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机关后勤体制改革与后勤经济发展
机关后勤工作是政府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关职能运转的基础和保障。当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对机关后勤工作提出了全方位的新要求,只有适应这种大发展、大变革的趋势,加快机关后勤体制改革,促进后勤经济发展,才能更好地为机关服务。
一、当前政府机关后勤的现状。
机关后勤是党政机关的一个子系统,机关后勤工作是党政机关正常开展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关职能运转的基础和保障。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机关后勤工作弊端不断暴露,表现在:
1、高投入、低产出,经济效益低下。长期以来,把后勤部门当福利事业来办,只强调服务保障,不讲求经济核算,这种状况带来了一是机关臃肿,大小机关各设一套后勤服务机构,形成庞大的后勤服务队伍。如武进区机关事物管理局原有机关后勤保障人员近500名,机关设7个科室,管辖着2个宾馆,1所幼儿园,2个车队,3个仓库,1个商场,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二是设备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各个机关只图方便,自成系统,即使在同一个大院办公,后勤服务都不能集中统一,使许多服务设施、设备闲置,不能充分发挥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缺乏动力机制,劳动效率和服务质量不高。一是缺少自主机制。机关后勤部门管理和服务职能不分,在管理中过多依赖行政手段,统得过死,限制了积极性发挥。二是缺少利益驱动机制。政府大包大揽,统收统支。职工的贡献大小不与经济利益挂钩,形成“大锅饭”的状况。三是缺少竞争机制。经费上有保障,服务只对机关,无竞争对手,无经营风险,竞争压力和竞争本能消失。
3、封闭型的自我服务体系影响统一市场的形成。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过去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后勤服务机构和服务设施,形成自我封闭的后勤管理服务体系,使得资产流动困难,市场服务业务接收不到机关后勤服务需求的信号,造成单位需求与社会产生脱节。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对机关后勤工作提出了全方位的新要求,只有加快机关后勤体制改革,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才能发展后勤经济,更好地为机关服务。
二、深化机关后勤体制改革,建立与社会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机关后勤体制
党的十五大提出,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指明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机构改革又摆到了突出的位置,机关后勤体制改革,要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提高为人民服务水平。为达到这一目标,联系武进区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机关后勤体制改革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进一步推动“两个职能”分开,理顺机关与后勤服务部门的关系。
一是机关要进一步转变管理后勤服务的职能,科学、合理地设置后勤行政机关管理机构,明确机关与后勤服务部门的责、权、利,切实落实后勤部门的服务经营自主权、产品服务定价权、资产使用经营权、留用资金支配权、内部设置权、人事管理与劳动用工权和工资奖金分配权等。
二是积极探索机关后勤经费预算和使用方式的改革,建立机关与后勤服务部门的服务供求核算关系。
三是进一步探索机关后勤服务资产由非经营性向经营性的改革、建立后勤部门资产经营管理制度,确立后勤服务部门资产经营管理的法人地位。积极探索机关办公设施、服务设施的物业管理制度,理顺机关资产的行政管理与服务管理由实物管理向价值形态管理、由日常维护管理向产权管理和资产正常运行的检查、监督管理转变。
(二)加大后勤服务部门内部改革力度,进一步转换机制,推动后勤服务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
一是按照后勤服务行业的不同特点,积极借鉴社会同行业财务管理办法,模拟企业成本核算,逐步建立成本核算制度,加强后勤服务成本管理,降低消耗,提高效益。
二是用人用工制度改革,转换用人用工机制。
三是建立内部激励机制和收入分配的约束机制,积极推行功效挂钩办法,规范后勤服务部门的收入分配行为,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合理拉开差距,奖勤罚懒;四是积极推进职工住房、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三)调整服务结构,办好经济实体,提高经济效益和为机关服务的质量。
一是要努力挖潜改造,调整经营结构,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搞好资产重组。
二是加强经营管理,建章立制,严格规范后勤服务人员行为。
三是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加强人才培养,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更好地为机关行政服务;四是改进服务方式,调整服务项目,搞好服务单位的改组改造,积极探索机关后勤服务市场的开放,引入社会力量为机关服务的途径和方式,逐步形成内引外联开放式的后勤服务体系。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后勤工作发展
