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航天档案编研工作的供给侧改革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19-07-26 16:02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党的十九大指出:在经济领域要深化供给侧改革,不断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其目的是解决供需错位问题,扩大有效和高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相较而言,航天档案编研工作通过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航天各军工单位服务,同样是一种供需关系,同样存在着“供”与“需”的矛盾,服务能力的不足制约着航天档案编研工作效能的发挥和自身的发展。供给侧改革的理念是航天档案编研工作顺应时代发展、兴利除弊的理论基础,也为改革实践勾画出清晰的落脚点。

  一、航天档案编研工作要敢于直面自身

  作为工作主体,档案编研人员对编研工作起着主导作用。只有以供给侧改革的理念认真审视航天档案编研供需关系,分析研究编研工作的现状,对工作的不足有清醒的认识,找到问题的症结,才能为实现供给侧的有效调整与改革奠定基础。

  (一)档案编研工作的产品——编研成果的实际应用效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航天档案编研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工作规范性、人员配备、经济投入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编研产品的数量也较为可观,其中不乏精良之作。但总体应用成效并不令人满意,很多编研成果仍逃脱不了束之高阁的命运,使用率低,长期默默占据库房一隅。产品不畅销,原因有三:一是产品质量不高,“研”的力度不够,或简单粗糙或华而不实,这样的中低端产品不能满足利用的实际需求;二是产品的卖点与需求点不一致,一些编研成果不是为用而编,却是为编而编,用处不大则无人问津;三是缺乏推介,没有营销理念和手段,好酒也怕巷子深,好的产品不能及时与利用者相识,只好待字闺中。

  (二)档案编研工作的生产主体——档案编研人员的工作理念和工作能力尚待提升

  作为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的人的因素,档案编研人员自身的理念、素养和能力往往决定着产品设计的方向,决定着产品质量的优劣。在航天档案人员年龄、知识结构日益优化,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的今天,仍存在部分编研人员或理念保守陈旧,安于现状,工作缺乏激情,缺乏对高品质产品的努力追求;或从事编研工作所需的专业素养尚有不足,学习、进取意识不强。这种情况必然会降低编研产品的质量,制约整个档案编研工作的改革与创新。而有些单位由于人员紧张,没有专职的编研人员,档案人员身兼数职,工作繁重,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度研究编研工作,精益求精地对待编研工作,客观上对编研成果的质量也造成影响。

  (三)档案编研工作的生产方式——编研工作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方式有待于进一步创新

  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给编研工作带来新挑战,各军工单位也在改革与创新中努力前行。这使得编研工作的生产环境与产品需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在编研工作的实践中,确实还有单位固守传统的编研工作形式,从管理流程到工作方式,一直没有突破。长期形成的定式思维和惰性阻碍了工作的创新,使得编研工作不能与时俱进。当生产方式不能与社会需求、科技进步同步发展,造成需求无法引导供给,势必会阻碍先进产品的产出,使得供给无法满足需求。

  二、航天档案编研工作要积极寻找改革的突破口

  (一)以需求为引领和导向,突破编研内容的局限

  1.内向型需求

  在改革不断深化、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大背景下,航天系统各军工单位也通过积极参与调整和变革而获得发展与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档案需求呈现多元化,主要体现在需求领域与需求层次的多样性,需求深度与广度的差异化,需求时效性的个性化。航天档案编研工作应深入调查,研究把握需求点,以需求作引领,制定编研计划,使编研内容丰富呈现,如既注重编制单位发展大事记、组织机构沿革等史料性编研成果,又要注重编制型号研制综述、产品质量问题分析等贴近科研生产工作之作;既有服务于综合管理的年鉴、史志等较大规模产品,又有服务于专项工作的“短、平、快”产品;既有针对各种历史节点的应时之作,也有长期连续编制的固定产品;既专注于服务于航天科研生产,又致力于助力航天文化建设和形象宣传……档案编研工作与单位管理的变革、生产的发展融为一体,才能真正实现档案工作的服务保障功能,发挥档案的潜在价值。

  2.外向型需求

  助力于航天各军工单位的发展是航天档案编研工作的主要任务。与此同时,航天档案也是一种社会文化产物,是国家的文化财富。档案编研人员要大胆地眼光向外,跳出本单位、本系统的局限,面向社会这个大市场,面向更加广阔的利用群体,从社会和大众的角度寻找新的需求点,谋求航天档案的价值增殖,为社会提供丰富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优质文化产品,提供蕴涵民族智慧的科学知识普及性产品。

