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本色的摇篮革命精神的象征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11-07-25 10:55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  张洪德

    在国家行政学院学习期间,学院组织我们到西柏坡参观学习。初春的西柏坡,山村处处鲜花盛开,滤沱河水静静流过,我们走进这方革命圣地,参观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旧址、毛泽东等领导人旧居和西柏坡纪念馆,聆听了我们党在西柏坡曾经创造的一个个革命奇迹,深深感到西柏坡作为哺育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永葆政治本色的摇篮,已经成为一种革命精神的象征。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三面靠山、一面临水的普通小山村,但它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那叱咤风云的岁月,西柏坡成为全国和世界瞩目的地方。1947年,我们党在这里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颁布并实施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让解放区的亿万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1948年,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在此组织指挥了震撼世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论断。1949年,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京,我们党迎来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历史时刻。西柏坡作为见证我们党由农村向城市、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由夺取政权向建设国家历史转变时刻的革命圣地,以其特殊的贡献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并铸就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在西柏坡参观学习期间,我无时无刻不体会到这种精神的存在。在参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董必武等领导人旧居时,我们看到那些平顶房又矮又小,外墙抹着白灰,屋里只上了一层黄泥。就在这些普通甚至有些简陋的农家院里,我们的革命领导人粗茶淡饭,衣着朴素,却运筹帷幄地指挥了三大战役,筹划了新中国的诞生。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旧址前,很多新党员排成行向党旗庄严宣誓,看到这种场面,我们也自觉地对着党旗举起拳头重温入党誓词。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感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无比光荣。在参观西柏坡纪念馆时,我们看到毛泽东叫军医抢救路边病危女孩的记载,深深体会到了党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在看着纪念馆里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时,我思绪纷飞,仿佛穿越了历史时空,回到了半个多世纪前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听到了解放战场上那冲锋陷阵的喊杀声,看到了无数共产党人的壮烈牺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