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大数据”平台的创新探索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15-12-10 15:22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成都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积极探索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平台,不断适应大数据时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新情况新要求。

    一、背景分析

    (一)着力解决资产家底不清问题。由于缺乏统一的归口管理、要求不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责任不明、工作不到位、管理基础薄弱,存在“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现象,资产管理随意性较大,有的只设置资产总账,没有明细账和资产卡片,新购置资产未及时入账,多年以来实物账与价值账形成“两张皮”,产生“账实不符”等问题。
    (二)着力解决资产配置不合理问题。由于缺乏全面系统的资产管理台账和资产配置标准,导致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各行其是、标准不统一、苦乐不均,存在购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的配置资产不计成本,追求高标准、高档次,盲目增加配置数量和提高配置档次等现象。
    (三)着力解决资产处置不规范问题。由于在资产使用过程中缺乏系统的制度规范,导致资产闲置现象普遍存在。在资产处置、项目出租过程中,存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既不经专业技术机构评估,又未按规定审核审批,难以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处理,造成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甚至资产流失。

    二、创新思路

    (一)全面统筹、资源共享。构建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创新运行机制和运作模式,变资产“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进程。优化系统功能模块,形成全面、完整、跨区域、跨机构的国有资产监管平台,融入国家、省、市资产管理网络体系,实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内畅通、系统间共享。动态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适时分析其资产占有、使用、分布、变更等情况,为科学管理、绩效评估、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决策支撑。
    (二)科学规范、务实节俭。构建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确定资产配置上限标准,包括数量、技术性能、价格限额、使用年限等,从制度上解决资产占有苦乐不均状况,促进内部和谐。充分发挥存量资产的作用,积极推动内部之间调剂使用和共享共用,避免重复配置。以满足职能运转的基本需求为原则,既考虑现阶段资产使用的实际需求及财力状况,处理好需求与可能的关系;也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情况,考虑工作性质和特点,满足特殊环境的客观需要。对临时使用或使用率不高的资产和大型设备,凡能通过市场租赁解决的向市场租赁,坚持走服务社会化的路子。
    (三)依法管理、效率优先。按照《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度,研究制定国有资产管理实施细则,加强分类指导,强化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益。按照公共资源交易“应进必进”要求,明确主体责任,落实制度措施,精细工作流程,全面推进资产处置、资产出租等公共资源公开交易,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流失。

    三、项目实施

    (一)构建“三级联动”管理模式。全面构建了机关事务部门——行政主管部门——事业单位三级资产管理新模式。与专业软件公司合作,利用党政内网,全新打造覆盖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统一平台,将过去使用的资产统计软件单机版统一升级建设为网络版。新系统设置更加科学、界面更加清晰、层级更加分明、功能更加完备、操作更加便捷,兼容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融入国家、省、市资产管理网络体系,内外畅通、资源共享。
    (二)实施“全域覆盖”资产统计。把年度资产统计作为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科学制定方案,抓好人员培训,优化工作流程,围绕财务决算精心组织实施,有序开展年度资产统计,建立健全真实、准确、完整的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大数据库,统计单位、资产覆盖均为100%。
    (三)推进“阳光交易”公共资源。按照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目录,对行政事业单位公房、公车等资产的处置,废旧、淘汰物资处置,各类上交物资处置,其他物资处置,事业单位改制发生的资产处置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出租等6项牵头任务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制发了《成都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项目进场交易管理实施细则》《成都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出租项目进场交易管理实施细则》等。通过加强分类指导,明确主体责任,资产处置、资产出租等项目统一纳入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公开交易。(四)落实“实物标准”资产配置。认真贯彻施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机关事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学习借鉴兄弟省市资产管理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出台了《成都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和办公家具配置标准》,将12项通用办公设备、10项办公家具统一确定价格上限标准。《标准》的建立与实施,结束了成都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没有通用办公设备和办公家具配置标准的历史,推动了市级批量集中采购改革试点工作。

    四、初步成效

    (一)建立资产统计“大数据”。通过提升资产管理系统,优化系统功能模块,集成所有系统资源,形成全面、完整、跨区域、跨机构的信息化系统,将400多家行政事业单位总价值200多亿元资产纳入统一管理,实现全域统筹、资源共享。新系统具备大容量存储、统计分析、预警报警、自动匹配等自动化功能,真实反映资产动态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适时分析其资产总量、结构、效益等情况,为深化国有资产科学管理、绩效评估、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决策支撑。精心实施国有资产基础数据统计,对7大类近1500项资产品种、规格、数量、价格、图片及存放地点等基础信息进行详细登记,做到账账相符、帐卡相符、账实相符,并建立健全定期清查盘点制度,实现国有资产管理占有、使用、分布、变更等信息的动态监控。
    (二)实行资产统筹“大利用”。坚持把保障重大政务活动作为第一要务,通过资产统计大数据平台,充分利用市级机关虚拟的“公物仓”,积极盘活存量,减少增量,将闲置的资产进行充分调剂使用,实现资源统筹、共用共享,尽量减少资产闲置和浪费。
    (三)实现资产使用“大效益”。健全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坚持以定量管理为基础、数据资料为支撑、信息技术为载体、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推动传统的定性管理、经验管理向现代量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绩效管理转变。健全完善资产管理绩效评估制度,落实国有资产流失责任追究制,强化资产监管意识和实施效率。按照“应进必进”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资产出租等进行严格审核审批后,统一纳入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进行公开交易,全面提升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四)强化资产动态“大监管”。积极构建资产管理运行机制,层层落实资产管理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着重加强资产购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等环节的规范管理。充分利用资产管理信息化大平台,将资产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和分析紧密融入资产管理活动之中,把握资产变动、资产清查、资产租赁、资产处置等重点环节,实行资产管理智能化业务过滤和智能报警等信息化管理,实现资产标准、资产调拨、资产变动、资产维护、资产租赁、资产报废等整个过程的动态监管。定期开展资产管理人员专门培训,注重工作导向、问题导向、过程导向,强化法治意识、规范意识、服务意识,着力运用大数据平台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效益和水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