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人民银行后勤体制改革(深化机关后勤改革)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0-09-01 14:18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积极推进人民银行后勤体制改革

李文辉

  人民银行管理体制改革已基本完成,如何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国务院各部门机关后勤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8)147号)和人民银行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人民银行后勤体制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和紧迫的任务。搞好后勤体制改革,关键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清现状,抓住机遇,彻底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以及人事、分配、财务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人民银行改革后的体制相适应的后勤管理运行机制,为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提供可靠的后勤保障。人民银行后勤改革应服从人民银行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坚持为人民银行机关服务的宗旨和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改革将后勤管理与经营、服务职能相分离;实现后勤人、财、物等资源的科学管理、有效配置;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机关实际,反映机关后勤运行规律,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经营者和员工收益与服务质量相挂钩,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解放生产力,逐步实现后勤管理科学化和后勤服务的社会化。1.改革管理体制,将管理与经营、服务职能相分离机关后勤改革首先应改革管理体制,实现管理体制的转型,即从单一的行政管理体制,通过管理、服务和经营功能分离,建立小管理、多实体、大服务的管理体制。小管理即为精简后的行政处,行政处纳入人民银行机构编制,对外代表人民银行行使行政职能;对内制定后勤工作规划,管理机关行政经费,监管机关国有资产,与后勤服务中心建立甲乙双方关系,签定经营服务合同,代表人民银行履行甲方的监督与管理职能。而原行政处的科室职能则转移到“实体”即后勤服务中心。后勤服务中心按照机关后勤服务工作的规划和要求,与机关签定并履行服务合同,对机关实行有偿服务;承担机关委托管理部分行政事务性工作;承担机关交由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的管理、经营和保值增值,为机关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2.改革人事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人事管理体制人事制度改革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化管理的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劳动人事制度。一是要根据后勤服务中心所承担的职责任务以及其实际情况,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设置机构,确定用人基数,裁减冗员。二是建立“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主要部门负责人的选聘,要打破干部与工人的界限。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竞争上岗;对于独立性相对比较强的单位如:招待所、食堂等要采取招投标竞聘方式,择优聘用确有真才实学、懂管理、会经营的人员进行经营管理,并建立相应考核管理办法,对达不到要求者将下岗重新竞争其他岗位。三是建立“能进能出”的人员流动机制。后勤服务中心人员应采取人事代理制,中心只负责人员的使用、日常管理和交纳有关费用,人事关系均存放人才中心,合同到期或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可按规定解除合同,退回人才中心。四是要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和管理岗位聘任制。后勤服务中心人员要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级管理岗位实行择优聘任制。为处理好新老人员关系,人民银行派出人员可在人民银行保留其编制人数,继续参加人民银行系统养老统筹,即实行老人老办法,但要与中心其他人员一样进行管理,实行合同制和聘任制。五是要根据当前劳动力过剩的现状,采取多种用工形式,降低用工成本。如主要岗位可采用合同制;一般岗位可返聘退休人员,聘用下岗职工;管理相对集中的部门可采取与不景气企业签订劳务输入合同的用工形式;招待所等服务性岗位可与旅游服务类职业学校签订实习合同等用工形式。这样既便于严格管理,也能大大降低用工成本。3.改革分配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分配制度的改革必须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要通过改革,充分调动后勤经营管理人员与员工两方面的积极性。一是要对后勤服务中心员工的工资总额实行总量控制、分级管理、考核挂钩。总量控制就是根据服务中心所承担的任务定岗定员,确定工资总额基数;分级管理就是服务中心及其相对独立的实体可对员工工资在各级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实行自主分配;考核挂钩就是机关要在对服务中心所提供的服务数量、质量、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基础上,与其工资总额挂钩。在这种机制下,服务中心各级管理人员可通过减员、增效,提高服务质量等努力来提高总体收入待遇,从而调动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二是服务中心内部要贯彻按劳分配和效率优先的原则,克服平均主义。要以岗位、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劳动条件和劳动技能等要素的测评为基础,以实际劳动贡献为依据确定各岗位报酬,易岗易薪。收入分配要与劳动的数量、质量紧密结合起来,合理拉开不同岗位的工资差距,特别是拉开苦、脏、累、险岗位、技术要求高岗位与一般岗位的工资差距;要加强对员工的考核与管理,员工的收入要与考核相挂钩,确实发挥工资的激励效应和杠杆作用,让职工感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充分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4.改革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现行后勤国有资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机构不统一,所有权主体分散,有许多资产分割于行政、科技等部门;资产运用主体不明确,资产保值增值责任难以落实;资产无偿使用,营运效益低下等等,这些问题都必须在后勤改革中予以解决。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要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通过改革实现资产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分离,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运营主体与经营主体三级授权委托管理、营运模式。一是要统一后勤资产的管理机构,明确职责。人民银行后勤国有资产要统一归口由某一部门(如行政处)负责管理,由其代表人民银行行使资产所有者职能;制定管理办法、规章制度;组织清产核资和产权登记;办理权限内的国有资产处置、报损、报废审批;加强对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负责对后勤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工作。二是要确定后勤资产产权营运主体。资产产权营运主体是指具有法人财产权、能独立营运资产的企业或事业法人组织。人民银行应以后勤服务中心作为后勤资产产权的营运主体。人民银行可通过资产管理部门与中心签订《人民银行资产授权书》,将机关所属能用于经营及后勤服务中心占用的资产通过授权由后勤服务中心运营,并承担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管理部门与后勤服务中心在资产管理上的责、权、利关系可以在《授权书》中约定,管理部门与后勤服务中心之间是授权管理和经济契约关系,而不是过去的行政隶属关系。中心有偿使用后勤国有资产,为机关提供有偿后勤保障服务,并可同时对社会服务,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按市场规律从事生产经营,努力降低生产、服务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给所有者以最大的回报。三是要实现经营实体的经营、管理市场化。后勤服务中心各实体中条件成熟的要以中心为国有资产出资人,成为独立的企业法人实体;对不具备成为法人条件的,也要按非法人内部实体,进行独立核算。后勤服务中心各实体之间应相互独立,具有各自的经营范围和服务职责,逐步实现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并对所属资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通过改革使后勤国有资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并由此建立以资产产权为纽带,以经营业绩为依据,以资产保值增值为核心的资产管理层与资产营运层,资产营运层与资产经营层相互之间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后勤国有资产有效运营和保值增值。(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人事教育处)2000年 第9期 《中国机关后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