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机关事务管理”课程授课要点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19-07-31 11:36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第五讲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机关事务管理改革

  2018年11月18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课程第五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主讲,主要讲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下的机关事务管理问题。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研究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下的机关事务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张翼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机关事务管理的理念、关系、内在要求、基本规律和实现途径等多个角度阐述了上述问题。

  张翼首先讲述了新时代下所面临的挑战,指出现阶段,虽然反腐败取得压倒性胜利,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任务还很艰巨。执政能力不足的风险继续存在,中西之间的竞争压力十分尖锐。张翼认为治理体系决定了治理能力。要构建一个权威高效的政府机构,其次才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所谓权力,无非就是办事得以奏效的能力。所谓能力,无非是善于运用手段,达到目的。”他详细介绍了作为治理体系下的10种治理能力。结合机关事务管理工作,提出了以体系建设促进能力建设,治理能力通过治理体系建设加以成熟化、制度化和定型化,并列举了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例如:浙江省在省市县统一设立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同级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因公出国、公务用车、公务接待集中管理,公共节能、政府采购、机关房地产集中统一管理,统一接收、经营和管理经营实体,分类打造会议基地、培训基地、接待基地等。

  张翼指出了机关事务管理改革与管理能力提升的阶段性目标。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是基本建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使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治理制度体系解决的是“如何保障治理结构有效运转”的问题。建构好治理主体、明确了治理功能后,重点要有一套完备的法律和制度体系,保障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转。总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下的机关事务管理,是新时代的新课题,值得我们对这一课题认真思考和探讨。

  第六讲 省级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2018年11月25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课程第六讲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王浦劬围绕十八大以来我国省级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作专题授课。

  王浦劬指出,体制优化是我国机关事务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省级机关事务管理体制建设,则是机关事务管理体制优化的重要基础。十八大以来,我国省级机关事务工作在机构设置和组织定位等方面深化体制改革,取得了初步经验,逐步形成了四种典型模式。与此同时,改革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围绕这些问题,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加强对策性研究,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提升新时代机关事务管理的治理水平。

  王浦劬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给出机关、机关事务、国管系统的机关事务、国家机关事务管理概念定义。“机关”通常指公共权力的承担者与公共权力对象之间的特定机构设置;现实表现为执政党和国家的职能部门机构设置。根据机关的属性和功能,把机关划分为业务机关和事务机关。事务机关是服务于业务机关的机构设置,更多地具有支撑性和保障性功能,是间接履行和实现国家公共权力职能的机构设置。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实际上就是集成性的事务性机关。国家机关事务管理,主要是对于国家机关事务性事务的承担和处置;是对于保障性、资金性、服务性事务低成本效益的实施和实现活动和过程;还包含着对于自己的人财物和组织制度的管理。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职能,本质上就是事务性国家机关承担的日常事务工作,尤其是管理性活动和任务。职能是机关事务管理存在的前提和原因,是机关事务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的基础。职能的确定和改革,是国家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机制、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改革的依据。国家机关事务管理的三大基本职能是经费管理、资产管理、服务管理。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体制的内涵,是机关事务管理规则和规范的结构性集成,本质上是权、责、能的规则规范集成。国家机关事务管理体制的外延包括四个维度:领导体制;纵向的管理体制;横向的管理体制(包含横向协同性体制);自身的管理体制等。省级机关事务管理的体制,指的是在机关事务管理总体格局中,省级党政部门之间、各级党政机关之间各方主次关系、权力配置、责任和职能划分的制度的结构性构成。

  王浦劬指出省级机关事务管理体制的构成要素:领导体制、组织定位、机构设置,并将目前省级机关事务管理体制归纳为四种典型模式:集中统筹模式、代理统筹模式、事业运行模式、分散运行模式。将省级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总结为三条经验:在领导体制方面,重视提升省级管理局在管理体制中的地位;在组织定位方面,重视上下级的联系沟通和协同;在管理模式方面,重视探索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体制。指明省级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应着眼于职权的确认和配置,尤其是清楚确认机关事务的公共属性、职能范围和内容;着眼于法治化和标准化;着眼于机关事务管理体制的改革(适度集中权力);着眼于运行机制的优化;政府机关与企事业单位的合理分离。

  王浦劬运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原理分析事务性机关与业务性机关的关系,进一步归纳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的概念定义。运用现状与原状的关系原理,分析了改革开放前后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变化。运用比较分析方法,总结了省级机关事务工作研究形成的四个典型模式。通过“体制”和“机制”概念辨析,推导出了问题倒逼管理机制优化,进而管理体制改革的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路径模型。通过生动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和概念模型,研究总结了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本刊编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