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后勤工作质量 推进后勤文化建设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16-10-13 10:05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董尉勤

    后勤文化是现代管理理论与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概括来讲,后勤文化是隶属于企业管理范畴的一种文化理念,是后勤全体员工在长期的管理、保障、服务、经营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后勤观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的复合体。广义的后勤文化包括后勤在长期管理、保障、服务、经营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其核心是后勤的价值观和后勤精神、后勤理念,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后勤文化大体化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物质文化:包括机关建设、园林、绿化、环境卫生、机关标识、文体活动、文化传播等。第二层,制度文化:后勤的各种规章制度及其所遵循的理念,包括人力资源理念、保障理念、服务理念、经营理念以及各项制度和措施。第三层,精神文化:包括后勤精神、后勤理念、后勤道德等。
    从后勤文化三个层面划分所涵盖的内容不难看出,后勤文化体现在从显而易见的层次到高度默认而又不易察觉的层次。精神文化层为物质文化层和制度文化层提供思想基础,是后勤文化核心;制度文化层约束和规范精神文化层和物质文化层的建设;物质文化层为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提供物质基础,是后勤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由此可见,三者互相依存,共同构成了后勤文化的主要结构。
    结合后勤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其逻辑关系,笔者认为,后勤文化作为一种管理范畴的文化理念,在推动后勤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功能与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一是导向功能,其作用在于促进企业与员工的自我管理,提高自律意识;二是凝聚功能,其作用在于实现后勤合力的最大化;三是激励功能,其作用在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潜能;四是辐射功能,其作用在于进一步提升后勤内涵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扩大经营的知名度和为社会服务影响力。
    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后勤部门,都要遵循制定的制度要科学、科学的制度要执行、执行的结果在落实这一规律。因此,只有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后勤文化建设才能落到实处,管理、保障、服务、经营目标才会实现。

    二、深入理解后勤文化的内涵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后勤文化,是一项工作程序复杂、操作技术要求高的庞大系统工程。一方面要避免急功近利、陷入误区;另一方面要立足后勤实际,使后勤文化建设具有可操作性、超前性和创新性。因此,必须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正确把握后勤文化的深刻内涵
    后勤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断探索,后勤文化已有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如上海机关事务管理局对上勤后勤服务公司提出星级化的服务。全国机关事务管理研究会倡导机关后勤部门要深入开展“三优一满意”活动的后勤文化建设理念。但是,如果只看到后勤文化的表现形式,或只看到后勤文化的载体,是有局限的。
    鉴于对后勤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的认识还存在许多偏差和误区,就后勤自身而言,必须加大后勤文化理论的宣传力度,使全体员工特别是领导层深入了解后勤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本质特征,以及用后勤文化理论对传统后勤管理的联系和区别,寻找建设后勤文化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同时还要根据社会发展趋势、体制改革的方向和文化的渐进性特征,科学地确定后勤文化的内容,持之以恒地对员工进行后勤价值观、信念、作风、习俗、礼仪等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为推进执行后勤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丰富发展后勤文化的内容
    后勤文化是后勤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对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后勤内外环节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它是隶属于后勤的一种“个体文化”。因此,增强后勤文化必须要在充分彰显后勤文化个性的同时,积极克服后勤文化的自我封闭性。也就是说,后勤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本着虚功实做的原则,着眼于后勤管理、保障、服务、经营四位一体的工作,是后勤发展的核心目标,着眼于后勤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着眼于后勤发展的客观实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后勤文化的内容,不断推进后勤文化的变革,进而实现后勤文化建设从务虚到务实的转变。
    首先,要突出重点,精心塑造后勤之“魂”。后勤精神是后勤文化的核心,是丰富和发展后勤文化内容的源泉与动力。因此,一方面要分析整合后勤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的价值观念,精心提炼出最适合本单位的发展、最有价值的后勤精神,使全体员工对后勤精神有一种自豪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宣传方式和宣传载体进行灌输教育,把后勤精神所提倡的观念、意识和原则,把体现后勤精神的先进思想灌输到员工的大脑中去,使其深入人心、鼓舞人心,从而自觉地以实际行动实践后勤之“魂”。
其次,要深入挖掘主体潜力,发挥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后勤文化要靠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共同遵守和自觉贯彻。后勤员工是后勤文化建设的主体,在他们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后勤文化建设素材,特别是他们中的先进模范人物在“管理、保障、服务、经营”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等,集中反映了员工的文化特征,是先进的后勤发展改革价值观,而这些先进的思想和主体意识,正是提炼和总结优秀后勤文化的源泉,是后勤内在的精神动力。因此,必须在员工中大力弘扬奋发进取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使企业的目标、信念等深深扎根于每个员工的心中,形成共识,这样就会使员工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一种思想、素质、操守和习惯,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工作职责和企业的整体利益连结在一起,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长此以往,优秀的后勤文化必将脱颖而出。
    (三)建立健全后勤文化的机制
    运转有序、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是确保后勤文化建设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从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唤醒其工作热情的角度来看,提高后勤文化的关键是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在明确责任上,必须把后勤阶段性的总体任务,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安全服务,优质服务以及精神文明创建规划等具体工作目标量化细化,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个个都要项目落实到具体领导和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既定的决策和目标有效地在基层落实、见效。在有效激励上,必须在层层下达工作责任制的同时辅以必要的奖励机制,通过严格的量化考评给予每个员工适度的物质奖励、培训机会和可发展的预期,力求给员工后勤荣誉感和归属感,以此有效激发每个员工的活力和创意。当然,在兼顾责任和约束的同时,激励机制还要把握权衡的度,过犹不及和远远不及都不可能取得预期效果。

