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融合构建公物仓协同共享机制
——以杭州市为例

2023-10-13 16:50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近年来,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过程中,公物仓的内涵和外延逐步得到深化和拓展,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静态闲置实物仓储调剂,而是向以“资产+服务”共享共用、动态保障为核心的运营增效平台演进。正确理解现代公物仓的发展方向,对于把握公物仓发展规律、建设方向、问题解决等具有重要意义。杭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以开展国管局公物仓创新试点建设为契机,通过发挥法治化保障、标准化支撑、数字化牵引“三化”融合效益,积极构建公物仓全市域一体化协同共享机制,为打造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共享共用创新体系提供借鉴思路。

 

一、必要性与面临的挑战

——构建公物仓协同共享机制的必要性。从理念层面,是践行“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的题中之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一代代机关事务工作者自觉传承的优良作风。构建公物仓协同共享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务实行动,也是推动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特别是在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理念指引下,公物仓在行政事业单位盘活存量资产、推动国有资产管理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对党和政府坚持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发挥示范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从实践层面,构建公物仓协同共享机制是加强以资产管理为基础的集中统一管理的重要路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提出,要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务院关于2021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54.4万亿元,其中行政单位资产总额19万亿元,事业单位资产总额35.4万亿元。“家底”规模不断壮大,既对完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推动国有资产盘活利用、健全国有资产调剂共享机制提供了广阔空间。公物仓虽然只涵盖对闲置、处置、超标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却是落实机关运行保障集中统一管理理念的重要领域。构建公物仓协同共享机制,通过对特定范围内资产的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处置,有利于推动资产管理从粗放式、分散式、传统式向精细化、集中化、智慧化方向转型。

从目标层面,构建公物仓协同共享机制是提升机关运行保障整体效能的有益探索。根据党和政府过紧日子有关要求,通过进一步扩大和丰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共享共用资产范围、保障层级和服务内涵,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成为充分发挥国有资产价值的必然要求。把财政资金的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从资产循环利用提质增效中获取收益来节省财政资金的支出,这就要求更加科学高效地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运营管理。构建公物仓协同共享机制,把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用好用活,推进资产多跨共享、循环利旧、提质增效,能够降低机关运行成本,提升机关运行保障的整体效率与效能。

——构建公物仓协同共享机制面临的挑战。价值理念不统一对公物仓创新发展的掣肘。公物仓建设和发展的根本在于政府组织内部集中统一理念的塑造,涉及组织、职能、流程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变革,是组织方式、内部运行方式与技术的有机组合。现阶段单个部门或者区域作为构成公物仓协同共享系统的子要素,往往更多关注自身利益需求的满足,存在本位主义的思想惯性,难以从整体视角实现整体利益与部门利益的有机统合。

体制机制不统一对公物仓创新发展的掣肘。一方面,机关运行保障涉及的人、财、物由各地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分别管理,机关事务部门难以对区域内的资金、资产、资源等进行集中调度使用。另一方面,从当前实际来看,受各级地方财政独立核算的限制,在机关运行保障领域尚未建立区域互动长效机制,公物仓发展陷入自我管理的困境,在探索机关运行保障区域一体化、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上存在瓶颈。此外,公物仓建设运行牵头主管部门的差异性、职能边界定位的不清晰,在一定程度上也迟滞了区域一体化推进步伐。

技术标准不统一对公物仓创新发展的掣肘。公物仓体系是由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存量资产相关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实现公物仓协同共享的前提是统一的基本业务功能、信息基础设施、政策制度标准。现阶段,各地各部门在探索公物仓建设的过程中,基于自身实际搭建独立的业务系统和流程规范,影响后期执行的协同性,给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行政事业单位存量资产信息“一网汇聚”和调剂共享业务“一网通办”带来挑战。

 

二、杭州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杭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坚持“安全规范、绿色循环、节约高效、共享共用”原则,持续深化公物仓建设与运行管理,推进国有资产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共享共用。20229月,杭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被国管局确定为公物仓创新试点建设单位,率先开展公物仓全域推进创新实践,着力构建“1+13+N[1个市级主仓为核心,13个区、县(市)分仓协同,多个部门共享共用]全市域联动公物仓。截至今年6月底,市县两级共有实体公物仓14处,仓储总面积4.92万平方米,形成“一核多点”全域覆盖格局。

坚持把法治化作为基础保障。认真对照国管局《关于开展公物仓创新试点建设的通知》要求,结合杭州实际,制定印发《公物仓全市域推进创新试点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联合杭州市财政局出台《全市域推进公物仓建设指导意见》,明确机关事务部门、财政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三方职责”,推动调剂共享理念落实落细。同时,在公物仓基本功能、实体仓和虚拟仓建设、运行和日常管理等方面提出通用性的指导意见,为构建多跨联动体系奠定制度基础。13个区、县(市)相继制定出台本级公物仓管理办法。各地根据公物仓建设、运维管理、职责分工等情况,在制度功能上各有侧重:余杭、临平等地侧重以实体仓运维管理为主的公物仓制度和管理规程;淳安、富阳等地侧重财政部门线上公物仓审批与机关事务部门线下实体仓运营管理相结合。

