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底线思维 推动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1-08-05 09:42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文/赵峰涛 

    

  坚持底线思维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也是认识把握外部环境深刻变化、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底线思维,他深刻阐释“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明确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掌握主动权”。机关事务工作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要更好发挥职责作用,必须深刻理解、牢牢掌握、熟练运用底线思维这一重要科学方法。 


在历史实践中把握底线思维的科学内涵和时代意义 

  共产党人历来重视底线思维。底线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朴素智慧,是管理科学中主动规划、谋求发展的重要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中国实践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创新。在百年风雨征程中,中国共产党赋予了底线思维更加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实践意义。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毛主席在党的七大上强调要“准备吃亏”,在看到“光明”的同时“更要准备困难”,一口气列举了17条困难,提出“要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建立我们的政策”。面对改革开放后的复杂局面,邓小平同志指出,“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对策”“稳定压倒一切,人民民主专政不能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强调“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决不能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机关事务工作必须坚持底线思维。机关事务工作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持续性、近距离为党政机关和领导同志提供保障,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机关事务工作的一举一动,与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各级党政机关的高效运转、党和政府的形象公信密切相关,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守住讲政治这一根本底线。同时,机关事务工作具有保障性、经济性,管理资金资产,负责资源分配,内与外、点与面、共性与个性复杂交织,决定了工作具有较高的风险性;且各级机关事务工作相似度高、共通点多,工作方法上行下效、大同小异,风险也可能相伴相生、上下传导,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因此,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既要“有守”、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更要“有为”、打好化险为夷和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新发展阶段更加需要坚持底线思维。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机关事务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式手段不断发展,服务保障对象的需求不断升级,对机关事务工作质量效果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同时,随着机关事务工作的福利性逐渐淡化、保障性愈发凸显,内部封闭性逐渐削弱、内外交互性日益增强,内循环逐步打破、社会化有序推进,机关事务工作的发展环境不断丰富和多元化,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系统越复杂、越开放,系统内风险的产生、发展、叠加、演化就越快,机关事务工作面临的风险也日趋增加。目前,机关事务工作的工作基础、管理模式、组织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与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的要求相比也存在一定不足,更加需要坚持底线思维,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既勇于开拓、又稳妥审慎,始终占据空间和时间上的战略主动,从容应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和风险挑战,不断推动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全局整体中辨析机关事务保障服务管理的底线任务 

  底线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线。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底线同时也是改造世界的最低战略期望值,是发挥主观能动的指路牌和风向标。运用底线思维推动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重点是要找准保障、服务、管理的底线,既为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明确最低要求,也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明确指引方向。 

  着力全面兜底,坚守机关事务保障底线。通过社会保障、劳动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等常见词语不难发现,“保障”本身就蕴含着“底线”的思想,它一方面强调全面、广覆盖,符合特定标准的个体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一方面强调兜底、保基本,在其他手段失灵的情况下仍能有效运作。20世纪80年代以前,“一家一户办后勤”是机关事务保障的主要形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持续推进,机关事务保障的工作重心逐步向特殊性、不可替代性较强的政务运转领域转移。例如,行政办公方面,在市场上购买的办公场所,难以完全满足党政机关对安全保密、群众接待、档案存储、大型会议等方面的需求,也难以实现政务布局统一规划、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因此必须由机关事务部门提供统一保障。公务员住房保障方面,在一些房价高企的大中城市,公务员收入水平难以购买商品房,货币化改革在现有财政状况下难以实行,因此必须加大周转住房、青年公寓、职工宿舍等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让尽可能多的干部职工早日实现住有所居、租售同权,解除后顾之忧。 

  确保安全可靠,坚守机关事务服务底线。“服务”一词在社会学和经济学意义上有多种定义,可以概括为为对方提供方便或帮助。机关事务工作中,服务与保障密切相关,相较而言,服务依托于实物,但不以实物为主体,具有更鲜明的无形性特征。机关事务服务点多面广,包括会议接待服务、政府采购服务、物业管理服务、资金归集和信贷服务等,一些领域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社会化改革,一些内部性、特殊性较强的领域不宜完全社会化,仍应由机关事务部门自办自管。一方面,机关事务部门自办自管提供的服务,更为安全可靠。例如,在党代会、两会等重大会议活动服务中,与社会型酒店相比,政务型酒店的安全保密条件更好、人员物资组织能力更强、疫情防控保障措施更严格,具有鲜明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机关事务部门面向社会购买的服务,安全标准更高。例如,物业、餐饮等服务中,由于服务对象和内容的特殊性,机关事务部门对服务品质的要求更高,对社会服务的购买、使用、监管更为严格,干部职工更加放心。由此可见,安全可靠是机关事务服务不可替代性的重要体现,也是机关事务服务的立足之本和底线所在。 

