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高能耗数据统计质量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13-06-23 14:53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殷仕伦

    一、抓实统计基础

    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定义的范围,就是统计的一把筛子,超出度量器具就自动溢出。把握定义范围,规范定义内容,提高统计质量。
    (一)信息因素
    1、范围定义
    (1)公共机构数量的界定
    依据《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第二条规定,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明确了公共机构范围,而没有明确到哪一级可以算一个公共机构数量。如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才能作为一个公共机构,形成统一口径,公共机构数量就会相对准确。
    (2)行政级别统计范畴
    交叉属地关系,财政与行政分离的单位,统计中比较混淆。制度中规定为中央机构,统计中是否由中央直接统计理解模糊,但在不少地方也纳入统计,有交叉统计的情况,不利于地方能源资源管理,可将直属单位明确统计及管理层级,保证统计有序可行。
    2、可变量定义
    (1)公车数量
    包括本单位使用的编制车辆、自购车辆和支付费用的租(借)车辆。其中临时租(借)车辆,可能使用时间较短,在季度、年度汇总表中,选取最多、最少车辆数量分析有失客观性。因此,公共机构临时租(借)车辆数量应采取车辆用天数来折算核定,减少车辆统计误差。
    (2)建筑面积
    指的是本单位办公使用的所有建筑面积,概念是明确的。部分单位可能在一个年度内,办公环境有所变化,年度汇总面积难于确定,对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造成影响。办公面积在年内出现较大变化的,应作出情况说明,并根据使用的时间折算单位建筑面积。
    (3)用能人数
    公共场所人数不定性较大,工作人员与流动人员、不同层级用能差异突出。而人数占整个公共机构的60%以上的公共场所,在能耗指标考核中影响很大。因此,这部分场所人数应根据不同性质场所分类统计;工作人员与流动人员分类统计;对不同层级分层分类统计。
    (二)指标因素
    (1)人均能耗
    人均能耗指标是倾向于能耗平均分配的指标形式,符合办公能耗指标配给的基本原则。采用人均能耗可以有效控制办公的舒适性水平,避免能源浪费所造成不公平现象。有利于推动办公用能良性发展。同时,人均能耗指标也有一定的不足,这主要是由于:笼统按人均来下达指标,出现能耗指标配给超过单位实际能耗而缺乏节能动力,出现部分单位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的现象。因此,进行不同层级分类下达人均指标比较合适。
    (2)单位面积能耗
    单位面积能耗指标是对建筑能耗分配的一种方式,在建筑标准使用人数控制合理的前提下,采用单位面积能耗指标可以满足大多数建筑功能需求,具有一定合理性。同时,单位面积能耗指标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主要体现在:单位面积能耗指标只能反映建筑面积内用能水平的高低,无法对建筑单位面积内用能合理性进行评估。因此,单位面积用能可以考虑分类和办公用房标准来核定。
    (3)车均油耗
    车均油耗指标是根据单车年耗油量来进行分配的一种方式。以单车年耗油量来对车辆用油状况进行核定,可以掌握单车使用情况,合理调配车辆。同时,单车油耗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各单位工作性质的不同,车辆配置标准存在的不合理,人多事多车少的不合理性都会对此产生影响。因此车辆耗油应综合考虑车辆定编数、单车油耗和百公里油耗比较科学。
    (三)统计技术
    目前各地统计工具不一,统计软件开发还不成熟,软件识别诊断能力较低,缺陷数据甄别能力较弱。统计人员不稳定,能力参差不齐。同时,各地经济状况不一,软件配发不全,造成汇总数据遗漏。解决这问题的关键,是确保统计人员稳定性,提高业务素质。国家应统一报送软件,操作傻瓜式,辨识智能式的统计软件。

    二、强化数据审核

    (一)审核方法
    1、审核至少包括三大方面内容。一是对与数据相关的信息、设施等的事实审核。二是合法而不合理数据的审核。三是对综合性数据的审核。
    2、社会发展趋势的吻合性。由于这类数据与时代和技术息息相关,各种能耗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可以采用计算机图表曲线数据处理的相关技术,并结合人工评估分析的方法来做好审核。
    3、复杂的审核。主要是对综合数据的审核,数据之间的逻辑审核。审核判断数据之间有无逻辑矛盾和互相冲突的地方。当数据间冲突时,要判断是人为因素、汇总程序还是汇总公式错误引起。
    (二)常见问题
    1、数据审核方面经常存在的问题有:未提前谋划,造成审核关系(公式)缺漏,不全面、不严密。
    2、难以以审核公式表示的审核关系缺少有效的审核方法,没有编制专项审核程序,导致数据审核不严格,存在盲区 。
    3、在方案设计制定时未从数据最终目的出发提前考虑,导致指标设计有缺陷,影响了数据的统计、评估和利用进程。
    4、对分类信息审核不够重视,如在数据分析时才发现有怪数、遗漏、多余、假数等。
    (三)审核内容
    1、能耗信息和数据的审核。
    2、自增分类等其它基础信息的审核。
    3、突变数据的审核。
    4、人工与计算机的差别审核。

    三、把控数据质量

    (一)源头数据采控机制
    统计台账是数据源头。确立台账管理程序:建立→格式→录入→核对→分析→把控。要以督导检查为手段,加强能源消费计量,配置精密计量器具,如实进行记录和统计原始数据,严禁随意修改和谎报、瞒报,把好能耗数据采集源头。
    (二)上报数据审核机制
    要充分利用各种关联因素,如单位职能、设施状况和能耗信息等,编制审核方案,强化数据的审核控制,形成行之有效地数据审核机制。
    (三)数据分析机制
    数据分析是提高能耗统计质量的关键。能耗数据分析纵向比较:行政级别大小、不同年度同期分析;横向比较:相同(不同)单位性质、同一单位不同部门、同年度不同月份分析;科教文卫体独立分析。通过绝对量、相对量分析,查找结果差异及变化原因,对存在的问题找到根源,如实的把能源资源消耗通过图表文字反映出来。
     (四)数据评估机制
    数据评估就是要评估能耗结构数据、综合指标数据是否符合本单位实际与社会发展趋势。主要评估内容:一是稳定性与变化性是否符合。二是用能结构是否吻合。三是数据的延续性,异动点判断是否受到外来影响。四是统计与原始数据的吻合。五是能耗增减率的合理性。六是数据的地区间差异是否正常。

    四、规范考核内容

    (一)能耗指标考核合理性
    能耗指标既应有定性要求也应有定量要求,分类(单位性质)、分层(不同行政级别)设置能耗考核指标。同时,指标不能太死板,应结合实际用能情况,适当予以调整认可。
    (二)数据的真实性、匹配性、合理性
    统计数据成千上万条,在考核中不可能对每个单位逐一核实。同时数据的真实、合理、匹配性,一般人员难于辨识。在抽查核实中因为各种原因和理由,核实困难。因此,一要加强相关业务人员业务素质培训,二要加强数据的审核管理,三要不定期抽查复核能耗数据,平时抽查核实结果与考核挂钩。
    (三)能耗指标考核过程与结果
    考核人员对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掌握能力参差不齐,标准不一,缺少考核后的结果反馈及处理。对能耗数据相关的考核内容应该适当增加一些统计人员的培训和参与,从技术上把控,公平公正。考核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节能管理过程,具体实施情况。
    (四)考核时间与工作进展的一致性
    考核与统计时间不协调,而考核的重点就在能耗指标。因此,如能将能耗指标考核适当调整,将前一年的第四季度数据放到考核当年的前三季度数据汇总,作为当年的考核指标,或者能耗指标考核时间放到考核的次年三月底,较为合适。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