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要以绩效为基础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19-07-26 09:49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一、对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再认识

  行政事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资产的简称,指产权归各级政府所有,委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财产。这是说,行政事业资产除了一般财产的价值性、排他性、可转让性和受宪法保护特性外,还有以下特点:

  1.公共性。公共性是它的基本特性,指行政事业资产属于公共财产,是政府为实现公共职能,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而购置或其他合法途径取得,授权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管理的财产。

  2.非营利性。资产的营利性判断并非来自资产自身,而是使用人。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是社会公共组织,也称非营利组织。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是政府组成部分,因而具有非营利性。资产是他们实现社会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手段,因而具有非营利性。这点也说明,行政事业资产并非政府获利工具,使用者不应以牟利为目的出租、出借资产,否则便是“与民争利”。

  3.实行委托代理制,使用者权利有限。《物权法》指出:“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产权人可以依法将财产的使用权让渡给其他组织或个人,不过这是有条件的:⑴由于财产处分权与所有权直接联系,为此产权人只能让渡财产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而对使用者来说,产权是受限而非完整的。⑵产权让渡应以所有人利益最大化为前提,采用委托代理方式。委托代理指产权人为实现利益最大化,以管好、用好资产为前提,以协议方式将资产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让渡给使用人的法律方式,这就是“两权分离”。行政事业资产就属此类,它是政府为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将资产连同管理责任委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公共财产。从以上特点我们可引申出:

  (1)本质上,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体制是公共委托代理下的产权体制,它只有遵循产权规则,方能将事办好。由于在权利义务关系上,义务(责任)既不可撤销,也不可转让,由于管好用好行政事业资产是政府的受托责任,因而。我国的资产管理体制应以责任落实,而非行政权力为中心来建设。

  (2)委托代理是实现行政事业资产“两权分离”的条件,是建设新体制的关键。由于委托代理制具有:①在受托范围内,委托人有权监督代理人行为,评估履责能力,对做不到的,有权废止委托协议,收回财产并追究其责任。②资产代理人负有财产的安全、完整等责任。③委托代理是可以多次的。如甲委托给乙,乙再委托给丙等。因而它属于产权管理,公共委托代理是完善我国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体制的重要依据。

  (3)行政事业资产的公共性也表明,资产的使用应限于公共利益方面,而不能应用于私人方面。资产的配置应以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需要为限,而不应任意扩大。

  然而,由于对行政事业资产是从产权特性来界定的,而它在实物形态上与私人财产有共通性,加上行政事业资产具有价值性,在市场经济下它极易为私人占有,产生资产流失和腐败等,为此从这方面说,加强对行政事业资产的管理是必要的。

  二、我国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上的问题

  理论上,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有实物型、产权型两种管理模式。前者指“行政配置+实物管理”模式。后者指基于产权特征,以绩效为主线的管理模式。

  我国的实物型管理模式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受“大家都姓公、肉烂在锅里”影响,政府对行政事业资产采用实物配置、账实相符、标签识别、无偿调拨等制度。应当说,这在当时是有效的,但也有缺点:①由于它强调实物配置,不评价资产的使用效率,而资产购置资金来自财政,因而使用者往往“不要白不要”“即使无用,也要想法多占资产”,造成了资产闲置和浪费。②资产管理体制以权力,而不是责任为中心建立。在财政统管预算和资产体制下,由于预算事关政绩,政府重视,因而存在着“重预算,轻资产管理”问题。③管理制度上有缺陷。管理对象限于通用资产,而水利工程、公路等专业资产既无账,也无人管。④在管理上“重实物,重建设,轻养护使用”。例如政府耗资建设的水利工程,往往因无维修资金而几年后淤塞废弃,因而存在行政事业资产投入大、效率低的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国家对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体制做出某些改革,但行政事业资产投入大、效率低的问题依然存在。这表现为:①浪费。在资产配置和建设上追求“高大上、豪华化”,在办公楼建设、办公用房、公务用车上较为突出。②低效。为适应科技发展,各级财政投资建设的省级、国家级实验室、计算中心等,因缺乏评价机制,使用率不高,有的重点实验室大部分时间闲置,有的设备完好率低,主要设备已无法使用。③资产流失。在事业单位改革中,有的办公楼、宿舍等资产流失或被侵吞,成了私人财产。④贪污腐败。有的官员私吞政府部门对外投资,私分红利。在招标、资产购置、工程建设中,贪污腐败,权钱交易等现象较突出。

  总之,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体制是事关政府受托责任、行政事业单位服务能力、廉政建设的复杂问题,它有自身规律。以上问题表明,实物型管理体制已不适应当今要求,我们有必要转换思路,探索产权型资产管理体制。

  三、建设基于绩效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体制

  (一)什么是基于绩效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体制?

  基于绩效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体制属于产权型模式,是根据我国实际提出的,指政府按产权原理,基于委托代理和责任,以提高资产绩效为目的,绩效评价为核心的行政事业资产流程化、环节化管理模式。这就是说:

  第一,它是基于委托代理的产权型资产管理体制模式。

  既然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体制应以责任落实为核心,那么,我们就应按委托代理原理形成财政部门、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三方参与,责任分工的体制。

  1.该体制有规范模式和简易模式两种。前者适用于中央和省级政府,是基于财政、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合理分工的体制模式(图1),后者适用于县级政府,是由财政、资产使用部门组成的体制模式。市级政府可自行选取其中一种模式。

  2.在规范模式下,应先按资产性质,将其分为通用资产和业务资产。前者指办公用房、用车、电脑、办公桌椅等,它具有用量大,通用性强特点,适宜按标准统一配置。后者也称专业资产,如水利部门的水库、水渠、水工器材;科学、教育部门的实验室、实验器材;公安部门的警车、交通标志等,由于其专业性强,因而适宜各部门按公共服务标准化来配备和管理。

