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接待工作服务大局的理论思考
● 王学银
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是政务接待工作履职的重要原则,更好地做到这一点,既是一个履职理念问题,也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课题;既是接待部门的基本要求,也是接待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在。在新形势下,安徽省政务接待工作要更好地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中心,服务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必须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增强服务大局的意识,思考问题从大局着眼,谋划工作从大局出发,自觉服从大局,自觉融入大局。
一、坚持“三个统一”,深化服务大局的认识
政务接待工作应坚持“三个统一”,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大局的内涵及外延,是服务党政工作大局的思想基础。
(一)坚持客观现实性与主体实践性的统一。大局的发展,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理性认知、能动改造的实践过程。我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仍是最大省情,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初级阶段特征明显仍是最大实际,发展不足、水平不高仍是最大问题。客观的省情现实决定了“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全省工作总体取向。今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进入国家战略层面,我省被批准为国家首批三个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之一,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工作方针。政务接待工作服务大局,就必须把客观现实性和主体实践性统一起来,把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取向作为基本指向,立足最大省情、最大实际、最大问题,着力促进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握大局不偏离,服务发展不动摇。
(二)坚持整体协同性与局部差异性的统一。大局作为整体,是由若干局部组成的,而任何局部又都处于整体格局之中。服务好大局,需要把两者有机统一起来。我省当前既面临努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一任务;又肩负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速中部崛起、实现跨跃发展的重任。实现快速发展、做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有效措施;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又必须推动加快发展进程,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深入参与泛长三角发展分工、加速构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推进合肥经济圈建设和皖北地区发展,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极,为“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接待工作要服务大局,就必须把整体协同性和局部差异性统一起来,努力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中部崛起,实现跨跃发展、更好地巩固经济形势向好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为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三)坚持发展持续性和过程阶段性的统一。大局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永恒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分阶段、动态的过程。持续性内含并决定阶段性,阶段性体现和丰富持续性。从根本上讲,发展的持续性要求始终遵循发展的内在规律,坚持科学发展;而过程的阶段性要求适应时空变化,注重发展的阶段特点。接待工作要服务大局,就必须把发展持续性和过程阶段性统一起来,在坚持科学发展中明确基调,在突出阶段重点中踩准点子,围绕加快安徽崛起这一首要任务,自觉地置身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中,置身于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之中,认真谋划,增强信心,汇聚力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做出新贡献。
二、突出“三个着力”,找准服务大局的方位
新形势下,接待工作要想更好地服务大局,就要突出“三个着力”,找准方向,瞄准重点,在把握大局中明确坐标,在服务大局中成就事业。
(一)着力于全局之重。全局之重,即决定全局走向的重要方面、影响全局发展的关键举措。当前,我省正在全力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工程试点省两大战略平台建设,努力巩固经济形势向好发展,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中部崛起、实现跨跃发展,这既是省委省政府着眼发展全局的工作主线,也是工作的重点。经济增长是发展基础,民生改善是发展目的,社会稳定是发展保证,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接待工作必须着力于全局之重,更好地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服务。一是协力保增长。目前,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发展,扩大内需和工业投资规模是全局保增长、加速安徽崛起的关键所在,全省工作正在抓住这个关键展开。接待工作履职也应当围绕这个关键,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协力保民生。改善民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政务接待工作应积极促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逐步解决,特别是要在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招商引资等重大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全力做好保障工作,这也是接待工作服务大局、履职为民的职责所系。三是协力保稳定。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所在。接待工作人员在履职过程中,要多做与民交友、体察民情、通达民意、促进民富的工作,多做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凝聚人心的工作,积极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