机关后勤工作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以及后勤工作性质所决定,在发展经济过中面临着不少困难。主要是:(1)后勤经济具有行业特殊性,发展中受各种行政制约。因为机关后勤的根本宗旨是为机关工作和职工生活服务,发展后勤经济只能在保证服务的前提下,利用余力搞创收,所以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特殊性。(2)后勤经济虽然有一定的资产,但起点低,基础弱,资金积累少,自我发展后劲不足,而且存在着“小而全”现象,点多面广,力量分散,形不成规模,市场竞争力不强。(3)机关后勤长期以来主要以完成行政任务为主,后勤服务人员涉及市场经营管理少,懂经济、会管理、会经营的人才更少,参与市场竞争的经验不足,能力不够,整个后勤队伍的素质亟待提高。
由于上述特点和情况,造成后勤经济发展相对于其它行业更加艰苦、困难。我们要从本地区情况出发,研究转变后勤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后勤经济发展,积极稳妥地解决存在问题和困难。笔者认为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后勤经济发展必须抓住五个方面问题。
(一)转变后勤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认识,牢固树立三个观念。
一是树立后勤经济观念,这是转变后勤经济增长方式的前提。过去后勤工作更多地是强调服务与保障,很少讲经济,“只算政治帐,不算经济帐”。现在后勤工作部门既讲服务又讲经济,这是后勤服务工作人员观念上的一大转变,也是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搞好为机关服务,就必须树立发展后勤经济的观念,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有经济头脑,能赚会省,精打细算,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机关后勤保障工作。二是树立市场竞争观念。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一方面要利用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利用资源;另一方面要走内涵的道路,提高经济的运行质量。要实现这个目的,就要运用市场这个载体,在参与、开拓市场、加入市场竞争的行列中寻找后勤经济的发展。三是树立经济效益的观念。后勤经济发展的效益,最终要体现在为高效有序地运转提供优良的服务和可靠的保障上,体现在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上。
(二)转变后勤经济增长方式,必须继续挖掘潜力,搞活存量,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经数十年的发展,机关后勤部门已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如何继续挖掘潜力,搞活这些资产存量,提高对内对外经营服务的能力和档次,才能促进后勤经济增长发展。从武进区情况看,首先是要立足对现有基础设施、设备的利用、提高宾馆、饭店、食堂等对外经营服务的能力和档次促使其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其次是强化政府资产管理,克服和解决资产闲置和半闲置问题,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效益,确保其保值、增值;再次是优化配置现有资源,将下属单位分几条线,如住宿餐饮、会议、娱乐、旅游一条线,基建、地产、房产、房修绿化一条线,汽车运输、配置、使用、维修一条线,材料(物资)采购供应一条线。如武进区机关事物管理局在行政中心安装了大型电子显示屏,装饰了1号楼一楼大厅,也为机关发布信息、标语提供了方便;在行政中心设立洗车场,为机关提供洗车服务;调整部分机关班车路线,解决了居住在湖塘地区机关工作人员上下班交通问题;实施县北新村管网改造,解决居住在县北新村自来水管网老、管损大、水费高的老大难问题,解决居住在县北新村的机关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通过协调每条线中现有设备、技术、资金的合理流动,发挥专业优势、行业优势,提高资产使用的整体效益。
(三)转变后勤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开拓思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一要办好实体,开拓市场,参与竞争,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对已有的、发展前景好的项目要通过政策引导,加以扶持和培育,使其取得新的突破和发展。二要走联合发展道路,克服小农经济观念和封闭意识,扩大发展领域和范围,在省内外市县同行之间开展多方面的经济、技术合作,在经营项目上实行优势互补,互通有无;在经营方式上采取联合开发、合资合作,携起手来共同发展。三是提高对内服务对外经营质量。抓好服务和经营质量是机关后勤部门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走向l市场、占领市场的有效手段之一。不仅要做好为领导服务,为机关的服务,而且要注意提高质量的服务转化运用到整个社会化服务上来,做到立足机关,放眼市场,以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四)转变后勤经济增长方式,必须重视节约,千方百计减少资源占用与消耗,增加积累。从某种意义上讲,省钱就是赚钱,节约就是效益。后勤经济走内涵发展之路,除了盘活存量资产,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之外,还要在节约开支、降低消耗上做文章,一是要把节约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作为后勤管理的重要工作来抓,努力形成一种人人讲节约、个个反浪费的良好氛围。