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入与深入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4-04-24 10:03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身入与深入

●王道波 王 莎

  领导干部和机关的同志下基层指导工作、搞调查研究一定要结合实际,做到“身入”和“深入”的有机结合。

   身入”要求“细”,就是耐心细致地做工作、搞调研、解难题。“身入”,不能只满足于发过文件、打过电话、做过记录。“身入”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做到在决策中先调查再议事,知实情而后定对策,正所谓“不谋不动,谋定而动”。因为客观事实是“谋事的先机、成事的基石”,科学的决策来自于正确的判断,而正确的判断则来源于对客观实际周密的调查和深刻的把握。因此,必须在正确领会上级意图的基础上,研究对策,考虑后果,提出新举措,谋求新发展,这样的“身入”才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领导干部要俯下身子,身体力行地搞调查研究,真抓实干地解决问题。“身入”的动机是,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特别要对工作基础差的单位,要及时掌握情况,多和那里的干部群众分析现象,查找原因,综合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基层情况不清人不走,问题不解决不撒手,避免只是谈谈话,表表态。因为身子下去了,不等于取到了“真经”,必须端正动机,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具体地讲,在方法上,机关为基层服务必须想得深、看得远、办法多、思路清。在态度上,为基层服好务必须善于学习,向书本学、向基层学、在干中学,以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举措创新服务方法。在作风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把服务的要求真正贯彻和体现到领导机关抓基层的各项工作中去。

   “深入”要求“实”,就是实实在在地察实情、说实话,办实事。首先要解决怎样具体抓的问题,因为具体才能深入,具体就容易落实。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时时处处坚持重实际、求实效。陈云同志讲,要用90%的时间去作调查研究,了解实情,用10%的时间来作决策。因此,“深入”就是要采取客观态度,一个类型一个类型实施指导,一条战线一条战线抓好落实,不能抱有成见下去专替自己找证据和例子。应该发现事物的真相,不被各种假象所蒙蔽;对调查材料作全面的综合和分析,不要满足于孤立的、片面的、看不到事物发展规律的观察;放下架子,善于与基层群众谈心交朋友,了解真实情况,不要怕听言之有物的不同意见,更不要怕实际检验推翻自己已经作出的判断和决定。

  党的作风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党的路线能否得到贯彻落实,也关系到社会风气的好坏和党的生死存亡。没有一个好的作风,不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无法落实,而且必然会出乱子,甚至会犯错误。反思造成工作失误和决策失误的原因很复杂,但思想观点和调查方法不对头,不可忽视:一是缺乏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工作上粗枝大叶,心思不在事业上,不愿做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二是缺乏深入基层的热情。有的同志觉得自己是从基层干上来的,有些情况不下去也能了解个大概;或者认为本系统的东西几十年一贯制,没有多少新情况,忽视了单位的发展和变化。三是缺乏善察真情的本领。缺少基层工作经验,不懂调查研究艺术,对当前的新情况知之甚少,即使下去了,也是雾里看花,发现不了问题。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是“船”与“水”的关系。基层是一所大学校,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丰厚的精神财富和实践创新经验,要当合格的领导干部,就要先甘当“小学生”,在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提高素质,增长才干。只有“身入”基层、“深入”群众,把群众的智慧集中起来、力量凝聚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理想而奋斗。(作者:北京军区装备部参谋、干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