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形势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5-10-26 10:58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在华北、东北八省区市机关事务工作联席会上的讲话

 

北京市副市长  张茅

在新的形势下,机关事务工作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新的挑战。此次会议以“建设节约型机关”为主题,充分体现了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体现了机关事务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风貌。在建设节约型机关工作中,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承担着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和监督的重任,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取得了不少很好的经验,但是仍旧面临着非常繁重的任务。大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认真学习、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必将把建设节约型机关工作不断引向深入,有力地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首都现代化建设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我们围绕“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首都经济,把筹办奥运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高度重视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工作,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能源消费的急剧增长。2004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达到5085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8%,能源消费总量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仅次于上海。同时,北京又是一个资源、能源匮乏的城市,能源主要依赖外部供应,自供量仅占消费总量的6%。100%的天然气、100%的石油、95%的煤炭、70%的电力、60%的成品油均需从外地调入,资源紧缺的矛盾非常突出。

由于北京能源短缺而又消耗巨大,因此,做好能源、资源的节约工作就显得尤为迫切、尤为重要。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意识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节约型城市,根本上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正确处理好内涵与外延、建设与改造的关系,注重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此,逐步形成了建设节约型城市“六靠”,即靠科技进步、靠基础工作、靠完善标准、靠政策法规、靠监督管理、靠宣传教育的基本思路。围绕这个思路,我们千方百计降低水资源消耗,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机关、大型公共建筑和高耗能行业为重点,狠抓能源节约,并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取得了一定成效。“十五”以来,全市万元GDP能耗年均降低5.9%;2001年到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同期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仅为4.8%。

建设节约型机关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从我们掌握的数据看,北京市各级政府机构单位建筑面积年耗电量约为居民住宅的4至8倍,行政机关年人均能耗比全市人均生活用能高出7倍多,在政府机构费用支出中,能源消费支出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大力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不仅可以降低能耗、水耗,节约行政费用支出,更有利于树立政府良好形象,发挥教育、引导、促进和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资源节约工作的开展。

中央对建设节约型机关工作高度重视。国务院在《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中,把政府机构节能作为7项重点工程之一,明确要求,政府机构要带头节约,在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发挥表率作用。中央、国家机关率先垂范,认识高、行动快、措施好,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尤其是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制定出台的《政府机构节能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政府机关节能工作的目标、重点和措施,为我们做好节能工作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北京市按照国务院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总体部署,以及中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通知的要求,统筹安排、全面部署、全方位贯彻落实,形成了节约资源工作的良好局面。全市党政机关先行一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出通知,广泛开展节能活动,制定了所有办公室空调温度设置不能低于26摄氏度,走廊、通道采取隔盏开灯,办公室、会议室尽量使用自然光,计算机等办公设备减少待机能耗,率先在政府大院建设再生水回用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等26项措施,努力把节能措施渗透到每一项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环节,给全市节能工作起到了示范、表率作用。我们选定10家行政机关作为试点单位,组织专家进行调查,开展能耗诊断,安排资金进行技术改造,为政府机构实行能耗、水耗定额管理提供经验。同时,建立了严格的督察制度,市区领导带队分头进行检查,并强化了新闻监督和舆论监督。总的来看,对于建设节约型机关这项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起点比较高,抓得比较实,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在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发挥了表率作用,促进了全市节能工作的开展。

    从北京的情况来看,要把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各项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取得更大的成效,我认为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要制定节约型机关建设规划,明确目标、重点和实施步骤。制定节约型机关建设规划,一定要与国家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规划相衔接,与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制定的《政府机构节能工程实施方案》相衔接,与各省区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工作相衔接,把建设节约型机关工作纳入建设节约型社会整体框架之中,避免工作的脱节。同时,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突出机关节能工作的特点,增强节约型机关建设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要加强基础工作,摸清底数,完善标准和制度。实事求是地讲,对于机关能耗、水耗等方面的情况,有些数据难以做到全面和准确。这反映出我们在基础工作方面的差距。因此,必须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能源、资源消耗的精确计量体系,做好统计工作,为建设节约型机关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能耗、水耗、材料消耗的统计评价体系,实行能源消耗定额管理,明确支出标准,严格预算约束。在进行统计评价和定额管理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标准的相对统一,又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各机关、各单位办公条件和工作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要注重加强制度建设,逐步把各类、各项标准和措施等规范化、制度化,形成建设节约型机关的长效机制。

第三,要加大技术和设备改造力度,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在建设节约型机关的过程中,不论是新能源如太阳能的利用,还是使用新型节能、节水设备和器具,尤其是在建筑节能等方面,都离不开技术和设备的改造。同时,为获取准确的统计计量数据,开展好统计评价和定额管理工作,也要进行相关设备的改造,比如进行分项计量改造等。所以,新技术的运用和原有设备的改造,是建设节约型机关的重要支撑。在这方面,要着眼于长远,加大投入力度,从硬、软件建设入手,加强能源、水资源等的硬件建设和管理,从网线改造、维护上减少损耗和滴漏。

    第四,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切实加强监督管理,营造建设节约型机关的良好氛围。我们既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机关工作人员自觉节约资源的意识,又要切实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监督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对浪费资源的行为给予曝光,严肃查处各种浪费资源的做法和行为。双管齐下,把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