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的发展理念推广绿色建筑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16-05-12 09:17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陈庆修

    绿色是生态文明的标志。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是循环经济在建筑领域的体现。绿色建筑已成为国际建筑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它标志着现代建筑在对美学形式、空间结构、功能作用等方面重视的同时,更加强调以人为本,体现节能环保和生态平衡等现代理念。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推进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的普及和发展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在房地产领域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有力举措。
    发展绿色建筑要强调节能降耗和因地制宜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安全、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绿色建筑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土地、水、材料等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并尽可能采用有利于提高居住品质的新技术、新材料,而且充分考虑自然通风、光照、交通等因素,尽量保护原有的生态系统,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绿色建筑主要包含三大要素:一是资源利用率高,二是能耗低、环境污染少、生态影响小,三是为居住者提供舒适人性化的活动空间。绿色建筑依据循环经济理念,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其本质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充分使用,最大限度地节能降耗,保护生态环境。
    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不完全是高科技建筑、现代化建筑,更不等于高成本建筑。绿色建筑古已有之,现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绿色建筑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它主要包括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多种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再生能源,以人工手段和科技集成,以人与建筑及环境和谐共处、协调发展为目标,所建造的形式多样的居住形态。
    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比普通建筑显然会有所增加。由于使用绿色能源和环保建材,通常绿色建筑与普通建筑相比造价高10%以上。但是,绿色建筑技术和设备,投资回报率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费、水费和其他日常消耗的开支,其长期运行的支出要低得多,如能源节约率可达50%以上,所增加的前期投入一般5到8年可以从运行成本的下降中收回来。当然,绿色建筑应是精装修的,重新装修应确保房屋结构不变,这样可以使整个建筑能耗处于低水平。
    绿色建筑的寿命比普通建筑长,同样的资源投入可以有更长的使用期,相当于节约了资源。绿色建筑不仅结实、牢固,经久耐用,还有很好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前瞻性,能够应对未来功能变化。全面审视建筑活动对生态环境和居住者生活的影响,建筑寿命长也是绿色建筑的优势。综合考虑整个寿命周期费用,绿色建筑总的成本折算起来并不比普通建筑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建筑发展应适应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发展极度不平衡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立足于适宜技术,大力发展普及实用型绿色建筑。如果说发达国家的绿色建筑多是高端建筑,那么我国绿色建筑政策的立足点应该放在实用型和大众化上,重要的并不在于设计和建造一些高技术含量、高标准的建筑,而要解决一般住宅和普通建筑的问题,例如冬天保温、夏季防热、自然通风、建筑隔声、供水保障、降低采暖费用、太阳能热水器等。这种实用建筑所采用的技术是适宜技术,技术系统立足于国产产品,也就是合理的技术与产品组合,如自然通风、外遮阳措施、科学使用能源、雨水收集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会增加多少成本,只要多一些科学合理设计就可以解决。
    启动中国绿色建筑这个巨大市场,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通过自主创新和本地化改造,走中国特色绿色建筑发展道路。绿色建筑技术支持体系,除了建筑本身技术之外,还包括现代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信息技术,是绿色建筑的重要技术,单是信息技术就可以帮助减少至少15%的温室气体。在技术策略上,既要鼓励绿色建筑技术的创新及推广应用,又要在传统技术策略、中低技术策略、高新技术策略中采用适宜技术策略,在全面继承和发扬富有地方文化特征的传统建筑结构之上有所创新,从乡土建筑中汲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丰富经验。根据建筑功能要求,结合当地气候特点、运用适宜实用技术、使用绿色环保的本地建材,选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途径与方法,保持城市的传统与文脉,以形成文化特色,推动中国特色绿色建筑健康发展。
    推进中国特色绿色建筑应把握的几个要点
    推进中国特色绿色建筑大众化,目前主要的制约因素是以政策为核心的制度要素和以产业化为核心的技术要素。而绿色建筑设计能力、开发商的积极性、大众的消费需求等制约因素也不可忽视。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联性。随着政策导向力度的加大,绿色建筑宣传普及,开发商的认识、大众的绿色建筑消费需求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关键是要把绿色建筑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新兴产业来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政策激励和市场调节结合好。具体地说,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发展绿色建筑要确立因地制宜的原则。绿色建筑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不同的生态环境,不同的功能要求,会形成不同的场地设计策略和不同的建筑特色,其基本原则是尊重自然,与自然协调统一。因地制宜是建筑本土化的基础,也是绿色建筑的核心理念。因地制宜就是要在建筑设计中,根据场地的生态特征和开发定位,以充分利用资源和绿色能源为基础,挖掘和提升当地材料与传统技术,选择成熟有效的被动式生态策略,构建生物气候缓冲层,辅以优化的主动式生态策略,创建节材、节能、环保、舒适、健康的宜居空间,以减少不合理的建筑活动对生态的影响,使建筑与环境和谐相处。