如武进区机关事物管理局车管科在2003年确保安全行车的前提下,提倡自我动手更换车辆三滤、机油等,全年节约维修费用6700元;设备科积极组织员工自我动手维修设备,减少外来用工,全年节约费用约2.5万元,同时加强节支意识,把地下室12V的固态继电器改为6V,延长了原器件的使用寿命,节约了资金,全年还受到供电局电费奖励3.42万元。二是建立各种有利于节约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加强成本核算,建立健全市场供销、物资消耗、采购供应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加大考核力度,切实改变“吃大锅饭”现象。武进区机关事物管理局在设备科试点开展了岗位技能比武活动,设备科水、电、暖三个班组结合日常工作,结合岗位特点分别进行了技能操作比赛和业务理论考试,并将比武结果与员工年终奖金分配挂钩,与技术等级评聘挂钩,产生了积极效果,引起了较大反响,职工队伍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改观。同时在全局开展了争创“先进工作者、班组、科室”活动、创优服务活动及“心系节支,争做‘三好’活动”等一系列争先创优活动,在活动中加强考核,并加大赏罚力度,拉大奖金分配差距,做到赏罚分明,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使大家在工作上感到有不干不行、不好好干不行、不干出成绩不行的压力,进而使这种压力变成工作中比干劲、比效率、比质量、比成绩的动力,形成一心一意干事业、出业绩的合力,从而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服务的提高。三是开展广泛的节约活动、在各部门采取各种形式的节水、节电、节材、节费活动、做好清仓理库、修旧利废,杜绝浪费,形成一个节支降耗增效的管理机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试行“分灶吃饭、综合包干、超支不补、结余分成”的包干办法。
(五)转变后勤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
后勤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无论是基建、财会、餐饮、水电,都需要一批业务精良的行家里手,要提高服务水平,就必须不断提高后勤人员的服务技能。为此,武进机关事物管理局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了后勤人员的业务学习与培训。其具体做法是:1、利用业务学习日,组织后勤人员学习业务知识,研究、探讨后勤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2、开展“师徒结对,以老带新”活动,选定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为师傅,新同志拜师学艺,发挥老同志传、帮、带作用,促进新同志快速成长。3、实行岗位练兵。后勤部门工种多,人员少,后勤人员通过轮岗、换岗、一人多岗,在工作中学习、掌握多方面的操作技能,培养一专多能的多面手。4、走出去学习。武进机关事物管理局先后派员到上海、江阴、昆山等地学习取经。5、组织各类技术人员参加人事部门的专业技术培训和定级考核。6、鼓励学历进修。近些年中,武进机关事物管理局有近20名职工分别参加党校系统、全国成人高校的大专、本科函授和地方夜校职高学习,并有10余名职工取得学历证书。(光明网)
一、当前政府机关后勤的现状。
机关后勤是党政机关的一个子系统,机关后勤工作是党政机关正常开展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关职能运转的基础和保障。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机关后勤工作弊端不断暴露,表现在:
1、高投入、低产出,经济效益低下。长期以来,把后勤部门当福利事业来办,只强调服务保障,不讲求经济核算,这种状况带来了一是机关臃肿,大小机关各设一套后勤服务机构,形成庞大的后勤服务队伍。如武进区机关事物管理局原有机关后勤保障人员近500名,机关设7个科室,管辖着2个宾馆,1所幼儿园,2个车队,3个仓库,1个商场,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二是设备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各个机关只图方便,自成系统,即使在同一个大院办公,后勤服务都不能集中统一,使许多服务设施、设备闲置,不能充分发挥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缺乏动力机制,劳动效率和服务质量不高。一是缺少自主机制。机关后勤部门管理和服务职能不分,在管理中过多依赖行政手段,统得过死,限制了积极性发挥。二是缺少利益驱动机制。政府大包大揽,统收统支。职工的贡献大小不与经济利益挂钩,形成“大锅饭”的状况。三是缺少竞争机制。经费上有保障,服务只对机关,无竞争对手,无经营风险,竞争压力和竞争本能消失。
3、封闭型的自我服务体系影响统一市场的形成。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过去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后勤服务机构和服务设施,形成自我封闭的后勤管理服务体系,使得资产流动困难,市场服务业务接收不到机关后勤服务需求的信号,造成单位需求与社会产生脱节。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对机关后勤工作提出了全方位的新要求,只有加快机关后勤体制改革,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才能发展后勤经济,更好地为机关服务。
二、深化机关后勤体制改革,建立与社会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机关后勤体制