    三、改进完善后勤文化的方式

    一是注重发挥导向和约束力。事实证明,要改进管理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健全保障制度,是做好各项工作的保证,管理者的素质是关键。众所周知,要建立一项新的后勤文化,有多种因素,但主要是管理制度与领导意识。制度影响员工能力的发挥,是后勤环境因素,可以通过管理者进行调控解决,诚然,提升后勤文化并不仅仅是明确奖惩激励约束制度,而是包容了团队精神、协作、创新、沟通等人为环境。事实上,这些都可以采用各种制度加以巩固完善。因此,改进方式、提升管理、保障、服务、经营质量,首先要确保制度的约束性,其次靠管理者的身体力行。重视执行要从各层领导做起,而上令下行需要管理者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因此,建立强有力的执行型后勤文化,其核心是提升中间管理层的表率作用。后勤领导要高度重视树立中间管理层的榜样作用,给员工以正向激励,充分发挥导向功能与作用。有了各层管理者的亲身表率,再加上制度的建立,就能很好地贯彻下去。
    二是注重沟通。沟通是达成目标一致,提高工作效率的最佳方式。许多后勤的文化建设之所以浮于领导层和管理层,不能够深入到每个员工心中和管理的每个角落,主要是领导层、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因此,一方面要积极畅通沟通渠道,另一方面积极改进管理方式,即变命令式、指令式的“硬性”管理与服务方式为平等式、互动式的“柔性”沟通执行方式,使员工的目标与部门的目标以及后勤的愿景和价值观紧密联结,让员工真正感受到主人翁的价值,最大限度地提升服务,发挥创造力,自觉为后勤工作贡献聪明才智。
    三是服务当前,面向未来。实践证明,任何一种成功的后勤文化都是随着后勤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当一种后勤文化形成时,它集中反映的是以开始条件为基础的后勤成员的动机和价值取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后勤的生存环境和条件也将发生诸多变化,原有的文化就可能与新形势的需要不相适应,这时后勤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应及时予以发展和完善,对原有的后勤文化进行必要的取舍。只有这样,才能在继承中创造、在创造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保持后勤文化与后勤工作发展与时俱进。
当前,建设面向未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服务型后勤文化,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基本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把建设学习型后勤文化、创新型后勤文化和服务型后勤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后勤文化的构建模式和工作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动后勤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使之真正成为实现后勤工作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