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悟“十四五”时期战略导向 推动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1-06-23 10:32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国管局政策法规司 

    

  3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和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发展环境、指导方针、主要目标、发展布局和任务举措,描绘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蓝图,为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遵循和指引。“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 

  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在机关事务工作中,学习贯彻《纲要》精神,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高度和视角,深刻领悟“十四五”时期战略导向,推动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深刻把握“十四五”时期机关事务 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战略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纲要》提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条件深刻变化,进一步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新中国成立不久,我们党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未来30年将是我们完成这个历史宏愿的新发展阶段”。 

  在机关事务工作中,学习贯彻《纲要》精神,要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刻认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深刻把握“十四五”时期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依据。借鉴SWOT分析(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框架,可以进一步明晰“十四五”时期机关事务工作的发展机遇、挑战、优势、矛盾。一是发展机遇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机关事务工作发挥集中统一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彰显集中统一管理的治理效能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新中国成立71年以来的发展成就、积累的物质资源,为机关事务工作提升保障能力夯实了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机关事务工作提升保障效能提供了全方位支撑。二是发展挑战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实施,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推进,要求党政机关在更加复杂、变化的环境中高效安全运行,对机关事务工作服务保障的系统性、协同性、整体性、前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整合保障资源,优化保障效能,全方位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没有改变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推进厉行节约仍然是机关事务工作应当始终贯彻的工作原则,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对加强党政机关自身建设、厉行节约、控制运行成本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增强,要求进一步提高。三是发展优势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十三五”时期的持续努力,机关事务工作取得了全方位、突破性的成就,不断深化对机关事务工作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加强对基础性、根本性、全局性、整体性、前瞻性问题的思考和谋划,持续健全体制,优化机制,完善管理,夯实基础,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由量的积累不断迈向质的飞跃,为“十四五”时期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储备。四是发展矛盾上,“十四五”时期,机关事务工作中的总量问题仍将局部存在,但总体上将趋于缓解状态,中央和地方不平衡、区域不平衡、城乡不平衡、部门间不平衡,实物性供给与货币性供给、市场采购型供给与自我组织生产型供给不平衡,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技术手段发展使用不平衡等保障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矛盾将成为机关事务工作面临的主要难题,要求机关事务系统完善制度标准,加强统筹规划,破解苦乐不均,平衡部门差异,着力解决保障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刻把握“十四五”时期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依据,要深刻领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在机关事务领域的集中体现:发展目标上,统筹保障质量和保障成本,更加注重提高管理和保障效能,推动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发展思路上,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更加注重改革驱动、技术驱动、市场驱动、理论驱动。发展体制上,聚焦保障力的生产和提升,更加注重集中统一、整体设计、系统优化。发展内容上,加大制度标准的供给力度,实现制度标准、资产资源、服务活动供给并重。发展路径上,加强系统建设,强化行业指导,注重上下联动、左右贯通、区域协同、内外统筹。 

    

  深刻理解“十四五”时期机关事务 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跟着也就好定了”。《纲要》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学习贯彻《纲要》精神,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理解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明晰新发展理念对机关事务领域的基本要求。一是坚持宗旨导向,彰显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的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党政机关高效运转服好务,进而为经济社会管理服好务,为人民群众服好务。要坚决落实党和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断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降低运行和保障成本,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节约更多资金、资产、资源。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彰显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的集约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举措要更加精准务实,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要立足机关事务工作总量问题相对缓解,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问题相对凸显的实际情况,靶向定位,精准施策,大力推进集中统一管理,科学优化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统筹配置和使用保障资金、资产、资源,强化政府采购、资产调剂、资产处置、服务保障等重要环节的集中管理和控制,推动具备条件的地区集中组织实施服务保障工作,将集中统一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破解结构性问题的治理效能。三是坚持时代导向,彰显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的创新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世界大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必须发挥改革的推动作用、法治的保障作用”。要持续推进机关事务管理机制创新和动能变革,以法治化建设为引领,以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实现制度、标准、技术有机融合,推进机关事务工作现代化进程。四是坚持系统导向,彰显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的统筹联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纲要》提出,要坚持系统观念,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要注重全面谋划、整体推进,处理好政务与事务、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横向与纵向的关系,实现政务更聚焦,事务更集中,市场作用更充分,供需链接更精准,纵横联动更有力。 

    

  深刻领会“十四五”时期机关事务 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国经济的优势是内部可循环,国内循环越顺畅,越能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越有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越有利于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纲要》从供给侧、需求侧、空间布局及产业链发展等维度,着力构建国内大循环,从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着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制等角度,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发展新格局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长期以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思考和战略谋划,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与时俱进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 