  突出规范有序,坚守机关事务管理底线。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资源的有效组织和合理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进而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机关事务管理是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筹调度服务保障资源、更好履行服务保障职能的重要支撑。一方面,规范有序是管理的基础。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观点,一个孤立的系统总是自发地趋向于无序,无序意味着内耗增加、效能降低,进而导致混乱,必须通过规范建立秩序,才能推动生产要素的有序流动、资源投入的高效产出。另一方面,规范有序也是机关事务工作的必然要求。机关事务工作政治性强,服务保障容不得半分马虎,必须加强规范管理,促进保障能力的持续稳定生成;机关事务工作掌管资源分配,更要守住规范有序的底线,才能削减自由裁量空间、消除特权行为、防范廉政风险,在服务保障中充分体现对公平公正的价值追求。例如,对财务经费管理等规范程度较高的领域而言,追求规范有序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步,对工程项目管理、资产处置利用、政府采购等风险程度较高的领域而言,规范有序既是行业底线,也是不懈奋斗的方向和目标。 


在主动作为中推动机关事务工作更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底线思维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明确底线的同时,也就掌握了高于底线、优于底线的战略主动,底线之上的广阔天地,既是大胆创新、积极实践的容错空间,也是发挥主观能动、引导矛盾向有利态势转化的战略纵深。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必须熟练运用底线思维,牢牢坚守工作底线、灵活运用风险线、不断追求事业发展的目标线。 

  强化斗争意识,牢牢守住工作底线。“斗则得,服则失”,底线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绝就能守住的“低线”,单纯防守、消极应对反而容易使工作陷入退无可退的被动局面。要守住底线,必须要树立斗争意识、提升斗争本领、研究斗争策略,时刻保持清醒和警觉,才能不断推动矛盾向有利的态势转化,牢牢把握坚守底线的战略主动。要主动思考,深入辨析机关事务工作各领域的底线所在,明确哪些是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哪些是不能忽视的基本权益、哪些是必须实现的基本目标,不断深化对工作的系统性认识和全局性把握。要主动作为,学习掌握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法治思维等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方法,灵活运用法治、组织、管理、技术等方法手段,协调一切力量和资源,与可能导致底线失守的一切因素作斗争。 

  强化忧患意识,灵活运用风险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风险线是事物在好坏之间相互转化、量变积累导致质变的临界点,越是威胁到底线安稳,风险越是集中汇集、多发蔓延。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要准确识变,锻炼“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的见微知著能力,下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先手棋。例如,建设项目工程变更多、概算调整比例高,往往意味着设计和管理过程存在漏洞;某一领域信访、诉讼集中多发,可能意味着相关工作的社会评估、法律程序不够健全;办公区、住宅区特别是老旧小区安全漏洞频现,既可能存在工程质量不过关、设施设备老化等硬件问题,也可能存在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严格、监督管理机制失灵等管理问题,需要深入剖析、防患未然。要科学应变,风险事件发生后,既要及时处置、平息事态,更要举一反三、堵塞漏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局部风险演化为系统性风险,打好主动战,做到“于危机中育新机”。要主动求变,在推进机关事务改革、住房保障制度改革、资产管理改革等工作中,对事物的螺旋上升发展有前瞻性,对风险的存在与到来有预见性,循序渐进、小步快跑、边走边评估,及时止损求变,防止风险矛盾累积而影响改革大局。 

  强化担当意识,积极追求目标线。在坚守底线的前提下实现更好发展,在确保最小战略利益的前提下不断逼近目标线,是底线思维的核心要义。底线之上,是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追求更高目标线的广袤空间,但要真正用好用足这一战略空间,离不开党员领导干部对高质量发展的不懈追求,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当。机关事务工作者要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水平,在推动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中勇于担当作为、践行初心使命。要勇于担当,“善于把远大目标、奋斗纲领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紧密结合起来”,不仅要眼睛始终盯着底线,不讳疾忌医、不得过且过,守住底线不出事;还要“求其上上”,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问题面前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挺身而出,不用扬鞭自奋蹄,奋力争先干大事。要善于担当,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统筹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具体利益和根本利益,明辨利害得失,区分轻重缓急,科学决策,谋定而后动。要因势利导,灵活运用事物发展的内外部因素,推动矛盾在对立统一中向有利方向转变。例如,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的管理规定愈发严格,但也为加强集中统一管理、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背景下,机关事务服务保障的资金投入相应减少,但也为深化节约型机关建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弘扬勤俭节约党风政风营造了良好环境;近年来,中央对加强首都规划建设提出了重要要求、批复了专门规划,既为首都规划建设划定了红线,也为优化中央党政机关办公布局,以更大范围空间布局支撑中央政务活动明确了指导方向、提供了宝贵契机。 

  底线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科学思维和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深化和创新。要深入学习领会、灵活运用底线思维,不断提升机关事务保障水平和管理效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弘扬革命传统、续写辉煌历史,在服务保障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中践行初心使命、做到“两个维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