党的十五大提出,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指明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机构改革又摆到了突出的位置,机关后勤体制改革,要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提高为人民服务水平。为达到这一目标,联系武进区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机关后勤体制改革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进一步推动“两个职能”分开,理顺机关与后勤服务部门的关系。
一是机关要进一步转变管理后勤服务的职能,科学、合理地设置后勤行政机关管理机构,明确机关与后勤服务部门的责、权、利,切实落实后勤部门的服务经营自主权、产品服务定价权、资产使用经营权、留用资金支配权、内部设置权、人事管理与劳动用工权和工资奖金分配权等。
二是积极探索机关后勤经费预算和使用方式的改革,建立机关与后勤服务部门的服务供求核算关系。
三是进一步探索机关后勤服务资产由非经营性向经营性的改革、建立后勤部门资产经营管理制度,确立后勤服务部门资产经营管理的法人地位。积极探索机关办公设施、服务设施的物业管理制度,理顺机关资产的行政管理与服务管理由实物管理向价值形态管理、由日常维护管理向产权管理和资产正常运行的检查、监督管理转变。
(二)加大后勤服务部门内部改革力度,进一步转换机制,推动后勤服务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
一是按照后勤服务行业的不同特点,积极借鉴社会同行业财务管理办法,模拟企业成本核算,逐步建立成本核算制度,加强后勤服务成本管理,降低消耗,提高效益。
二是用人用工制度改革,转换用人用工机制。
三是建立内部激励机制和收入分配的约束机制,积极推行功效挂钩办法,规范后勤服务部门的收入分配行为,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合理拉开差距,奖勤罚懒;四是积极推进职工住房、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三)调整服务结构,办好经济实体,提高经济效益和为机关服务的质量。
一是要努力挖潜改造,调整经营结构,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搞好资产重组。
二是加强经营管理,建章立制,严格规范后勤服务人员行为。
三是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加强人才培养,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更好地为机关行政服务;四是改进服务方式,调整服务项目,搞好服务单位的改组改造,积极探索机关后勤服务市场的开放,引入社会力量为机关服务的途径和方式,逐步形成内引外联开放式的后勤服务体系。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后勤工作发展
机关后勤工作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以及后勤工作性质所决定,在发展经济过中面临着不少困难。主要是:(1)后勤经济具有行业特殊性,发展中受各种行政制约。因为机关后勤的根本宗旨是为机关工作和职工生活服务,发展后勤经济只能在保证服务的前提下,利用余力搞创收,所以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特殊性。(2)后勤经济虽然有一定的资产,但起点低,基础弱,资金积累少,自我发展后劲不足,而且存在着“小而全”现象,点多面广,力量分散,形不成规模,市场竞争力不强。(3)机关后勤长期以来主要以完成行政任务为主,后勤服务人员涉及市场经营管理少,懂经济、会管理、会经营的人才更少,参与市场竞争的经验不足,能力不够,整个后勤队伍的素质亟待提高。
由于上述特点和情况,造成后勤经济发展相对于其它行业更加艰苦、困难。我们要从本地区情况出发,研究转变后勤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后勤经济发展,积极稳妥地解决存在问题和困难。笔者认为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后勤经济发展必须抓住五个方面问题。
(一)转变后勤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认识,牢固树立三个观念。
一是树立后勤经济观念,这是转变后勤经济增长方式的前提。过去后勤工作更多地是强调服务与保障,很少讲经济,“只算政治帐,不算经济帐”。现在后勤工作部门既讲服务又讲经济,这是后勤服务工作人员观念上的一大转变,也是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搞好为机关服务,就必须树立发展后勤经济的观念,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有经济头脑,能赚会省,精打细算,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机关后勤保障工作。二是树立市场竞争观念。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一方面要利用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利用资源;另一方面要走内涵的道路,提高经济的运行质量。要实现这个目的,就要运用市场这个载体,在参与、开拓市场、加入市场竞争的行列中寻找后勤经济的发展。三是树立经济效益的观念。后勤经济发展的效益,最终要体现在为高效有序地运转提供优良的服务和可靠的保障上,体现在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上。
