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 社会化 公开化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14-09-08 16:11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关于机关后勤改革的一些思考
都海江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政府职能逐步转变,机关后勤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固有弊端越发凸显,越来越多的后勤工作者开始思考机关后勤“改不改”、“怎么改”等问题。在此,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结合机关后勤工作实际,提一点思考和见解,希望对推进机关后勤改革有所裨益。
机关后勤改革有其必然性:
    一是机关后勤改革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必然要求。八项规定的许多内容都属于机关后勤的范畴,要确保八项规定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就必须适时进行改革,在八项规定的原则下建立健全细化的制度标准,及时改变机关后勤原有的一些散漫、随意的做法。
    二是机关后勤改革是推进后勤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机关后勤许多业务工作如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基本建设等,都是廉政高风险领域,容易产生权力寻租等现象。传统机关后勤在体制机制上对廉政风险的防控缺乏有力设计,特别是“封闭型、单位制”后勤模式下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缺位,机关后勤服务既缺乏统一标准,又缺乏市场监督,过大的人为操作空间容易滋生腐败。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打破机关后勤的封闭状况,特别是在机关后勤服务方面积极面向社会实行改革。
    三是机关后勤改革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有力途径。当前,经济社会转型阶段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其中政府公信力下降是一个突出问题。机关后勤是体现政府公信力的重要窗口,只有通过改革,真正把机关后勤管明白了,把纳税人的钱花明白了,向公众展现政府勤政为民的诚意和实际行动,才能重塑政府公信力。
    上述背景下,机关后勤改革已势在必行。关于“怎么改”的问题,目前,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后勤单位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从机关后勤改革的实际需要看,标准化、社会化、公开化应是较为科学的改革方向。
    标准化是对传统机关后勤各自为政的改变,是迈向行业统一管理的重要一步。它是指机关后勤管理、保障、服务各环节应当遵循明确、可操作的标准,以使事前明确目标、事中便于执行、事后可以评估。例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和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等一系列政策规定,可以看作是政府从政策制定层面对标准化改革方向的积极回应。
    社会化是针对传统“单位制、封闭型”机关后勤体制的根本改革,是指机关后勤面向市场通过商品交换选择服务,同时充分利用市场实现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例如,近年来,机关后勤单位对物业、保洁、绿化、餐饮等项目实行服务外包已成为普遍做法,既提高了服务质量,又降低了服务成本。
    公开化是对传统体制机制下“机关后勤纯属单位内部事务”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在遵循政府信息公开的同时,为方便公众监督,有效防控后勤运行的廉政风险,通过公开渠道购买后勤服务,并向公众公布后勤动态信息。例如,一些地方通过对公务用车车牌进行显著标识等方式,公开表明车辆身份,便于公众监督公车使用情况;政府机关单位必须在门前醒目位置标识单位名称,在方便公众咨询办事的同时,也便于公众对其楼宇规格是否超标进行监督,等等。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一是科学界定改革的适用对象和范围,避免一刀切;二是贯彻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急于求成;三是坚持后勤整体效能不降低,避免改革流于形式。只有这样,改革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作者:文化部机关服务局局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