坚持把标准化作为技术保障。坚持以标准促规范、促精细,通过制定统一的业务流程规范、基础管理要求等内容,提升协同共享工作的可操作性和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例如,在《杭州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管理办法(试行)》《全市域推进公物仓建设指导意见》中,均明确定期发布公物仓资产目录和共享资产目录要求,对应纳入管理的各类资产实现“应入尽入”。围绕公物仓资产“入口”“出口”等关键流转环节,制定资产出入仓、数据接入等业务流程规范,建立标准化的全链条管理机制。结合全市公物仓建设运行情况和先进地区调研结果,牵头起草编制浙江省地方标准《公物仓建设与运行规范》,并被列为国家标准《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建设管理工作指南》的起草单位。指导余杭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高质量开展公物仓省级标准化试点建设,发布实施杭州市地方标准《公物仓物资管理规范》。坚持效益为先,探索构建公物仓绩效量化评价指标,以量化数据的方式评价公物仓运行管理绩效。

坚持把数字化作为支持保障。依托数字化改革,提升公物仓协同运行效率,优化资产供给端到需求端的服务和体验。基于资产云等数字化应用系统,开发“公物仓一件事”智慧应用,实现闲置、超配等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上缴入仓、在线调配、借用归还等网上办、“掌上办”。以资产借用为例,原来业务流程包含6个环节,涉及3个部门,单笔业务办理时间至少耗费5天,依托“公物仓一件事”应用可实现当即办理、一天办结。加速开发建设“1+13+N”虚拟共享仓,推动资产数据的底层统一,为实现全市域公物仓网络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共用、业务多联审核提供技术保障。2023年5月,“公物仓应用”列入浙江省机关事务数字化建设试点市县揭榜挂帅项目,推动“一地创新、全省共享”。

在推进协同共享的实践中,公物仓的各方面效益得到充分发挥与释放。政治效益方面,坚持把公物仓创新试点建设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将“勤俭办一切事业”“过紧日子”“绿色低碳、集约节约”等要求贯穿于建设运行全过程,展现机关事务部门带头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担当作为。经济效益方面,公物仓成为盘活存量资产、节约财政资金的重要途径。自市县两级公物仓运行以来,截至20236月,累计节约购置经费3373.4万元,其中市本级公物仓累计节约购置经费1031.8万元。社会效益方面,市本级公物仓聚焦民生领域,持续拓展内涵外延打造“公益仓”,累计向市级机关和市属高校调拨资产484件,向对口支援、山海协作地区、四川地震灾区等地捐赠资产733件。生态效益方面,依托公物仓充分发挥国有资产使用价值,通过循环利旧节约新购资产支出费用和闲置资产管理维护费用。

 

三、启示与建议

立体化搭建协同共享框架体系。充分发挥机关事务部门的资产管理保障职能,从重供给重监管转型,从注重实物仓储管理转向资产的调配使用监管。进一步构建责任体系,根据资产共享共用职能理顺关系,落实各级机关事务部门是日常运行管理的组织实施部门、财政部门是资产协同共享的综合监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是执行共享共用资产的具体对象的要求,并加强“先调剂后采购”责任落实监督等。进一步构建运行体系,按照全域共享协同的实际需求,建立具有通用性、普适性、可移动性资产目录清单和延伸服务事项目录。在国家、地方公物仓建设运行标准的规范引领下,细化市县两级协同共享操作日常流程和规范。进一步构建评价体系,从绩效评价、问效反馈两个维度推动公物仓协同共享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促进资产协同共享过程和结果再度产生效应,从可持续改进的角度提高公物仓管理效能。

全方位支撑协同共享服务。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持续释放“三化”融合效益,巩固公物仓创新试点建设成果,打通资产调剂共享堵点,发挥规模效应,提升资产使用效率和管理效能。凸显“公物仓一件事”办仓特色。优化“1+13+N”共享仓系统,通过“主仓+分仓”“实体仓+虚拟仓”双线运营,实现线下物资协同管理、线上物资数据共享。注重打通系统数据与“资产云”、浙政钉等平台数据,满足多区域、多层级、多部门的数据互通、系统对接和操作运用。发挥标准化支撑引领作用,加强与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省、市标准化研究院等沟通协作,为高质量推进公物仓标准化建设提供有力指导。积极引智借力,以参与起草公物仓相关国家标准等为载体,努力在建设地方特色标准化制度体系上走在前列。持续优化服务保障模式,借助市场化资源,加强仓储、物流等方面的专业化运作,保持公物仓运行效率和灵活性,充分共享信息资源。探索仓储跨区域共享,减少额外的场地租赁、管理人员开支等费用,降低公物仓保障成本。

宽领域推动协同共享要素集成。将公物仓建设与运行管理融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全过程,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杭州实际的国有资产管理新模式。实行目录清单管理,逐步扩大公物仓资产范围,因地制宜将耗材、应急物资、公益性资产分仓等纳入公物仓集中统一管理体系。建立协同共享的资产目录范围和保障服务事项目录,规范事项名称、流程、时限,逐步形成“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服务”。推动“资产+服务保障”,一方面,探索将房屋资产等纳入公物仓集中统一管理,打通房屋资产与办公资产配置的阻隔,建立“以房管物”模式;另一方面,探索将无形资产纳入公物仓管理,在虚拟公物仓中专设无形资产模块,完善国有资产共享共用机制。加强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打造集配置、使用、维修、处置、收益于一体的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闭合式管理体系,减少或杜绝资源的浪费和损失,推动机关运行成本持续性降低。

(文/杭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为“全国机关事务管理研究会网站”。) 
主办单位: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 版权所有: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bm42000003 京ICP备0503495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151号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安门大街22号 邮 编:100017 推荐浏览分辨率为 1280 X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