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红星村往事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0-12-24 16:43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宋如祥

 

  人的一生,要行很远的路,很多事过一阵子就忘记了,然而,16年前在安溪县剑斗镇红星村驻村扶贫的往事仍历历在目,总也忘不掉。

  20047月,我响应福建省委省政府号召,驻村担任红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红星村距安溪县城70多公里,全村1800余人,分散在5个自然村。当时的红星村是省级扶贫村,基础设施薄弱,人均收入很低。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我连续几个晚上睡不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于是,我白天到村民家中走访,晚上召集村民开座谈会,从村两委干部、12名村组长、12名村民代表、25名党员入手,与他们促膝谈心,了解村情民意。一个多月的时间,共收到关于道路建设、茶园改造、学校配套建设等26项建议,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

  路,是束缚红星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也是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在福建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安溪县委县政府和剑斗镇党委政府领导大力支持下,利用捆绑扶贫资金铺设3.3公里的水泥路村道,完成了与邻村水泥路的对接。接着,又铺设1.5公里的水泥路通往村部,结束了红星村无水泥路的历史。

  为突破发展瓶颈,红星村通往感德镇的另一条村主干道建设,又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而铺设这样一条长5.7公里、宽3.5米的水泥路需要资金160万元,资金缺口很大,难度不小。然而,村民们期盼的眼神给了我决心和信心。我多方筹措资金,村民们也纷纷捐款,一位在外经商的村民专程回村捐了5000元。多方努力下,这条水泥路最终铺通了。村民王金党说:“这条路原来是土路,到处坑坑洼洼,有摩托车也难骑,现在是水泥路,大家方便了,高兴了。”村民王护林感慨道:“这条路硬化之后,为生产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为红星村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这条路被村民们称为“生命路”“致富路”,给红星村带来了美好的生活。

  路通了,如何提高村民收入,帮助村民走上致富路呢?安溪铁观音,名扬四海。红星村是一个以生产茶叶为主的山村,有1900多亩茶园。由于大部分茶园老化,制茶技术落后,茶叶没能卖上好价钱。怎么办?我以村党支部的名义,6次聘请制茶能手前来传授制茶技术,发放宣传材料上千册,积极引导村民对低产老茶园进行改造。

  村民王美森想改造自家的几亩老茶园,却因没钱而发愁。村里按改造一亩茶园补贴800元的标准,补助给他几千元,让他一下子有了信心。王桂忠家是计生“二女户”,小女儿患病花光了他家积蓄,没有钱改造老茶园。村党支部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把补助款送到他手中。在村党支部的带领扶持下,全村共改造低产茶园500多亩,茶叶品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村民说,“1公斤茶叶能卖到1200元,这在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当时,这个价钱确实是很高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红星村小学校舍拥挤,桌椅等教学配套设施损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是全村群众盼望解决的又一个问题。

  我通过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向省有关部门申请了13万元资金,帮助学校加盖了一层教学楼,并配备了10台电脑。随后,又想方设法升级改造所有教室和课桌椅,增配部分教学仪器、书籍、体育用品,设立阅览室,为部分贫困学生代缴学杂费。每次走进电脑室,看到学生们饶有兴致地操作电脑,我总是有种说不出的高兴。虽然是3位同学共用一台电脑,但对山里的孩子来说已经很满足了。王石生老师说:“学校地处偏远山区,学生见识少,配备电脑后,大家都争着来上电脑课,电脑成为孩子们了解外面世界的一个窗口。”王小娇同学说:“以前在电视上看到城里人在用电脑,我很羡慕,现在我们也有了电脑,真是太好了。”

  3年的驻村扶贫时光悄然而逝,虽然远离城市、任务艰巨,但每当想起那些日子,心中总会感慨一番。生活上的困难不算什么,就怕辜负组织的重托,辜负村民的信任;办好每一件实事,得到村民的认可,就是我的光荣。

  如今,红星村已化作致富路上的一颗明星,而我与红星村的往事,也始终在记忆里闪光。

  (作者单位:福建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