(二)转变后勤经济增长方式,必须继续挖掘潜力,搞活存量,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经数十年的发展,机关后勤部门已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如何继续挖掘潜力,搞活这些资产存量,提高对内对外经营服务的能力和档次,才能促进后勤经济增长发展。从武进区情况看,首先是要立足对现有基础设施、设备的利用、提高宾馆、饭店、食堂等对外经营服务的能力和档次促使其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其次是强化政府资产管理,克服和解决资产闲置和半闲置问题,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效益,确保其保值、增值;再次是优化配置现有资源,将下属单位分几条线,如住宿餐饮、会议、娱乐、旅游一条线,基建、地产、房产、房修绿化一条线,汽车运输、配置、使用、维修一条线,材料(物资)采购供应一条线。如武进区机关事物管理局在行政中心安装了大型电子显示屏,装饰了1号楼一楼大厅,也为机关发布信息、标语提供了方便;在行政中心设立洗车场,为机关提供洗车服务;调整部分机关班车路线,解决了居住在湖塘地区机关工作人员上下班交通问题;实施县北新村管网改造,解决居住在县北新村自来水管网老、管损大、水费高的老大难问题,解决居住在县北新村的机关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通过协调每条线中现有设备、技术、资金的合理流动,发挥专业优势、行业优势,提高资产使用的整体效益。
(三)转变后勤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开拓思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一要办好实体,开拓市场,参与竞争,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对已有的、发展前景好的项目要通过政策引导,加以扶持和培育,使其取得新的突破和发展。二要走联合发展道路,克服小农经济观念和封闭意识,扩大发展领域和范围,在省内外市县同行之间开展多方面的经济、技术合作,在经营项目上实行优势互补,互通有无;在经营方式上采取联合开发、合资合作,携起手来共同发展。三是提高对内服务对外经营质量。抓好服务和经营质量是机关后勤部门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走向l市场、占领市场的有效手段之一。不仅要做好为领导服务,为机关的服务,而且要注意提高质量的服务转化运用到整个社会化服务上来,做到立足机关,放眼市场,以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四)转变后勤经济增长方式,必须重视节约,千方百计减少资源占用与消耗,增加积累。从某种意义上讲,省钱就是赚钱,节约就是效益。后勤经济走内涵发展之路,除了盘活存量资产,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之外,还要在节约开支、降低消耗上做文章,一是要把节约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作为后勤管理的重要工作来抓,努力形成一种人人讲节约、个个反浪费的良好氛围。如武进区机关事物管理局车管科在2003年确保安全行车的前提下,提倡自我动手更换车辆三滤、机油等,全年节约维修费用6700元;设备科积极组织员工自我动手维修设备,减少外来用工,全年节约费用约2.5万元,同时加强节支意识,把地下室12V的固态继电器改为6V,延长了原器件的使用寿命,节约了资金,全年还受到供电局电费奖励3.42万元。二是建立各种有利于节约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加强成本核算,建立健全市场供销、物资消耗、采购供应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加大考核力度,切实改变“吃大锅饭”现象。武进区机关事物管理局在设备科试点开展了岗位技能比武活动,设备科水、电、暖三个班组结合日常工作,结合岗位特点分别进行了技能操作比赛和业务理论考试,并将比武结果与员工年终奖金分配挂钩,与技术等级评聘挂钩,产生了积极效果,引起了较大反响,职工队伍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改观。同时在全局开展了争创“先进工作者、班组、科室”活动、创优服务活动及“心系节支,争做‘三好’活动”等一系列争先创优活动,在活动中加强考核,并加大赏罚力度,拉大奖金分配差距,做到赏罚分明,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使大家在工作上感到有不干不行、不好好干不行、不干出成绩不行的压力,进而使这种压力变成工作中比干劲、比效率、比质量、比成绩的动力,形成一心一意干事业、出业绩的合力,从而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服务的提高。三是开展广泛的节约活动、在各部门采取各种形式的节水、节电、节材、节费活动、做好清仓理库、修旧利废,杜绝浪费,形成一个节支降耗增效的管理机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试行“分灶吃饭、综合包干、超支不补、结余分成”的包干办法。
(五)转变后勤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
后勤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无论是基建、财会、餐饮、水电,都需要一批业务精良的行家里手,要提高服务水平,就必须不断提高后勤人员的服务技能。为此,武进机关事物管理局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了后勤人员的业务学习与培训。其具体做法是:1、利用业务学习日,组织后勤人员学习业务知识,研究、探讨后勤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2、开展“师徒结对,以老带新”活动,选定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为师傅,新同志拜师学艺,发挥老同志传、帮、带作用,促进新同志快速成长。3、实行岗位练兵。后勤部门工种多,人员少,后勤人员通过轮岗、换岗、一人多岗,在工作中学习、掌握多方面的操作技能,培养一专多能的多面手。4、走出去学习。武进机关事物管理局先后派员到上海、江阴、昆山等地学习取经。5、组织各类技术人员参加人事部门的专业技术培训和定级考核。6、鼓励学历进修。近些年中,武进机关事物管理局有近20名职工分别参加党校系统、全国成人高校的大专、本科函授和地方夜校职高学习,并有10余名职工取得学历证书。(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