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后勤——机关事务数字化探究

2023-12-01 08:57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近年来,国防科工局开展数字后勤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旨在通过有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解决后勤工作分建设、集约化程度不高等共性问题并兼顾国防军工安全保密要求,实现后勤服务保障管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数字化、智能化模式跨越,全面提升后勤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推进后勤管理升级变革。


一、数字后勤——机关事务数字化模式探索

(一)建设原则

安全先进原则一方面,围绕服务保障现状及需求分析,充分利用“云物移大智”等新技术新模式,为后勤工作科技赋能、降本增效;另一方面,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及军工行业特点,在跨网信息传递、数据分级分类等方面,通过管理创新、制度规范、标准遵循、自主可控等措施,确保后勤服务保障“数字底座”的安全可靠。

平台设计原则一方面,按照DevOps开发运维一体化平台设计思路,自向下开展数字后勤系统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统一支撑体系,建立平台化管理模式和流程优化联动机制;另一方面,利用信息资源规划方法,充分梳理和整合现有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各类系统、程序、设施设备、传感器、智能设备及相应的数据资源,在盘活存量数字资产基础上稳步提升增量数字资产。

数据驱动原则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架构,借助定义好的数据分析模型,发现其中潜在的、深层次的、有价值的信息,抓住内在关系、解决关键问题,逐步推动决策机制从流程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以数据融合为基石,推进后勤服务模式向数字后勤、智慧后勤模式逐步演进和嬗变。

模块渐进原则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推进、注重实用的建设思路,结合既有资源和自身条件,采用模块化渐进化建设方式“小步快跑”提高建设成效、控制风险树立信心、推广经验,科学实现信息化建设的迭代完善。

(二)系统架构

遵循“统一接入、两层融合、多维应用、灵活终端”的模式,构建数据物联/互联接入、基础设施平台、大数据层、应用层、展示层的系统架构,并提供认证管理、安全审计、数据管理、冗灾备份、系统监控、访问控制等功能,实现后勤各“部件”的运行系统、管理系统和业务保障系统大集成大协同。


 

1. 统一接入统一接入将实现后勤管理的“一网联动全局”,使各个系统、程序、设备设施的子系统整合、连接,帮助构建标准化、灵活、开放的平台数据汇聚层,实现“设备全感知、数据全接入、一网全可管”的底层架构,为数字后勤管理奠定坚固的基底。

2. 两层融合通过数字后勤平台实现各分散子系统的融合。后勤管理建设的物业服务、后勤管理、设备管理、能耗计量、OA系统等,若不进行融合,将无法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无法实现管理的指数级提升。建立数字后勤平台时将既有的系统、设备进行集成,实现智能数据采集、分析以及管理,最终实现数字化、科学化、智慧化。

通过数字后勤平台实现数据的融合。各应用平台的数据虽然有大量积累,却犹如笼中巨兽,数据价值无法充分展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缺少互联互通、信息传递困难,另一方面是缺少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智能化手段。因此,数字后勤平台可通过一系列微服务、微应用,建立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促进数据融合,形成知识图谱,完成后勤业务的智能化管理和数据的有效应用。

3. 多维应用根据后勤管理需求和各个业务领域管理模型,数字后勤平台宜制定不同的软件子系统和功能模块,完成对设备/系统、安全保障、节能降耗、工作流、人员资产等核心内容的管理,帮助实现精细化后勤管理。同时,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高后勤服务的满意度。

应用层应采用“松耦合”的模块化结构,根据平台建设规划和进度,不同阶段投入不同功能模块组合,各个模块既相互独立、又无缝连接应用功能的增减只是对应模块的增减,不必重新建构系统,能够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满足发展、扩充需求。

4. 灵活终端。数字后勤基于不同使用者、不同场景,应提供灵活和可视化的终端,达到智能化、智慧化服务的目的。通常应包括智能管理终端、智能应用端、大屏端等。智能管理终端通常为电脑端,主要突出安全性、稳定性及易操作性;智能应用端则为手机APP、小程序等,突出便捷性与服务性;而大屏端则主要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同时实现数据的整合和数字智能决策的展示。

