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智慧后勤建设需要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19-07-31 11:02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机关事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是机关智慧后勤建设的发展方向。广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不少经验,有效提高了机关事务保障和服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力促进了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党风廉政建设。但是,目前机关智慧后勤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下机关事务工作发展的要求。

  一、机关智慧后勤建设要解决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的问题

  相关资料显示,全国各地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在机关智慧后勤建设上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开发建设了机关智慧后勤平台和各种应用软件,但是这些平台和软件的开发应用大都各自为政,存在互联互通难、信息共享难、业务协同难、推广复制难等诸多问题。为了加快机关智慧后勤建设步伐,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机关服务局专门请有关专家和软件公司共同研究制定《智慧后勤建设方案》,提出平台建设的总体框架和相关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设想,但是由于开发成本高,可供借鉴的成功案例不多,如要按照《方案》组织实施,财力明显不足,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也很多,取得的效果不一定达到预期,实施起来的进度就不是很理想。我们也特别希望能采用别人已经开发成功的软件,结合单位的实际进行改造升级,可是考察了不少建设单位,咨询了几家参与开发的软件公司,觉得都不是很理想。

  机关事务工作虽然点多面广、复杂多样,各单位保障、管理和服务规范化、精细化的程度也不尽相同,但是各单位职能基本相同,工作内容大体一致,这为共同研究机关智慧后勤建设方案,互相借鉴机关智慧后勤建设经验,协同开展软硬件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是在主管部门成立机关智慧后勤建设领导机构,牵头开展机关智慧后勤建设的相关工作,确立机关智慧后勤建设目标、运行机制、协作原则、技术标准、安全协议、法律法规等涉及顶层设计的问题;二是定期组织全国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开展机关智慧后勤建设工作研讨,交流各地机关智慧后勤建设做法,推广和复制成功经验。三是收集全国各地机关智慧后勤建设资料,组织遴选可推广、可复制的运行平台和应用软件,使成熟的应用软件得到推广运用。一方面,激发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和社会力量开发机关智慧后勤应用软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降低各单位的建设成本、节约研究开发的时间、加快机关智慧后勤建设的速度。四是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发运用机关智慧后勤软硬件设施设备,对先进的设施设备着重推广介绍,在政府采购上提供优惠政策,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参与机关智慧后勤建设。

  二、机关智慧后勤建设要解决标准化滞后的问题

  通过标准化,可以规范机关智慧后勤建设过程,促使一个组织单元内部的相关系统相互关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软件开发标准在信息化建设中起到全面的支撑作用。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在实现系统互联互通方面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机关事务标准化,就是把标准化的理念、原理、原则和办法运用到机关事务保障和管理的各领域各环节,通过标准化建设,不断推进机关事务法律法规建设,不断完善机关事务管理规章制度,不断规范机关事务工作流程,从而为机关智慧后勤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已经开发应用的机关智慧后勤系统,之所以各系统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根本的原因在于机关事务工作标准化建设还不够。国管局对此项工作已经高度重视,成立了相关机构,制定了工作方案,积极推动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先行先试,取得了初步成效。

  必须把标准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持之以恒开展下去。第一,要建立领导机构,专门负责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标准化建设规划,协调解决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监督各类标准的贯彻实施。第二,要梳理汇总已经建立的各种标准和制度,编制机关事务服务事项目录。实行服务事项编码管理,规范事项名称、流程,逐步做到“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编码”,为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奠定基础。第三,要充分利用标准管理和服务专业部门的优势,借助社会力量,解决标准制定人才不足、经验不足等各类问题,加快标准制定的进度。总之,要以标准化支撑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标准化,从而推动机关事务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三、机关智慧后勤建设要解决经费难以持续保证的问题

  机关智慧后勤建设在机房的建设、平台的搭建、网络的铺设、软件的开发、持续的维护等等各方面,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作支撑。从实际情况看,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在机关智慧后勤建设上,没有专门的财政经费,相应的其他配套资金也十分有限,有的只能打“擦边球”、搭“顺风车”,零零星星开发一些简单的小系统,难以形成独立运行的综合平台。针对上述情况,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建议结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围绕机关事务领域与互联网的深入融合和创新发展,出台相应的行动计划,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以供各部门各单位在推进“互联网+”行动中统筹安排,在人财物等各方面给予提供支持和帮助,保证机关智慧后勤项目建设和运营维护资金的需求。

  第二,建议开展全面的调查摸底,围绕机关事务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中急需开发的应用软件,采取招标的形式,选定有实力的开发单位进行开发,并加以推广,避免各单位重复开发、独自开发所造成的成本过高或不必要的浪费,减轻机关智慧后勤建设的财政压力,同时也使软件开发企业的投入有所回报,增强持续研发、维护升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软件的开发推广应用处于良性发展的状态。

  第三,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对于机关智慧后勤建设要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持续改进的原则,在总体设计上力求高起点,在技术实现上力求前瞻性,既充分考虑现有的基础条件,满足近期需求,又适应长远要求,着眼于可持续发展。不可因为资金不够,就畏缩不前;也不可因为追求高大上,就盲目投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机关智慧后勤建设要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

  在机关智慧后勤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动力不足,主要来源于以下方面:一是怕麻烦。有些干部职工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有些习惯于人工操作的职工对机关智慧后勤建设更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二是怕做不好。机关智慧后勤建设毕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如果对计算机、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这些技术缺乏基本的了解,在机关智慧后勤建设上就无从下手。三是怕后续工作跟不上。在机关智慧后勤建设中,建平台、上软件固然重要,但上线运行以后,还涉及后台的持续维护、持续升级,涉及网络的安全与管理,涉及资金的持续投入等等。这是一项系统而复杂工程,需要单位上下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各相关方面的共同配合。对此,有的担心后续工作跟不上,会导致半途而废,产生了畏难情绪。针对上述问题,应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要提高对机关智慧后勤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互联网+政务服务”已成为政府职能转变的新动力和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2017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打通信息壁垒,形成覆盖全国、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数据共享大平台,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环节,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透明度,便利群众办事创业,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要求在2020年底前,实现互联网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建成覆盖全国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省级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体系”,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让政府服务更聪明,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机关事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关事务工作也是政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互联网+机关事务”体系建设,是推进机关事务管理和服务保障模式创新,实现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服务高效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于机关智慧后勤建设,已经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加快、如何迎头赶上的问题。要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充分认识机关智慧后勤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机关智慧后勤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努力推进“互联网+机关事务”工作的向前发展。

  第二,要加强对机关智慧后勤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有效的领导体制机制是推动机关智慧后勤建设的重要保证。要不断完善组织机构,建立分工明确、协调有力的工作机制。要强化考核监督,把机关智慧后勤建设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明确各部门各工作人员的职责任务,形成机关智慧后勤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要加强干部职工信息化知识的培训,培养互联网思维,使互联网体现出来的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的精神贯穿于机关事务管理和服务保障的各个领域,推动思想、组织、制度和环境协调创新。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设既具备互联网思维与技能,又精通机关事务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改变存在的懂业务不懂技术、懂技术不懂业务的人才队伍结构。

  第三,必须引入机关智慧后勤建设的新理念新模式。要整合各方资源,建立跨部门、跨系统、跨地区的技术共享与协同机制。加强与通信运营商、电子商务机构和专业服务商合作,创新合作机制,通过技术输出、资金投入、资源共享等方式,吸引集聚多元化社会资本参与机关智慧后勤建设和运营。

  作者/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机关服务局副局长  陈建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