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式 精心设计积极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16-11-13 10:45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商务部机关服务中心

    近年来,商务部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和国务院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部署,全力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基本情况

    2014年10月,商务部部务会审议通过了《商务部机关服务局进一步深化改革方案》,主要内容有:加快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全面实施后勤企业“关停并转”、规范资产管理、规范“三产”企业薪酬、大力精简人员等。由于目标明确、依据充分、措施得当,改革得以有序推进。
    (一)主要做法。
    一是部领导高度重视。部党组书记、部长高虎城亲自抓改革,指导确定改革方向、目标和主要内容。部长助理王炳南挂帅,建立了由办公厅、人事司、条法司、财务司、机关党委和机关服务中心参加的改革领导协调机制,负责主导改革推进。
    二是加强组织实施。机关服务中心及其所属涉改单位相应成立改革工作小组,构建了部、局、处三级统筹协调、有序联动的改革工作推进机制,并坚持每周改革例会制度,及时总结工作进展和经验做法,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以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迄今已连续召开44次。改革中,把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多次召开动员会、座谈会,宣讲改革政策措施,耐心与职工逐一交流、引导疏解,积极研究和回应职工合理诉求,取得了职工的普遍理解和配合。
    三是建立完善监管机制。机关服务中心新设服务采购与监督处,专门负责后勤服务采购与监管工作。制定《物业管理服务监管手册》和《餐饮管理服务监管手册》,促进监管工作制度化和标准化。建立每周例会制度,及时与承接方沟通解决实际问题。严格依据合同开展服务监管,定期进行动态评估和绩效评价,有效督促承接方提供优质服务。
    (二)主要内容。
    一是贯彻落实中央和国管局等有关改革部署。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同时,积极推动职工住宅区物业管理和供热采暖改革,通过多种形式向干部职工及住户开展政策宣讲,引导树立缴费观念,并要求所属物业企业增强服务意识,加大工作力度。
    二是实现机关办公区物业、餐饮服务社会化。通过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完成办公楼区物业服务外包招评标,2015年起由中航物业公司提供全方位的物业服务。机关食堂自2013年7月实现餐饮服务外包,2014年完成第二期项目招评标,现由宁波南苑集团提供餐饮服务。
    三是坚决对后勤企业实行“关停并转”。“三产”企业除保留房产经营外,其他经营项目都关闭或转让。改革前,共有后勤企业16家,业务涉及高档商务用车、大客车、旅行社、客货运代理及贸易等。改革后,关停后勤企业9家,实现房产业务统一归并经营;保留的后勤企业按照奖金分配与资产收益脱钩的原则规范工资薪酬。
    四是理顺并强化“三产”企业资产管理。全面清理各项经营性资产,制定经营性资产出租出借规程,建立“三产”企业资产收益“收支两条线”管理机制,切实规范资产经营,严控预算外支出。
    五是妥善安置有关人员。妥善安置富余人员是最重要、最艰难的工作。本着合法合规、合情合理的总体原则,参照公车制度改革中司勤人员安置有关规定,制定《机关服务局未聘上岗人员分流安置办法》及其详细、周密的实施方案。2014年11月以来,共妥善安置300余人。

    二、主要成效

    (一)创新服务提供方式。机关后勤服务中涉及面广、内容繁杂的物业、餐饮服务社会化,实现了由过去“养人搞服务”向“花钱买服务”的模式转变,有效解决了传统“自办后勤、自我服务、管办一体”的封闭式服务提供方式造成管理粗放、效率不高、专业化和精细化不够等问题。比如餐饮服务外包3年来,服务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得到了机关干部职工普遍好评。
    (二)管理人员大幅精减。机关服务中心及其所属各服务经营单位共妥善安置有关人员300余名,占机关服务中心在岗职工总数约1/3,极大减轻了人员费用和用工风险,管理人员队伍更加精干。
    (三)集中精力搞好监管。随着后勤服务外包和后勤企业“关停并转”,较好解决了自办服务、管理幅度过大存在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降低了廉政风险;机关服务中心也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转移到后勤服务监管上来,职能定位更加清晰,工作目标更加明确。
    (四)管理更加透明高效。资产收益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由过去机关服务中心“自己说了算”转变为由部机关审核并统筹调配,资产使用管理更加公开透明,财务预算管理更为科学规范,促进了资产使用效能提高,保证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五)作风建设不断强化。在建立健全服务监管机制,有效督促承接方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大力正风肃纪,针对人员队伍“庸懒散”问题,制定《加强作风建设的措施》等7项制度,修订《考勤规定》《行为规范和劳动纪律管理规定》等4项制度,并加强制度落实,人员队伍形象和精神面貌发生较大改观。

    三、主要问题

    (一)顶层设计欠缺。加快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我们先行一步,但是管理体制机制不畅、后勤服务边界不清、经费开支标准过低、经费来源有待规范等顶层问题较为突出,影响了改革进程和推向深入。
    (二)人员精减压力仍大。虽然这次改革中已精减了相当数量的人员,但人员费用负担重特别是体制内人员(包括自管离退休人员)多的矛盾仍未彻底解决。
    (三)财务收支缺口较大。主要是供养体制内人员(包括自管离退休人员)费用和管理老旧资产的经费压力大,影响了财务收支平衡,同时在目前已实现社会化的物业、餐饮服务中,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

    四、几点建议

    商务部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参考性。我们认为,这项改革表面看是体制问题,但实质上还是服务保障机制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机关内外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办公楼区体量大了,装修标准高了,职工需求不断扩容,服务标准水涨船高等。因此,传统的自给自足“封闭式”服务保障模式,难以满足机关正常运行需求,也不太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而将难以为继。这也是商务部先行改革的主要原因。
    我们建议:一是在切实统一思想认识基础上,机关事务主管部门尽早、尽快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并强化监管职能,成立专门司局,统一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各部门相关改革工作。
    二是明确界定机关事务(后勤)工作范围和内容,推进集中统一管理或者合理分工,特别是在经费、资产管理方面。
    三是统一机关后勤服务项目和标准,避免各部门各行其是甚至相互攀比,这是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基础;相关经费由财政保障,列入部门预算,避免各部门各显其能、苦乐不均。
    四是妥善安置富余人员,明确政策支持和经费渠道,最好完全由财政保障,这是改革应当付出的必要成本。此外,可考虑充分利用各部门现有“三产”企业的资产资源。
    五是加快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是“十三五”期间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内容,改革进程不宜拖得太长,宜早不宜迟,并应有必要的时间节点限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