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语言能力与全面发展(幼教园地)
幼儿的语言能力与全面发展
张艳丽 刘凯红
幼儿语言能力是其他诸种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它不单单是“会听、会发音”,而且包含着对引起思维的媒介物(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思维的过程。我们认为幼儿园语言教学不但担负着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借助幼儿语言能力的逐步发展的过程,促进、循导、诱发幼儿的智力结构、个性发展、精神世界等方面潜在的隐而不现的状态。让孩子作为主人,虎虎生气地在戏耍、奔跑,在大胆的想象中不知不觉的获得知识,受到教益,得到全面平衡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目前语言教学进行改革。要增添有益于培养适应能力、创造力的内容社会环境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展,在新技术革命发展的今天,大量的科技信息、家用电器、电动玩具等使孩子萌发出探奇和求知的欲望,而我们现行的,很大量的仍是老狼、狐狸、黄鸭、白兔的故事,老掉牙的顺口溜,为幼儿提供的内容缺乏时代特色,满足不了他们情感上的需要。实践证明:“浅显易懂、具体形象”的原则必须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不应以五、六十年代幼儿接受水平来衡量今天的孩子。重要的是探索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尊重孩子情感的需要,着眼于未来人才的适应能力和创造精神,使幼儿园语言教学为孩子提供崭新的知识内容和广阔的想象天地。一、教材内容应推陈出新仅以目前小、中、大班诗歌内容的分析实验得出结论,内容上只注重顺口、通俗,但都是些“外婆会念”“妈妈也会读”的陈诗旧调,要知道文字的东西(包括诗歌),其内容的“浅”“深”“易”“难”是相对的、可变的。以几十年前的眼光衡量今天的孩子接受水平,实际上是违反教育规律的,是影响孩子健康发展的。例如:小班孩子学习《小白兔》这首儿歌,我们将其内容改编为这样:“我看到一只小白兔,雪白雪白,长长耳朵一摆一摆”,我说“小白兔你好!你好!”,“小白兔听了口列着三瓣儿嘴笑”。这首儿歌,有的孩子通过自己看、说、想,把具体的感受、理解融进了诗歌意境之中,这是符合小班孩子的心理特点的。“我”看见——(笼中的小白兔),接着想—(“耳朵”是什么样?),孩子们以极大的兴趣问候—(你好),小白兔是口列着什么样的嘴呢?(三瓣儿嘴),对小朋友们的有礼貌的行为,小白兔高兴得笑了。孩子们学习中分不清是诗、是故事、是游戏,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知识。下课后,孩子们同看小白兔,有的在吟诵,有的比手划脚地谈论着。一个不足四岁的男孩子学了诗歌后说:“老师,小白兔长长的耳朵不是竖起来的,是躺着的。”其他孩子们都说:“头饰上的小白兔耳朵是立起来的。”生动活泼的内容,引起了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孩子们在愉悦中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在中班孩子们学习《娃娃也要爱祖国》、《小风筝》、《我请云儿捎句话》、《月亮上的小兔》、《小问号》、《当我生病的时候》等诗歌时,从内容上逐步过渡到神秘性更强、较抽象、诗意较浓的阶段,但是其中的情景是孩子们能看到又看不透的,这是符合中班幼儿思维特点的,又满足了他们情感上的需要。在大班我们进行了散文诗、古诗、神话诗、续编诗、创编诗的实验教学。根据对小班后期至大班前幼儿近两年的诗歌教学跟踪实验,发现实验班的幼儿语言能力和发散性思维都1999年 第3期 《中国机关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