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作为 ——全国机关事务工作会议特别报道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19-07-26 16:50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央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要求,2018年5月10日至11日,国管局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机关事务工作会议。会议回顾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机关事务工作发展成就,深入分析了当前机关事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研究部署了2018年机关事务工作重点,并对提高保障和管理效能,推进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要求,进行了系统谋划,号召全体机关事务人踏上新征程、展示新形象、实现新作为。

  服务大局 突出重点

  五年来机关事务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机关事务系统锐意改革创新,积极履职尽责,强化了保障服务党政机关运行的政治担当、使命担当、责任担当。

  五年来,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持续推进重点改革,扎实完成专项任务,不断健全制度体系,积极探索管理创新,有力保障了党政机关高效运行,有效推进了节约型机关建设。

  一、重点改革和专项任务扎实推进

  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任务顺利完成。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严格执行标准,扎实推进整改,超标使用及违规占用办公用房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中央和国家机关已经全面完成改革,共取消公务用车3868辆,车辆压减率达61.8%;29个省(区、市)基本完成改革,共取消车辆77.58万辆,大多数地区建立了公务用车平台,改革成效显著。

  驻京(省会城市)办事机构逐步规范。国办转发国管局《关于清理规范驻省会城市办事机构的指导见》,各地区扎实推进清理规范工作,应撤尽撤,共精简整合驻省会城市办事机构1140家,占总数56.2%。培训疗养机构改革和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有关工作稳步推进。根据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及8个配套文件,积极配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推进改革试点与专项核查,基本完成了三批试点的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办公用房腾退使用方案的核准工作。

  二、保障服务管理工作水平稳步提升

  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幅度精减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健全“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机制。国管局取消10项行政审批事项,精简18个办事环节、66项申报材料,全面取消有关中介服务事项;山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一次性取消13项非行政许可事项和年检事项。

  改进国有资产管理机制。积极履行办公用房、公务用车以及其他国有资产管理职责,做好产权界定、清查登记、调查统计、资产处置等工作。国管局印发中央行政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通用软件资产配置标准,实行资产配置计划管理和处置进场交易制度,组织开展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成都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创建“虚拟公物仓”保障新模式,实现传统实物仓储向互联网平台保障的模式转变。

  增强后勤服务保障能力。扎实做好物业、绿化、安保、餐饮等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利用市场机制,借助信息手段,建设“智慧后勤”。广电总局机关服务中心提出“数字后勤”新理念,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手段,推进安全播出保障预警系统建设。

  提升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服务保障水平。统筹各类资源,精心组织谋划,国管局完成了民族自治区庆祝活动总务工作和党的十九大、全国“两会”、国务院重要会议的服务保障任务,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做好G20杭州峰会服务保障任务,厦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完成金砖国家厦门会晤服务保障任务。

  开展机关事务工作绩效评价。推动有关机关事务工作纳入本级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逐步从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扩展到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领域。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将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内容纳入省级机关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大部分市县将机关事务工作整体纳入党委政府综合考核体系;福建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将国有资产绩效考评结果作为省直机关绩效考评的参考依据。

  三、节约型机关建设初见成效

  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成效明显。建立健全公共机构节能组织管理、制度标准、技术推广、统计监测、监督考核和宣传培训体系,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新技术、新产品,稳步实施节能改造,扎实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开展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工作,全国公共机构能源和水资源消费总量增速放缓,能源消费结构渐趋优化。2017年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352.10千克标准煤,单位建筑面积能耗19.70千克标准煤,人均用水量23.83吨,与2012年相比,分别下降15.21%、12.44%、16.18%。

  国内公务接待不断规范。中办、国办印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完善配套制度和开支标准,落实接待公函、接待清单制度,大包大揽的接待方式逐步转变,有效遏制和杜绝了私客公待、相互吃请、大吃大喝等现象,公务接待费用显著下降。

  机关运行成本调查统计顺利开展。国管局会同国家统计局,面向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31个省(区、市)直属机关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机关,开展了2015、2016两个年度的运行成本情况统计,查摆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完善机关运行实物定额、服务费用定额和开支标准,优化机关运行经费管理。

  政府集中采购效果显著。积极推进阳光、透明、电子化、专业化采购,在落实扶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等政策功能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5年完成政府集中采购金额1073.74亿元,节约资金195.51亿元,资金节约率达15.40%。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完善采购管理制度和文件模板,加强项目全过程监管;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建“政采云”,实现全省采购统一平台、统一资源、统一模式。

  会议费等机关运行经费支出日趋严格。国管局会同有关部门起草《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到风景名胜区开会的通知》《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等,细化会议活动管理要求,严格会议经费支出和财务管理。加强公务用车编制和标准管理,实行公务用车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定点保险,持续压减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

  四、机关事务法治建设取得突破

  机关事务法规制度体系日益完善。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牵头和参与起草了一批党内法规和行政法规,初步构建了以《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机关事务管理条例》两部综合性法规为基础、以《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办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业务领域专项法规办法为支撑、以其他规章制度为补充的机关事务法规制度体系。

  积极承担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体系建设。牵头和参与起草《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10余件法规制度和中央文件,夯实了法规制度基础。20多个省(区、市)和部分中央国家机关部门印发了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实施办法或细则。

  深入贯彻落实《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抓好《条例》贯彻落实,研究制定配套制度标准,目前已有18个省(区、市)出台了机关事务管理办法。2017年,国管局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条例》实施5周年情况评估,委托北京大学法学院进行第三方评估。

  编制实施《机关事务工作“十三五”规划》。以面向全国有指导性、面向中央国家机关有保障性、面向局属单位有硬要求为目标,印发了第一个面向全国机关事务系统的五年规划并积极推进贯彻落实。20多个省(区、市)印发了机关事务工作“十三五”规划,整体协同推进的步伐不断加快。

  五、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切实履行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国管局印发《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通知》,组织召开研讨会、座谈会等,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对机关事务系统学习贯彻工作作出部署安排。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认真落实本地区本部门党委(组)的部署安排,采取多种方式抓好学习贯彻。天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广泛开展“百名书记讲党课、千名党员争先锋”活动,推动十九大精神进基层、进班组、进岗位。

  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充分发挥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紧盯“四风”问题,立足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国内公务接待等管理职能,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体系,构建长效机制,实现了专项治理、改革创新、完善制度和健全机制相结合,推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按照中央部署要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突出“一把手”这个重点,牢牢抓住“关键少数”,深入贯彻执行“一准则两条例”,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五年来,机关事务工作融入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大局,发挥保障机关高效运行的作用,影响力逐步增加,重要性日渐凸显。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机关事务工作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凝心聚力、锐意进取的结果,是全体机关事务工作者孜孜不倦、辛勤耕耘的结果。主要经验有四点:

  一是以政治引领为根本。坚持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的宗旨,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保持政治定力,确保正确方向。

  二是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把从供给侧为党政机关、干部职工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作为机关事务工作的发展目标、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

  三是以集中统一为方向。针对机关事务工作点多面广的特点,坚持管理机构和职能设置的“集中”,政策法规和制度标准的“统一”,从而更好控制运行成本,赢得更高效率、更好效益和更大效能。

  四是以法治建设为关键,做到思考问题依法、推进工作用法、解决问题找法、化解矛盾靠法,坚持走治理法治化的道路,实现保障依标准、服务按规程、管理有制度。

  (本刊记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