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人水和谐美丽中国中发挥示范作用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2-09-07 16:00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张菁

    

  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人多水少,供需矛盾突出,长期以来形成的水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污染严重、生态恶化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全社会节水意识不强、用水粗放、浪费严重,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我国国情水情,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强调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确立起国家的“江河战略”,为新时代治水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为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指明了新方向、确定了新重点 

  治水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治水包括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等多个环节。当前的关键环节是节水,从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都要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党的十九大明确“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节水优先是党中央着眼全局和长远作出的重大部署,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节水工作涉及各行业各部门各领域,公共机构是开展节水行动的重要主体,组织实施节水护水行动具有重要意义。公共机构用水在生活用水中占相当大的比例,2021年全国公共机构用水总量是全国生活用水总量的12.2%,做好节水工作对完成全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公共机构,尤其是党政机关,既是节水制度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又是节约用水工作的组织者和监管者,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提高行政执行力和公信力。公共机构是节水理念的传播者和实践养成的引导者,一举一动对全社会都有重要的模范带头作用,只有率先垂范,提高公共机构水资源利用效率,才能引领带动全社会节水。建设人水和谐的美丽中国,公共机构大有可为。 

  以公共机构为切入点,着力健全节水法规制度。公共机构节水作为节水重要领域之一,在节约用水工作法规政策制定中需予以重点考虑,将有益的经验和做法上升为法律规范。在制定《节约用水条例》时,城市节水措施中体现公共机构节水的内容,不仅能更好地解决节水管理实践中公共机构遇到的问题,而且能提升节约用水法治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同时,节水工作作为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已有长期的实践积累,应当进一步完善公共机构节能法规制度,加快修订《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充分体现节水工作内容与举措,为提升公共机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供法治保障和制度支撑。 

  以定额管理为关键点,着力实施总量强度双控。把水资源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是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2021年,全国公共机构约157.8万家,用水总量111.31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21.25立方米/人,较2020年下降了1.3%。强化刚性约束,要加强需求管理,建立总量强度双控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目标管理方式。《“十四五”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明确了到2025年,全国公共机构用水总量控制在124亿立方米以内,人均用水量以2020年水资源消耗为基数下降6%的控制指标。公共机构应当将“十四五”时期用水总量、强度目标与所在地区用水定额相结合,科学制定并分解下达用水指标,实施用水计划管理,加强重点监控用水单位监督管理,严格用水效率控制,切实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尤其是黄河流域、京津冀等缺水地区要打好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对用水总量和强度实施严格控制。 

  以示范创建为立足点,着力开展节水载体建设。示范创建是经过长期探索形成的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重要抓手,截至目前,全国有12万余家县级以上党政机关申报建成节约型机关,7.2万家公共机构建成节水型单位,5114家公共机构建成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376家公共机构被评为能效领跑者,168家公共机构被评为水效领跑者。在各级各类公共机构树立先进标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为全社会节水作出示范表率。持续在公共机构开展节水型单位建设,专项建设节水型高校,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树立节水制度齐全、节水管理严格、节水指标先进的节水标杆,带动各级各类公共机构提升节水工作水平。在创建节约型机关、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过程中,评价标准充分考虑节水工作指标,引导公共机构开展节水护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转变。 

  以技术创新为发力点,着力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随着工作态势发展,现有技术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作用越来越有限,进入了必须依靠技术创新驱动的新阶段。公共机构在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方面具有先天优势,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要加大节水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充分运用科研优势,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节水技术创新体系;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要扩大节水技术推广,加强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广应用,加快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加大节水产品采购力度,优先使用实行水效标识的产品,提高节水器具使用率,因地制宜推进再生水利用和非常规水源利用,结合实际推进用水精准计量和用水智能管控,促进公共机构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以多方协同为着眼点,着力优化节水工作格局。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已成为常态化纪律要求。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不仅要加强资源统筹整合,把钱用到刀刃上,而且要发挥市场作用,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投资。公共机构节水要促进形成政府引导、机构履责、企业支撑、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激发全社会节水内生动力。要协调好职能部门间沟通合作,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节约用水工作组织协调机制,统筹推动公共机构节水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地结合,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机构节水,增强市场主体节约用水内生动力,在公共机构推广应用合同节水管理模式,拓展合同节水管理服务范围和深度。要引导好干部职工与社会大众积极参与,加强宣传教育,弘扬节水文化,广泛开展节水宣传活动,提高干部职工节水意识,带动公民践行节约用水规范,推动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形成全社会节水的良好风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