智能管理终端智能管理终端是平台核心,是基于后勤管理工作模块后勤业务日常管控终端,集成各个场景系统,如楼宇自控系统、能耗管理系统、运营管理系统及安防管理系统等,节省人力的同时,实现后勤工作的智能管理。同时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提供各级各部门的决策支持,从而提升后勤工作的数字化、智慧化管理质效

智能应用端智能应用端适用于后勤工作人员移动作业场景,包含工作审批、故障报修、运行监测、工单流转、安全巡检、移动运维等,提供有针对性、快捷的场景服务,提升后勤管理效率,降低工作强度和人员成本。

大屏端大屏端是智能应用端和智能管理终端的可视化出口。第一,机关服务的各个场景可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或建模技术得到实景展示。可视化管理系统将各项关键数据进行综合展现进行监测与管理。第二,中控系统是整个大屏幕显示系统的操作中心,对系统的各种设备进行集中的控制操作包括:显示系统、信号处理系统的控制等。第三,智慧后勤的数据可制作成可视化图表,实时投放到大屏,并进行智能化决策。

(三)应用服务

资产管理应实现机关事务相关资产的动态化、精细化管理,实现从配置、计划、采购、验收、领用、调拨、变更、维修、处置等整个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包括:资产的增加、减少、确认、变更、资产调拨、审批等管理功能,监管资产的入库与出库,达到资产的盘点、盘活、保值、增值等目标。

设备系统管理应能实现后勤保障中的各种设备、系统的集中检测、监视和综合管理等功能。应通过物联接入,对设备和系统进行统一监测、控制、安全联动、预警报警;应能与运维保养等工作流对接,通过监测数据和预警报警型号自动进行维修工单推送、维修过程监控、维修效果评价等闭环管理;应能通过设备系统运行数据自动分析和挖掘,制定优化的运行策略和方案,充分发挥设备和系统性能,提升运行效率;同时应能自动进行保养工单的推送,变救火式运维为预防式运维,提升设备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降低故障率和运维费用。

安全保障应能实现后勤保障中的安防、广播、周界报警、巡更、消防、停车场、门禁、一卡通等安保系统的统一流程处理,充分保障安全运行;应提供紧急预案设置、模拟演练及紧急情况下的跨系统间自动联动、联控等功能,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工作流管理应能对日常办公、维保、绿化、会议室使用、公务车管理、采购、审批等工作流进行规范化、统一化、标准化的设置,并具有工作内容自动提醒、流程监控、流转记录、远程无线办公等功能,达到后勤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目标。

人员管理根据管理标准,应用应能为后勤服务工作人员建立标准化档案,对一线专业人员进行备案、岗位情况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薪酬管理等。充分调动后勤人员的服务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后勤服务的满意度。

(四)智慧赋能

高质量的后勤服务需要对运行、服务和管理数据透彻感知。首先,收集由系统汇聚的海量多源异构的数据,这些海量数据经过智能处理,成为充分可用的信息,然后结合各个业务领域模型,发现规律,作为领域决策的依据,为系统提供数字智能应用化服务,全面推动后勤各项保障服务发展,全面提升数据效益。主要包括:

机器赋能。配置嵌入式传感器和智能感知设备,向后勤的楼宇自控系统、安防管理系统、运营管理系统和能耗管理系统充分赋能,使其成为具备类似人类视觉、听觉、触觉等能力的“有机生命体”。当设备具备信息数据感知能力,各种数据将被及时采集、处理,可及时完成智慧响应和决策,并通过创新技术应用程序,适应不断变化的后勤管理场景。

系统赋能通过大屏,实现各个系统、设施设备等子系统的集成,实现后勤的“一键式”调动管理。一方面,通过系统集成实现系统赋能,加强集中管理,可以节约人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通过与机器赋能相结合,实现“感知+调控”的全方位自动化的智能管理场景,集群部署保证管理流程的顺畅和完整,提升工作效率。

