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国家机关和北京市部分单位机关后勤改革情况
为了解中央国家机关和北京市在推进机关后勤改革与发展中的做法和经验,2007年5月至8月,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先后到商务部、知识产权局、民航总局、国土资源部、人事部、体育总局、水利部以及北京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委员会开展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这些单位稳步推进机关后勤改革,加快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后勤服务单位职能进一步规范。机关后勤改革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各单位按照转变职能、精兵简政的要求,推进机关服务中心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的分开,精简后勤行政管理机构,分流机关工作人员,在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相关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机关后勤服务单位职能。一是规范了机构设置,明确了机构职能。这些服务中心的机构职能在名称、性质、级别和职责上基本相同,都是部委正局级直属事业单位,负责机关办公用房、车辆、餐饮、文印、物业管理、办公服务和职工生活等保障工作;承担机关委托的部分行政事务性工作;负责机关委托范围内的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经营。二是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为加强中环办公楼后勤服务的管理,北京市政府管委会对13个委办局的国有资产、公用经费、办公用品、办公用房、信息化建设及后勤保障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解决职能交叉和机构重叠的问题,减少了机构和人员,整合了后勤服务资源,降低了服务成本;民航总局机关服务中心将日常办公、会议保障、保安、保洁、绿化、食堂、医疗保健和公务用车等工作进行了重新整合,统一管理,优化配置,形成了“一条龙”服务;商务部机关服务中心大幅削减中心内部用车,对公务车辆实行集中统一管理,节约了大量经费,促进了廉政建设。三是强化了国有资产管理,推行了政府采购制度。这些单位的机关服务中心都承担机关委托范围内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经营工作,在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前提下,努力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北京市政府管委会制定了《中环办公楼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制定了资产信息统计、报告等制度,提高了资产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民航总局机关服务中心对管理的办公资产、住宅、地下室、经营性用房等,通过市场运营,盘活了闲置资产,提高了资产的使用效益,实现了国有资产的增值。在政府采购方面,北京市政府管委会要求中环办公楼各单位的办公用品和设备必须统一实行政府采购,并制定办公设备及物品配备发放标准,统一了品种、型号和规格,健全了办公用品采购供应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