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攻坚大合力 精准扶贫见成效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19-07-26 15:57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海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扶贫攻坚的重大决策和要求,不断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把扶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将精准扶贫与中心工作、党建工作、作风建设深度融合,不断探索多渠道、多梯次、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模式和新路径,较好完成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目标任务。

  一、明确思路、倾情倾力,形成扶贫攻坚强大合力

  两年以来,局党组把对口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先后9次召开局党组会议专门研究扶贫工作事宜,先后投入50万元作为精准扶贫工作资金,先后对扶贫工作队伍进行5次调整和充实,先后投入实施五大扶贫产业项目,确保全局资源向扶贫一线倾斜,全局之力向扶贫工作投入。一是确立真扶贫真帮扶理念。局党组提出了“扶持贫困户,服务全村人”的工作理念及“硬任务是贫困户脱贫,长目标是全村人致富”的工作思路,创建了扶贫工作“四大版块”,即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基层党建、社会管理,突出 “四扶”(扶力、扶智、扶志、扶心)实施精准扶贫,为精准扶贫工作确立了方向,绘就了蓝图;二是构建“四级联扶”大帮扶格局。成立“四级联扶”工作指挥部,并指定一名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驻点主抓工作,建立一线6人驻点、后方4人辅助的10人扶贫工作队,形成了省管理局包点到村亲自抓、县管理局及镇有关部门领导主要抓、分管局领导和省县工作队驻村入户具体抓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格局;三是锻造一支能征善战的“强帮扶”先锋。建立11项局扶贫工作队工作制度,编印驻村工作队百句三字经,进一步规范和强化道灶村驻村工作队工作纪律和作风。驻村工作队员在村里公布自己的手机号码,立下了“我们都是道灶人,有事请找我们”的服务宣言,长时间驻村不计得失、不怕苦闷、没有怨言;四是搭建一个联动共建的“全帮扶”平台。局党组着力于动员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各种方式参与道灶村精准扶贫开发,初步形成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协同推进的“大帮扶”工作格局。据统计,近两年来接待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调研指导、考察学习、检查督查 、开展活动、环境治理达上千人次,2016年各有关部门共投入资金近100万元,2017年落地资金达2070万元。

  二、咬定产业、因村施策,夯实打牢可持续发展的致富路

  围绕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的总体格局,结合海南省十二大产业的发展蓝图,局党组充分利用道灶村的天然生态优势走特色扶贫之路。一是“马袅海鸭”树品牌。采取“村委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运作模式,成立道灶村咸水鸭养殖合作社,利用道灶村天然的海域和滩涂资源养殖马袅海鸭,并将专门从事海鸭养殖销售的海南盛利实业有限公司纳入产业合作,走绿色生态养鸭路线。充分利用“互联网+”、三大集中办公区机关食堂和成熟社区等平台开展品牌推介,借助今年海南冬交会设“马袅海鸭”展位,并在海口市建设“马袅海鸭”品鉴店,构建由海边到舌尖的产业链,目前已初步形成绿色食品品牌效应;二是“种桑养蚕”调结构。加强与海南琼纺养蚕发展有限公司合作,以“成熟一片、开发一片、带富一片”为指导思想,以农户家前屋后为场地(目前已确定连片土地约100亩可供使用),面向全村农户大力发展种桑养蚕产业;三是“花里花香”美环境。按照利益诱导、先易后难的原则,局党组充分引导知名公司前期投资对道灶村房前屋后进行苗木盆栽和花卉的美化,扶持成立了“花里花香”种植合作社,苗木种植达标后由公司按市价收购,利润的90%让利给合作社和出租土地的村民;四是“能人养猪”育能人。针对道灶村养殖业分散不成规模的问题,我局排除困难动员整合村里土地,引导22户贫困户成立养猪合作社,发展精准生态养猪产业;五是“马袅渔家”聚人气。局党组紧紧抓住道灶村独特的天然地理优势做文章,说服本村有经济实力的乡贤能人投资集观光、休闲、餐饮一体的渔家乐产业,并引导进行项目选址和设计工作。截止目前,全村22户贫困户和15户低保户全部纳入了马袅海鸭、能人养猪等产业合作社,共同为脱贫致富出工出力,共享扶贫开发成果。

  三、抓党建、带队伍,打造精准扶贫的攻坚堡垒

  局党组按照“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思路,以党建工作为施力点,将扶贫工作“四大版块”捆绑在一起抓,实现四大版块互相融合,互相促进。一是局党组会开进村里。局党组成员面对面地倾听当地贫困村民的呼声,走到田间地头来解决问题,进一步织紧、织密、织牢扶贫责任网。二是第一书记扎在村里。为拧紧第一书记的责任螺丝钉,局党组充分利用微信等媒介手段,定期听取驻村第一书记当天工作汇报,及时调度指导工作,推动驻村第一书记真抓实干、发挥作用。由于工作突出,作风过硬,驻村第一书记王吉球被省委组织部通报表扬。三是全局党员深入村里。为发挥党员在扶贫攻坚的先锋作用,局党组制定党支部结对帮扶工作制度,将道灶村22户贫困户及巩固提升户的对口帮扶责任落实到局机关和局属单位的15个支部,划分“责任区”,实打实地落实帮扶措施,通过真心真意真干获得了贫困户的认可;四是村里党员同心看齐。针对村委班子自身建设不强的问题,管理局制定了《加强临高县博厚镇道灶村村两委班子建设方案》,专门派出一名党建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驻村指导村党支部建设。为凝聚全体村民的智慧力量,局党组联合临高县机关事务管理局,组织道灶村200多名村民代表召开全体村民第一次大会,达到了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效果。

