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机关运行成本长效机制的思考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14-07-10 11:03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李 伟

    加强对机关运行经费管理,降低机关运行成本应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基于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的支出控制机制

    2013年起施行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指出,行政单位的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及标准,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体系的建立,有利于财务人员按照标准控制经费支出,有利于各部门以此为依据编制部门预算,也有利于强化责任追究。
    按照《机关事务管理条例》规定,县级以上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机关运行的基本需求,制定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省份和县市之间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因此在制定标准时,机关事务主管部门既要充分调研、因地制宜,考虑不同单位的性质特点,不搞“一刀切”,又要实事求是,便于操作和执行;既要结合财政情况,勤俭办一切事业,也要充分考虑公务人员的基本需求,防止公务活动受到影响。同时,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及时根据市场价格变化调整相关标准,保障机关正常运行;还要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统计手段,科学选取样本、精细核算成本、汇总市场行情、征求各方意见,建立一套规范化的标准制定流程,为建立和完善实物定额、服务标准提供方法指导。

    二、建立基于市场机制的成本控制机制

    成本控制就是在保障机关实现自身目标的过程中,尽量减少机关运行活动对财政资金的消耗。把市场机制和竞争手段引入政府内部管理,让政府提供的服务与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平等竞争,可以显著提高服务的质量和供给效率,有效地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继续深化机关后勤社会化程度,把机关后勤提供的公务用车、物业、会议、维修等服务与社会力量提供的服务置于同等竞争位置,以市场机制倒逼后勤部门推进改革,提高机关后勤服务的市场竞争能力,降低服务成本。

    三、建立基于绩效管理的预算控制机制

    我国现行预算体制还存在“重编制,轻执行;重收入,轻支出;重平衡,轻效益”的现象,支出预算约束偏软,支出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透明度不高。这就需要建立完整、规范、透明、高效的机关运行经费预算绩效制度。这种制度强调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要求预算单位以目标实现为导向,花尽量少的资金来维护机关运行和提供公共服务,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和部门已经开始试点预算绩效管理,积累了较好的经验。财政部门应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规范的机关运行经费预算编制流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的申报、审核、批复、评价、公开机制,为预算单位开展绩效预算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四、建立基于权责发生制的财务核算机制

    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核算,可以有效解决固定资产的折旧、利息资本化等问题,可以更加清晰的核算政府机关运行的真实成本,可以为制定标准体系和参与市场竞争提供科学依据,可以全面系统的反映部门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信息。同时,政府作为财政资源的受托人,其对财政资源的使用应透明公开,以方便社会公众对其进行评价,而评价的基础就是建立现代化的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现代政府会计制度。
    财政部2013年颁布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特殊经济业务和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可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入手,首先对部分资产、负债和支出实行权责发生制,然后逐步过渡到全面的权责发生制,进而反映政府资金控制、支出管理、绩效考评的全貌。这种机制可以使政府部门建立一个全面透明的会计与政府预算体系,能够优化配置财政资源,对机关运行经费绩效进行有效的考核和评价。

 

                                                                 作者单位:国管局财务管理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