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数量巨大,国土及其它资源有限,而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发展程度、生活水平与社会习俗等都有巨大的差异,是世界各大国中区域差异最大的国家,对建筑功能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我国绿色建筑标准应体现基本国情,把握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尊重客观规律,借鉴当地生态经验,兼顾历史文化和人们生活习惯方式,充分考虑成本和效益,所采用的技术、产品和设施,成本要低、性价比要优,利用当地资源,处理好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及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是发展绿色建筑应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完善资源配置市场化运行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发展合力,是确保绿色建筑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在绿色建筑市场中,存在着消费者、开发商、设计机构、建设单位等多方面利益主体,只有市场机制才能将各个利益主体统一起来。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平台,完善的市场机制可以使开发商的利益和消费者的利益形成交集,让开发商、消费者各得其所,从而将各方力量凝聚起来共同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应重视低成本、高效率的市场导向方式,如,将等级评价结果作为市场选择的依据,针对不同等级的绿色建筑项目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建立示范工程,向投资者和消费者提供直观形象的选择,消除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使消费者认识到绿色建筑的优越性和潜在效益,等等。这些方式都有利于调动开发建设和消费购买的积极性,形成绿色建筑开发与消费的良性循环。要更多地以经济手段,既让开发商对其建筑因对社会、环境、资源的影响不同承担相应的成本,又通过由社会来承担一部分成本,使开发商获得合理的利润回报,充分发挥市场在推进绿色建筑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是发展绿色建筑要开发绿色适宜的技术。绿色建筑是现代高新技术和传统建筑业结合的产物,它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的支撑。要加快对新技术的开发,组织实施重点科研计划,整合科技界、企业界的技术力量,在全面系统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强对绿色节能技术、设备、建材的研究开发,对关键技术、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进行联合攻关,重点研究开发绿色建筑技术和智能技术、节能技术与设备、可再生能源装置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节能建材与绿色建材,以及有关的施工技术与装备。同时,加大新型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推广和应用,以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尽管绿色建筑建立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基础上,可是在具体技术策略上要抓主要矛盾,多采用被动式措施,在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环保建材、室内环境控制等单项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特点形成绿色建筑技术集成体系,应根据项目的需求整合技术产品资源形成适当的技术体系,不能搞技术堆砌,片面追求技术的高精尖。
    四是发展绿色建筑要健全可行的政策体系。发展绿色建筑需要政策支持和法治保障。要加快绿色建筑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经济与技术政策;健全建筑节能规范,完善绿色建筑相关标准、集成技术体系;完善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相关配套支持政策,综合发挥各项经济杠杆调节作用,构建推进绿色建筑的政策和法规体系。完善绿色建筑产业政策,以国家对产业发展的规定和执行的行动准则,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推动房地产业结构优化。例如,对新建节能及绿色建筑和既有建筑绿色化节能改造给予税收优惠、减免物业税等;对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给予贴息优惠;鼓励社会资金和外资投资参与既有建筑改造等。政策改革要配套,要加强对有关标准执行的监督,发挥政策法规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五是发展绿色建筑应建立评估和标识制度。评估是推广和规范绿色建筑的有效方法,推广绿色建筑标识十分重要,这是享受优惠政策的重要条件,同时,业主在购买,租赁或使用建筑时,以此来识别绿色建筑。应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要科学合理地设置量化指标,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区域特点包括气候条件、资源,以及经济技术水平等等,形成既能准确反映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又具有良好可操作性的动态指标体系,及时将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纳入标准规范,这是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灵魂。要在完善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形成评估和标识制度。可以从公共建设项目着手,进行强制性评价。凡是财政拨款、财政补助的建筑,包括所有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都要达到建筑节能的最低标准,从实际施工、竣工验收到一体化管理,都要进行强制性的能效标识评价,率先使用绿色建筑标准和绿色建筑标识;对申报国家项目和示范工程的建筑小区,都要进行建筑能效测定和绿色建筑评价。绿色建筑标识要同时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中进行。这个标识就是对建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室内环境进行综合性评价,达到标准的可以取得绿色建筑标识。
    六是发展绿色建筑要兼顾城乡和新旧建筑。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每年建筑增量可观,房地产业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是拉动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发展绿色建筑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从整体上科学规划,既要在城乡建筑中协调推进,又要兼顾新建和既有建筑的绿色化改造。由于农村是绿色建材的原料产地,方便就地取材;农村住宅多是低层住宅,利于采用现代木结构、轻型钢结构、新型砌块结构等绿色建筑结构。例如,新疆造价800元/平方米左右的建筑,所使用的材料是当地的石膏和透气性非常好的秸秆,组合起来墙壁的保温性很高,是一种有特色的绿色建筑;又如改造后的陕北新窑居,尽管技术水平不高,也是较好的绿色建筑。因而,要在统筹城乡兼顾新旧建筑中积极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从政策、资金、技术上引导和支持农村,结合现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当地文化特色节能舒适的绿色建筑;同时,在推动新建建筑绿色化的同时,通过推广节能膜、断热材料、通风系统、废水处理、太阳能、节能照明灯具等节能环保技术和材料,对既有建筑进行从外保温到供热、玻璃、门、天花板和水循环系统进行全面改造,分期分批将存量建筑进行绿色化优化升级。
    总之,绿色建筑是绿色科技和传统建筑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发展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应立足于节能降耗和舒适实用,通过政策引导,发挥好市场机制的作用,结合区域特点,因地制宜,选择适宜技术,实现绿色建筑可持续健康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