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文稿质量的主要做法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10-07-20 15:47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 李 勇


    一、给予压力,着力解决“不想写”的问题
    一是界定“写的要求”。第一,内容要求。我们对需要“写”的例行工作、重点工作和专项工作进行界定,既是对需“写”的内容进行明确,又旨在减少文稿数量,提高文稿质量;第二,时间要求。我们要求局属各部门特别是局办公室对特急件立即起草、办结,急件3天内起草、办结,普通件7天内起草、办结;第三,质量要求。我们把抓好“写”作为全局开展“业务建设年”、“效能建设年”和“无差错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有关规定把文稿界定为“优秀、较好、一般、较差、差”。
    二是规定“写的细则”。2008年底,我们根据《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省委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总结经验,借鉴其他优长,研究制订了《省委机关事务管理局公文处理细则(试行)》,对全局文稿种类、格式、起草等作了详细规定,并注重抓好贯彻落实。
    三是限定“写的人员”。第一,限定对口服务人员。要求局办公室工作人员对口承担、服务承办分管局领导需“写”、其分管部门需经办的文稿;第二,限定信息采集人员。成立局信息采集小组,由各处室、服务中心、各科所队具有一定写作基础的人员担任信息采集员,负责起草、报送本部门信息等,较好达到预期目的。
    二、注入动力,着力解决“不愿写”的问题
    一是教育追加激情。利用各种时机,广泛开展教育,反复讲清“写”对客观、全面、准确反映工作、总结经验、提高个人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是机关干部的必修课、基本功,只要坚持学:“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坚持读:“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坚持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坚持记:“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坚持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坚持问:“好问则裕,自用则小”等,就能收到成效,激活了大家“愿写”的激情。
    二是署名追加热情。我们改版全局《工作简报》,将长篇改为短幅,刊加作者和编辑组稿人员姓名及其所在部门,同时扩大报送范围至省委和省委办公厅领导以及省委办公厅机关各局室处。对上报省委办公厅的请示、报告件,在文件拟办单上注明承办人姓名、联系方式。对达到一定质量要求的,及时在省委办公厅机关各局室处网页上署名发表,激强了大家“愿写”的热情。
    三是荣誉追加豪情。我们积极推荐在“写”方面成绩较为突出的人员,担任省委办公厅有关重要会议的联络员;认真配合省委办公厅相关处做好有关“写”的工作;优先选调、借用、挂职锻炼到局办公室、机关其他处工作或安排到基层学习锻炼;同等条件下,在评先评优、职务晋升、培训学习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为此,先后共有6名同志被评为优秀,3名同志提前晋升职务,2名同志派往农村担任新农村指导员等,激发了大家“愿写”的豪情。
    三、提高能力,着力解决“不会写”的问题
    一是打基础,突出“三多”。我们从三方面入手打好“写”的基础。第一,突出多学。每年至少举办一期机关公文写作培训学习,邀请省委办公厅办文法规处的同志授课,着力夯实基础,掌握写作要点;第二,突出多看。每年给每名机关干部订阅《秘书工作》、《云南通讯》,给经常起草文稿的人员再增订《求是》、《作家文摘》等杂志报刊。规范完善阅文制度,扩大看阅不涉密文件人员的范围和次数;第三,突出多练。涉及各部门需“写”的文稿,均要求先自行起草,送局办公室把关后再报局领导审签。
    二是授技巧,解决“三不”。我们组织“写”的人员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解精髓,搞好吸收,主要解决文稿“理论不深”的问题;仔细研读中央、省委和省委办公厅领导讲话精神,把握要旨,注重转化,主要解决文稿“站位不高”的问题;积极参加云南省举办的“时代前沿知识讲座”和干部在线学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主要解决文稿“观点不新”的问题等。
    三是重践行,实现“三收”。我们始终注重把文稿工作的落脚点放在践行上,认真做好省委办公厅《工作制度与规程》有关局的内容、全厅厉行节约文件以及全局文稿的起草工作,收到较好效果,实现了“三收”。第一,“人才丰收”。从局机关到科所队,一批具有一定写作能力的人才脱颖而出。第二,“素质丰收”。缩小了与政务干部相比“写”的差距,事务干部综合素质明显提升。第三,“成果丰收”。先后在《秘书工作》、《机关事务工作》等发表文章20余篇;在2009年云南省委办公厅机关局室处信息报送评比中获第2名,受到省委和省委办公厅领导好评。
                                                                             (作者单位:云南省委机关事务管理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