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实现公物仓市县两级全域覆盖
随着亚运会脚步的越来越近,杭州市公物仓也更加忙碌了。办公家具、电脑、打印机……近段时间,杭州市本级公物仓陆续收到亚组委和临时工作专班办公服务保障需求,由于仓内存量设备不足,通过共享仓平台向13个区县市公物仓发起了协作保障申请,并立即得到响应,第一时间予以保障。这是杭州市县两级机关事务部门开展闲置资产调剂利用工作的缩影,也是公物仓跨层级共享共用的又一次实践。
抓住试点契机,实现“一核多点”全域覆盖
2022年9月,杭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被确定为公物仓创新试点建设单位,率先在全国机关事务领域开展公物仓全域推进创新实践,着力构建“1+13+N”(以1个市级主仓为核心,13个区县市分仓协同,多个部门共享共用)全市域联动公物仓。通过多方协同、聚力攻坚,已实现公物仓市县两级全域覆盖。据了解,目前全市共有实体公物仓14处,仓储总面积4.92万平方米,其中创新试点建设以来,新建实体公物仓11处,仓储面积1.23万平方米。
积极创新实践,形成“多点开花”办仓成果
建设公物仓,是为了更好地推动调剂共享、盘活存量资产、提高使用效能、节约财政资金。今年4月,杭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杭州市财政局出台了《全市域推进公物仓建设指导意见》,进一步明晰机关事务部门、财政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三方职责”,推动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在配置资产时首先考虑从公物仓调剂解决的共享共用机制。
各区县市机关事务部门也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办仓成果。拱墅区改造旧仓库,建设整间平层式实体仓,利用便捷的交通条件,方便货车进出;临安区在公物仓设置标准化办公室展示区,并引入吴越文化元素,打造具有地方辨识度的办仓风格;余杭区打造集公共物资、涉案罚没物资、档案物资、应急物资、公益物资等于一体的“五仓融合”新模式,全区行政事业单位仓储成本支出降低50%,仓储面积减少2.2万平方米,物资循环利用节约率23%;临平区依托公物仓,实现多部门物资一地存储一地管理,采用实体公物仓链接数智应用的双线运营模式,构建公共物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敞开共享怀抱,实现“多重效益”叠加
杭州市公物仓打破地域限制壁垒,通过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共享共用,活用“沉睡”资产。在新疆阿克苏、西藏那曲色尼、青海德令哈、四川甘孜州泸定等地的学校、医院,都可以看到杭州市公物仓捐赠的物品。
余杭区作为“浙里公益仓”试点单位,对公物仓中周转率不高的闲置资产和报废淘汰资产中尚有使用价值的资产进行收纳、维修、保养,并用于慈善捐赠,打通行政事业资产向社会捐赠的通道,发挥国有力量在公益慈善事业中的引导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