数据赋能数字后勤整合多源异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设计知识图谱,实现“数据赋能+提质增效”。系统集成利用信息技术从而具备数据深度分析的能力;通过感知数据,及时分析处理形成有价值的规则和知识;通过深度学习,具备自我学习和思考能力,实现多元化的智能管理场景。3个端口是数据池来源,通过反哺应用,形成一个循环的数据生态体系,利用新技术,演进成知识图谱,使得后勤管理平台不断进化。

AI赋能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推动智慧后勤不断自我学习进化、迭代升级,助力提升业务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化的管理场景,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后勤管理多场景智能化应用。数字后勤应坚持将深度自主学习作为后勤管理发展的核心理念,通过数据积累、分析,不断提升机器能力,固化组织经验,不断夯实人工智能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发展基础,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对核心业务的促进作用,广泛深刻地推进业务结构优化转型。


二、数字后勤建设展望

数字后勤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与现代管理模式提升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进行统筹管理,协调后勤保障的人、财、物、信息等各类资源,实现后勤保障服务从经验管理向现代科学管理转变;另一方面,它又获取信息数据,通过各类互动收集意见反馈,形成统计分析数据,从而实现管理层对后勤服务的指导和调整,并最终实现人本化服务,构建和谐的后勤服务新体系。其建设效益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规范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数字化建设使后勤管理的制度软件化,把制度转化为管理软件,成为一种强制的必须执行的程序化的规则。它将纸上的制度流程化、软件化,通过监督考核用数据说话,真正做到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通过研究制定数字后勤建设的标准体系、评价体系和审计监督体系,建立数字后勤项目风险与效益评估机制,定期公布重点建设任务进展情况,并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二)明确岗位职权,强化服务意识通过系统的规范管理明确后勤各服务岗位的责权关系,同时与考核挂钩又与个人利益结合,形成了岗位的责、权、利一一对应的关系,不仅规范了操作流程管理,同时也使责任人具备主动意识。主动意识的提高,使得工作的响应速度和工作效果明显提高,服务的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

(三)构建信息渠道,及时解决问题。通过数字后勤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有效沟通平台。各部门可通过系统实时对办公进度进行追踪;管理者可通过系统了解办公及后勤动态信息,在第一时间掌握局内需求,及时沟通有关情况,解决问题。

(四)共享信息资源,规避决策风险数据汇总统计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大大提高上报时间和准确率,也避免了由于人工误差导致的数据误差。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节约了管理成本。通过系统实现数据共享,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各自权限方便地分析经营数据,与基层直接沟通交流,避免了决策的盲目性和风险性,提高了办公及后勤的整体管理效益和竞争能力。

(五)辅助决策支持,降低管理成本由原来的模糊式管理到数字化管理,自动进行局内各项机关事务工作的统计和计算,大幅度提高管理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实现数据高度共享无纸化信息传递,缩短决策周期,节约了日常办公消耗,改变管理决策方式手段。

(六)开源节流,查漏补缺,实现人财物规范化管理数字后勤建设可从内部解决管理漏洞和盲区,规范管理流程,使人财物处于全面受控状态。通过数字化管理后,机关后勤管理各种相关数据可以随时调出查看,也可以通过形成的历史记录进行比较,使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七)及时成本核算,增强调控能力数字后勤的建立,实现了细分成本核算单位精确成本核算水平及时提供成本信息等功能。通过实行严格的成本管理,各级管理人员对机关服务经营情况有全面了解,可在自己的管理岗位上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增强调控能力,盘活资 

文/国防科工局机关服务局  张鹏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为“全国机关事务管理研究会网站”。)

主办单位: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 版权所有: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bm42000003 京ICP备0503495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151号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安门大街22号 邮 编:100017 推荐浏览分辨率为 1280 X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