马龙,摩肩接踵,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楼的平均密度和高度甚至超过了首都北京。深南大道应该是中国除长安街之外最长的一条城市主干线,深南大道的打通大大拓展了深圳的发展空间;地王大厦是深圳的第一路牌,无论你走到哪里,看到地王就不会迷失方向;华强北是电子科技和时尚的聚集地,这里有深圳中关村的美誉;东门步行街是深圳历史最悠久的商业街,全深圳潮流地带的最前沿,各种档次的服饰都能找得到。深圳地处广东中南部,这里生活的人们还是以普通话交流为主,体验不到别的城市那种排外的气息。虽然他们大多数人都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是他们就像是久居这里的主人,文明有朝气的城市和人民让人耳目一新,无论来自哪里,都不会有陌生的感觉。
    深圳是一座记录改革开放发展历史的城市。1979年,国务院把她确立为第一批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这里神话般地崛起一座城,深圳敢于“吃螃蟹”、勇于“赶潮流”,率先引进外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率先开启了劳动力商品化的先河。1982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牌正式耸立在蛇口工业大道路口,震动全国。1984年,高160米,共53层的国贸大厦仅37个月竣工,创造了3天建设一层楼的奇迹,从此成为“深圳速度”的象征。1989年,新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诞生。1992年,邓小平第二次踏上他亲手创办的深圳经济特区,在南方讲话中,明确了特区姓“社”不姓“资”,指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2004年,深圳特区外的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进程全面铺开,深圳从此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行政建制和农村管理体制的城市,解决了制约深圳发展的特区内外二元化问题。在短短的二十多年中,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今天中国的第四大城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
    深圳是一个对伟人邓小平有着特殊感情的城市。深圳这座在小平同志关爱下崛起的城市,对老人怀有特殊的感情。荔枝公园南门前的邓小平画像是深圳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近年来已成为深圳市民和海内外游客缅怀这位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最佳去处,每天留影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位于莲花山顶部的小平铜像见证着深圳20多年来的辉煌成就,老人炯炯有神地注视着这座城市,饱含深情和期待。上到中央领导,下到平民百姓,每一个来深圳的游客都会到莲花山朝拜这位伟人。邓小平在深圳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一种象征,全体深圳人都从心里感谢他。
    深圳是一个观念走在全国前列的城市。通常,在政府投资的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超标准、超规模、超预算和拖工期现象是一个“多事”的区域,碰不得,摸不得,经常是工程建起来,干部倒下去。为解决传统政府工程管理模式的弊端,深圳市开始改革政府工程建设组织管理模式。2004年,在借鉴香港、新加坡经验的基础上成立建筑工务署,负责市政府投资建设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工务署专门负责政府工程整个链条中“建设”一段,初步形成了“工程建设的高度集中、权力高度分散”的权力配置体制。同时工务署内部实行“决策、监督、执行”相分离的运作机制。在建设的主要环节由不同的业务处来行使管理职责,计划立项与招投标、方案选择与施工组织、工程计量与款项拨付既相互衔接又相互制约。在工程管理上实行执行和决策分离,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各个环节都是由两个层次来确定,一个层次在做事,一个层次在复核、监督、审批,形成了相辅相成又互相制约的有机整体。工务署成立五年来,先后负责政府工程136项,涉及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科技、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计划总投资660多亿元,累计完成184.3亿元,累计节约政府投资45亿元。没有出现“三边”(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工程和“三超”(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现象,也没有发生一起腐败案件。
    深圳是一个年轻而有活力的城市。在中国这样的国度里,且不说与那些千年古都相比,即便按照香港、上海、天津这些近代商埠的历史尺度,一个只有24年建城史的城市,确实过于短暂。深圳这座城市很年轻,人员组成也年轻,据统计,深圳人的平均年龄不足三十岁,年轻人富有激情与动力,也有压力与竞争;有理想与目标,也有快乐和幸福。全国的年轻人来到这个繁荣的深圳,寻找自己的梦想,寻找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大多数的深圳人原本并不属于这儿,来了便可以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机会了。深圳自称鹏城,大鹏之城,寓意为大鹏展翅,预示着深圳和这个城市的年轻人会有一个美好明天。
    深圳是一个充满草根文化的城市。深圳没有北京的大气,也比不上上海的雍容,但这里是草根的天堂。英雄不问出处,在深圳,没有人知道你的过去,别人也不想知道你的过去,所以才有华为、中兴、腾讯等一大批著名公司纷纷从这里崛起。不管它们以后如何发展,一批又一批的后进者依然络绎不绝。2008年,起源于深圳的山寨文化仿佛一夜春风来,在神州大地到处开花结果,山寨机、山寨明星、山寨文化、山寨春晚、山寨快餐等等,山寨渐渐从一个名词转变为一种现象,从一种现象转变为一种产业,又从一种产业转变为一种文化。山寨文化就是一种草根文化的代表,它不是简单的模仿和抄袭,核心就在于山寨有着许多自己的创意和技术创新。作为一种草根文化现象,山寨企业对传统的技术模式发起挑战,对于促进整体行业的创造和创新功不可没。
    两个多月时间很短暂,一晃而过,深圳生活的点点滴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深圳的明天如市民中心雕塑鲲鹏展翅一样,再创特区辉煌的明天。
                                                                    (作者单位:国管局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