  四、突出“四扶”,带好民风,营造团结和谐文明向上的新气象

  局党组将扶贫工作施力点放在增强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上,在帮助当地村委会和贫困户摒弃等靠要思想上做文章,在打造良好村貌村风上下功夫。一是大力扶智,凝聚脱贫攻坚智慧。局党组高度重视发挥电视夜校输智聚力的作用,组织县畜牧、卫生、水利、国土等部门负责人为贫困户做知识讲座,做到了期期不落人、期期有讨论、期期有总结。两年来,共组织道灶村四级联扶队员、22个贫困户收看电视夜校64期,到会率达100%,被省脱贫攻坚电视夜校办公室评为2017年度先进教学班,第一书记陈明书被评为优秀组织工作者、贫困户符席被评为先进学员;二是多方扶力,管山治海建设家园。为推进道灶村美丽家园建设,局党组一方面加大与县海洋渔业、林业等部门的协调力度,加强海岸线和林地资源保护,另一方面加强对村民的政策宣导和引导,对道灶村列入计划内的12户D级危房进行改造。针对道灶村村容村貌差的情况,连续三天组织局机关及下属单位干部职工分批次赴村开展“治理脏乱差,美丽道灶村”活动,充分带动了当地村民美化家园的干劲和热情。派出20多名水电技工和有关服务人员进村实施美化暖心工程,保障了贫困村民用水用电无忧。为村广播站更换音响功放,将扶贫之声送进田间地头和家家户户;三是重于扶志,强化内生动力。为营造自主脱贫光荣的良好氛围,局党组联合有关部门在道灶村组织开展了“扶贫攻坚整村脱贫迎新年”扶贫文艺晚会,通过扶贫文艺表演鼓励贫困村民保持乐观心态、树立信心。在新年交替之际,为村民送上一封公开信,发动村民“勇令百呼”(临高话:加油干)。借村民返乡过年之机,牵头组织召开道灶村外出乡贤能人座谈会,为道灶村扶贫产业发展和乡村规划建设献计献策。此外,借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国庆节之机,赴道灶村开展主题活动,通过送文化、送健康、送项目、送服务等方式,为携手攻坚注入了新活力;四是精准扶心,以真情换真心。局党组要求扶贫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主动与贫困户“结穷亲”,和贫困户同劳作、同饮食,以扶贫真心换村民真情。此外,局党组还将工作着力点放在以文化人上,坚持每天深入村民家中为问题学生辅导功课雷打不动,将关爱送到村民心中;五是打字当头,向毒品宣战。针对道灶村禁毒形势十分严峻的问题,局党组将创建禁毒示范村作为帮扶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确立了“宣传帮教、群治严打”四管齐下的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帮教和情感扶持,有效扼制了道灶村吸毒人员滋生蔓延,2017年被临高县政法委列为禁毒示范村创建单位;六是立乡规民约,树凡人善举。针对道灶村文化建设薄弱的问题,驻村工作队以开展“遵守乡规民约,争当道灶好人”活动为抓手,打造“凡人善举光荣榜”,对道灶村好人好事进行上榜表扬,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灶村落地开花。

  五、脱贫攻坚有智慧,扶贫开发见成效

  (一)扶持贫困户,服务全村人,是推动扶贫开发的理念基石。在“扶持贫困户,服务全村人”的工作理念引导下,局党组在做好贫困户建档立卡、考核迎检、产业扶持、危房改造等基础性工作的同时,还将帮扶工作半径拓展到了全村老百姓,将贫困户和村民共同纳入扶贫开发工作,让全村人民共享扶贫工作成果,赢得了全村人民的支持和认可,为推进扶贫工作创造了良好环境和条件。

  (二)落实“四扶”,建立四级联动,是推动扶贫开发的有力抓手。通过建立省县镇村四级帮扶工作责任制,各层级扶贫力量密切配合,通过扶力扶智创造脱贫条件,通过扶志扶心增强内生动力,逐步实现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变,较好地形成了相互融合促进的立体化帮扶责任体系,有力促进了道灶村扶贫开发工作的纵深推进。

  (三)整合资源,培育特色产业,是推动扶贫开发的关键举措。坚持产业发展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道路,立足于道灶村实际,加大产业培育力度,长远重点发展以“马袅渔家”为主的农业观光产业,中期重点发展以“能人养猪”、“种桑养蚕”、“花里花香”为主的种养殖产业,近期重点发展以“马袅海鸭”为主的绿色食品品牌,初步形成五大产业齐头并进的扶贫产业链,增强农户自我发展能力。

  (四)坚持党建引领,发扬“一点点”精神,是推动扶贫开发的作风保障。始终坚持将党建与扶贫工作统一研究、统一部署、统一推动,将基层党建目标任务与扶贫开发任务有机融合,通过充分发挥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确保扶贫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各级扶贫人员将机关事务工作老黄牛精神延伸至扶贫开发工作,驻村入户苦干实干,较好发挥了螺丝钉的作用,为做好扶贫开发树立了良好作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