  3.规范模式是按产权关系和委托代理协议建设的,核心是厘清财政部门、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的责任及相应权利。

  财政部门:是本级政府的行政事业资产产权人代表,在资产配置和建设、日常管理及绩效评价等方面负总体责任。这说明,财政部门既管资产配置和建设招标,又评价绩效,“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监督,易产生腐败,也不利于管好资产。为此,财政部门应通过委托代理将通用资产、业务资产管理责任委托不同部门,而转向资产规划、法治建设、监督检查等宏观管理。

  国家或省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是受托管理行政事业通用资产的部门,负有资产配置和建设、资产调配、指导监督部门资产管理、评价资产绩效等责任。为完成此使命,财政部门应将相关的资产预算划给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由其开展按标准配置部门资产等工作。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应接受财政部门监督,在保证各部门办公需要前提下,对资产配置的合理性和安全、完好、绩效承担责任。

  需指出,财政部门将资产管理等部门共性事务转为委托某部门归口管理,建立单独预算并承担绩效责任做法,在西方称“跨部门预算”,是本世纪以来西方推进绩效管理的重要措施。美、法等国还采用跨部门预算优先的原则。

  资产使用部门是资产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它接受财政和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委托,管理本部门(含下属单位)资产,享有资产使用权,处理资产流失案件,部门内部应开展资产绩效评价,并接受财政、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监督,对资产的安全、完好、绩效承担责任。

  第二,它是以提高资产绩效为目的,以绩效评价为中心的流程化管理模式。

  绩效是经济效率概念的延伸,指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角度,获得的有效公共服务与公共支出之比。有效公共服务指由政府各部门提供,且为“顾客”感受到的政府服务。绩效体现在资产管理中是指政府以较少的钱,购得值得的资产。绩效管理指政府以提高公共资金的绩效为目的,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以环节化、流程化管理模式。通常,政府绩效管理有部门绩效管理、预算绩效管理两种模式。部门绩效管理是指以部门为对象,由绩效目标、绩效预算、绩效拨款、绩效评价环节构成的管理体系。预算绩效管理也称政策性项目绩效管理,指以政策项目为对象,以前、中、后期评价为特点的管理模式。

  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属于预算绩效管理,根据其业务特点,应由资产配置、资产日常管理、绩效评价、绩效改进等四环节构成。

  资产配置。①搞好资产购置和建设规划。②建立资产配置标准。对通用资产,如公务用车、办公用房、计算机等,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应建立统一的配置标准,按标准配置部门资产。对于业务资产,各部门应按基本公共服务最低公平原则,建立全国性资产配备标准。③搞好存量资产调配,使其效用最大化。④按政府采购法做好短缺资产的建设或采购。

  资产日常管理。按资产的公共性要求,加强存量资产管理,建立账务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的责任制和维护维修制度,以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完好。

  绩效评价。机关事务管理机构按资产的安全率、完整率、完好率、使用率等设定核心绩效指标,开展对各部门资产的绩效评价,公开评价结果并向财政部门报告。

  绩效改进。对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部门低效率问题开展绩效分析,找出原因,提出改革建议。财政、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对资产管理有严重漏洞或资产绩效低的部门,应向政府报告,并责成其做出公开检查、必要时可停止资产拨款、收回资产。

  (二)按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目标来设计绩效指标。

  在新体制中,绩效指标既是目标,也是部门的责任。基于绩效指标与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目标的相关性,为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两者做一并讨论。

  1.明确资产管理目标。

  管理学指出,由于目标事关“要咖啡,还是茶?”因而是必须厘清的。这方面,我国有“保值增值说”和“管好用好说”两种提法。笔者看来,“保值增值说”适用于国企资产管理。理由为:⑴国企是营利组织,而营利本身就含了资产的保值增值。⑵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国企的产品、技术更新快,也意味着固定资产淘汰更新,股份制改革后,国企的资产管理固然应重视实物形态,但更应重视价值形态。

  相比而言,“管好用好说”较适用于行政事业资产管理:⑴由于行政事业资产具有非营利性,因而资产保值增值并非管理目的;⑵虽然受技术进步影响,部分行政事业资产应更新换代,但它们所占比重不高,对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管理目标仍是管好用好资产,实现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

  2.设计关键指标。

  “管好用好说”虽通俗易懂,但过于抽象笼统,不好操作评价。为此,我们可以通过绩效指标设置充实完善,通过绩效评价使之转为绩效责任。

  (1)在“管好”行政事业资产方面,可设置以下指标:

  资产的完整率:单位账面实物资产的种类和数量与年终盘点数一致程度;

  资产的完好率:单位账面实物资产的保养和可使用状态。就是说,若单位所有资产(含不在用的)都能投入正常使用,而非带病运行,则完好率高。

  资产的安全率:单位账面实物资产中用于本单位公共用途的资产比重。它包括两项下级指标:①未用于本单位公务用途(如出借、出租、私人侵吞)的资产占比;②已灭失的资产占比。

  (2)在“用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方面,可设置主要设备、设施的使用率指标。

  由于资产的价值在于使用,只有使用的资产才产生绩效。资产用得越好,价值就越大。从这点出发,建议设置以下指标:

  本单位网站的人均点击率、人均时数。

  重点实验室主要设备使用率。这是指以全年工作时数为分母,以实际开机时数为分子,计算的使用率。

  为防止“指标造假”,便于绩效分析,建议机关事务管理部门针对以上指标建设基础数据采集系统,以便与部门、单位的会计、业务数据对接。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 马国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