  (二)强化联合编研,突破编研形式的局限

  1.跨部门的联合编研

  军工单位的编研工作往往需要生产出高技术性、高专业性的产品,单靠档案人员的力量恐怕难以胜任,这就使得跨部门的联合编研成为必需。档案部门要勇于突破封闭局面,主动跨出去,促合作,创平台,协调配合,共同开发优质产品。

  在实际工作中,航天档案部门与技术部门、管理部门合作编研已在很多单位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在一些编研课题的实施中也存在着档案人员参与程度不深的问题,例如只是完成提供档案资料、参与校对等辅助性工作。档案人员是编研工作的主体,在内容的设计编辑上不能过分依赖于其它部门的人员,从课题的组织管理到分工合作,编研产品的选题立项到结构设计,从材料的搜集整理到内容的编写修改,档案人员要深度参与其中,大胆承担工作,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并从编写规范性的角度对产品进行把关。

  2.跨单位的联合编研

  航天系统一些重大科研生产项目的开展往往涉及多家单位。完整记忆这些项目的实施过程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档案部门要大胆关注此类题材,努力促成跨单位、甚至是跨系统的横向联合编研,积累工作经验,同时开发出更有力度、更具价值的编研产品。

  涉及整个系统、行业的大型编研课题,需要整合所属各单位的档案资源,调动全系统的编研力量,属于纵向型联合编研。编研产品也因此具有系统性强、完整性强的特点。这种课题的实施复杂程度高,仅靠档案部门来运作往往不够,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档案部门要努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实现联合编研和协同作战,以保证编研成果的质量。

  (三)强化宣传推介,突破编研工作的认同局限

  1.加大对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

  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抓住时机,适时开展形式多样、员工喜闻乐见的档案宣传活动,可以促进大家对档案及档案工作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全员的档案意识,从而自然提升对档案编研工作的关注度。

  2.注重对档案编研工作及产品的宣传

  档案编研要具有市场理念,将营销推广作为重要工作环节加以重视。要充分利用时机、主动创造机会进行宣传介绍。如“档案日”“质量日”等的宣传工作,院、厂(所)的各种纪念活动、各种专题展览等都是搭载宣传的大好机会;定期或不定期推出的档案编研成果专题推介、年度推介是主题性宣传的有效平台。编研成果的宣传推介还要讲究形式的多样性和新颖性。通过航天内部网络、电视、报刊等多种途径,编发宣传材料、上门推介实物、提供咨询服务等多种手段,主动介绍自身产品,使利用者减少盲目性,有效激发利用热情,促进编研工作的开展,收到良性循环之效。

  三、放眼未来,推动编研工作的良性发展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档案编研工作的积极推进,高品质编研产品的不断推出,必然建立在高素质的编研队伍的基础之上。在编研人员的配备上,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编研人员要不断提升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学习,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锻炼提高;要培养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意识和能力,推动编研工作的改革与进步。有关部门要积极搭建平台,开展编研工作专业性知识、技能的培训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培训,鼓励编研人员一专多能;鼓励编研人员参与学习、交流,放开眼界,提升能力。

  (二)强化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资源体系建设是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基础。档案编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也依赖于航天各级馆(室)藏档案的丰富性及优质化。要通过强化制度建设,规范管理,保证各门类档案齐全完整;档案工作要深度融入单位的经营管理和科研生产,保证归档的质量与数量;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保证新生形式、种类的档案资源及时归档;要主动开展特色档案、专题档案的征集、接收工作,补充优质档案资源;要突破阻碍,积极开展档案鉴定和降解密工作,优化档案馆藏。只有通过狠抓资源体系建设,使档案库存具备一定的量的支撑和质的优化,才能为优质编研产品的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科学的编研工作评估体系

  档案编研评估是对档案编研过程和档案编研成果的评价估量。评估结果的优劣,直接反映出编研成果的价值。档案编研完整的工作流程,应该既包括选题立项、资料收集筛选、编辑加工、审核与印制,也包括评估环节,评估是对整个编研过程、组织、成本及编研成果使用效果的全面评价。通过评估可以完善和提高档案编研工作的过程控制,通过反馈机制指导、改进编研工作实践,使编研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效能化,帮助档案编研工作实现新跨越。

  在航天档案编研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思想、新技术的冲击与挑战的今天,编研工作的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档案编研人员要以与时俱进的魄力、以革除积弊的勇气,努力实现多角度、多形式、全方位、深层次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提高应对市场的能力,更好地为航天事业的发展服务,为“航天梦”的实现助力。

  作者单位/航天档案馆 周爱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