  学习贯彻《纲要》精神,要深刻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要义和基本内涵,着眼于“服务保障新发展格局”的公转视角,找准新发展格局在机关事务领域的链接点、结合点、切入点,真正学习领会,切实贯彻落实。必须始终坚持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需要,科学配置党政机关运行所需的各类服务保障资源,做到机关事务工作的出发点、切入点、着力点和落脚点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性部署高度契合,切实服务保障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需要。主体上,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本质上是资源的内外循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从制度供给的角度看,党政机关运行是资源内外循环的最先一公里,从公共服务的角度看,党政机关运行融入和影响资源内外循环的各环节,从监督管理的角度看,党政机关运行是资源内外循环的最后一公里,其效率直接决定着政府配置资源的效率,深度影响着资源内外循环的效率,机关事务工作是党政机关高效运行的保障和支撑系统,工作在幕后,影响在台前,效果融入到构建新发展格局全过程。总量上,《纲要》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政府支出是扩大内需,发展国内市场的重要举措和支点,具有以点带面的杠杆效应和乘数作用,要用政府运行支出的“减法”换取民生保障支出的“加法”,把党政机关的每一笔钱用在民之所需的刀刃上,花在民之所急的紧要处,真正起到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众福祉和收入,撬动和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国内需求的重要主体之一,涉及近5000万名工作人员和1亿多家庭人口,其工作和生活保障直接影响着消费和内需,影响着国内大循环的构建。结构上,《纲要》提出,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构建,不仅仅体现在总量,也体现在结构和质量上。要充分发挥党政机关运行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政府支出和采购在推动创新发展,扶持中小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结构性政策引导功能,以党政机关高质量运行的良好形象引领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风尚和氛围。 

  学习贯彻《纲要》精神,要深刻理解新发展格局体现的总体精神和思维方法,着眼“构建机关事务工作新格局”的自转视角,注重融会贯通,明晰新发展格局在机关事务工作的具体表现。对机关事务工作进行理论上的抽象,可简单概括出机关事务工作的保障生产函数,F=f(x),x指外部保障资源的输入,f指保障生产函数,包括体制、制度、标准、管理、技术等因素,F指保障力。保障力的提升,取决于x和f两个因素,即要素投入增长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要素投入增长率指的是外部保障资源投入的增长,全要素生产率是扣除要素投入增长以外,基于体制、制度、标准、管理、技术等因素导致的保障力提升,是内部保障效能提升的结果。在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新形势新背景新要求下,机关事务工作将从传统的侧重外部保障资源投入驱动的工作格局,逐步转向外部保障资源投入和内部管理保障效能提升共同驱动的新格局。如何提升内部管理保障效能,具体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在节约中体现效能,坚守发展宗旨,构建为民节约新格局。要严格控制机关运行成本,将精打细算体现在机关事务工作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不断提高资金、资产、资源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党政机关在为民节约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二是在规模中体现效能,整合发展资源,构建集约管理新格局。坚持以资产管理为基础的集中统一管理方向,立足机关事务工作实际,坚持“一类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增强协同力,减少摩擦力。要强化资产资源统筹,提升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发挥规模化集约优势。要强化关键环节管控,推进政府采购、资产调剂、资产处置、后勤服务等保障平台建设,构建管理控制的支点,疏通保障力生产的堵点,确保机关运行保障供应链的安全高效。三是在治理中体现效能,变革发展动能,构建现代治理新格局。要着眼于建设现代机关事务,创新治理理念,变革治理方式,构建法治化引领、标准化信息化支撑的现代治理机制,全面推进党政机关运行保障方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的法治化、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四是在结构中体现效能,优化发展生态,构建系统保障新格局。要坚持系统思维,优化管理、服务、保障的生态结构。注重上下统筹,加强业务工作指导,统筹改革试点和经验推广,强化理论研究和文化建设,提升行业发展水平。注重左右协同,适应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城市功能区和集中办公区规划需要,探索驻点保障、平台保障等集中组织实施服务保障工作的新模式,实现统一项目、统一标准、经费归口、资源共享。注重内外联动,统筹利用市场资源,加大服务保障社会化力度,进一步开放机关后勤服务市场。强化属地政府的协同配合职责,充分利用属地资源,有效保障党政机关高效运行所需的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树立竞争意识、成本思维、绩效理念,在内部运行中借鉴和引入企业管理手段和市场机制,实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管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