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办公用房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文 / 王海波
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信息化是机关事务管理工作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实践。当前,各地区正处于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期,作为具有实物资产管理特点的政务信息系统,笔者认为,办公用房管理信息化主要有以下6个发展方向。
信息化与标准化融合发展
标准是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信息化核心要素之一,重点是建立标准体系,优化管理结构、统一管理要求、合理标准布局。
针对“信息孤岛”“数据烟囱”等数据标准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应当完善标准框架、制定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应用,使系统功能紧密结合管理需求,实现一张网管理。统一信息采集标准,做到数据规范、要求细化、格式统一,便于统计分析和汇总利用,并对接国家系统功能;统一数据逻辑标准,对不规范信息自动识别处理;统一汇总分析标准,基于房间使用信息掌握,自动化汇总分析办公区整体情况。
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原则,以厘清管理结构为核心,依据层级管理关系逐层拓展构建管理结构树,上下一体,推动各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全覆盖管理。针对机构改革中单位转隶导致的系统结构变化,应具备灵活的数据迁移标准,避免数据推倒重来。
统一工作口径、统一政策要求、统一管理界限,推进应管尽管。通过标准化管理制度,对信息化管理中易发风险进行管控,突出党政机关对所属单位的监督指导责任。
信息化与现代化融合发展
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推动数字化、智慧化进程,以绩效原则为标尺,将实用性强的技术引入信息化系统,提高管理实效。
发挥“区块链 + 大数据 + 房产管理”的功能优势。利用区块链技术在办公用房使用部门之间搭建可信的、可互相监督的信息数据通道,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提高资源调集能力。分层级、分区域统筹房源余缺,建立决策分析系统,将可用房源自动匹配用房需求,形成趋向性调剂建议,为配置保障规划提供决策参考。自动分析研判办公用房出租出借、违规监管等情况。
融入CAD建筑图纸管理工具,使用单位可发挥掌握第一手资料的优势,随时进行在线编辑后提供给系统,保障动态管理、更新。已经在房地产市场上较为成熟的实景VR立体图像技术,可以融合地理化信息系统通过办公地点标识查看房屋三维、全景图,直观显示楼宇外观及内部实景,实现远程决策,减少实地调研发生的人力物力消耗。
信息化与精细化融合发展
围绕精细化管理要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为数据采集、日常管理、信息利用等各环节打分,对效率低下的对标整改,提高效能。
推进信息精细化采集,房产信息应当精细分解到每栋楼、每个楼层、每个房间,通过逐个统计自动汇总整体使用数据。利用系统自动化分析预警,掌握办公用房管理领域易发多发的超标使用、违规占用情况。
精细化整合服务资源,开放网上办事服务,促进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审批事项全程网上办理,精简工作流程,提供统一申报、统一查询、统一办理服务,保证办理进度和结果可跟踪、可查询,从原来的“让部门跑”,实现向“让数据跑”转变,推进效能型政府建设。
精细化实施安全管理,在完成等保测评的基础上,综合采用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入侵检测、恶意代码防范、安全审计、防病毒、数据加密等多种技术措施,实现系统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通过不间断防护,防止对信息系统的非法侵入和攻击。
信息化与便捷化融合发展
便捷化是信息化的重要目标。以往信息化建设多从管理者角度出发,缺少立足使用者的换位思考,结果开发出的应用项目和服务平台,往往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办公用房管理信息系统应当契合使用者需求,既要保证信息采集符合实际需求,又要简单、实用、高效。
注重操作方式设计,充分考虑操作者能力差异,做到界面简洁、操作简单。可建立引导式操作设计,步步有提示;可引用全程模拟操作视频教程,并配套书面使用说明;可引用机器人智慧问答,实时在线答疑,并拓展学习模式,通过管理者干预提高问答能力,提供智能帮助。建立移动办公用房管理信息化系统,与PC端同步开发,信息同步使用。
注重管理流程设计,统一门户登录、统一逐级认证、统一分层管理、统一标准汇总、统一数据展示,依托信息自动化分析、汇总和应用能力,打通业务束缚,一站式满足党政机关办公用房信息统计、决策分析、需求匹配、使用监管、闲置利用、管理审批、学习交流等功能需求,实现数据集中、管理集成的“智慧管理”。
信息化与共享化融合发展
当前,大数据收集和管理相对离散,数据孤岛问题较为突出,应当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加强共享管理,促进资源利用。可与财政部门共享信息,可以加强资产监管,避免资产流失;可以协作将不适宜办公资产及时淘汰,转换用途用于民生或发展产业,确实不能利用的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予以处置。
与发展改革部门共享信息,针对办公用房和技术业务用房建设需求,提供调剂解决方案,如房源匹配成功,就可以节约建设经费,缩短供房周期。
与党政机关共享信息,通过为使用单位提供闲置房源“公房仓”,促进党政机关自主选用闲置房源解决新增办公需求。例如有集中办公区单位与其他单位共用机房,节约了设备购置经费,并实现用电节能。注重跨层级信息共享,提高需求解决率和资源利用率。
开放信息服务社会,特别是对不涉密单位的信息开放,有利于提高群众办事效率及满意度,解决办事难问题,提高办公用房管理信息化的社会效益,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共享服务不能脱离监管,更不能危害政务信息安全,信息化共享需要明确条件和范围,在技术上、管理上制定可行策略,建立完善的共享流程、范围清单和审核制度,形成健康的共享体系。
信息化与专业化融合发展
办公用房管理信息化离不开专业化技术人才。以往信息化建设往往重系统建设,轻人员队伍建设。有的信息员不掌握房产情况,业务能力不足;有的不负责具体管理,工作脱节;有的是临聘人员,责任意识不强。这些问题导致管理效能低下,需要通过加强专业化管理培训提高。
在队伍保障上,推动使用单位设置办公用房管理专岗,选配有经验、掌握政策的人员负责,落实落细管理责任。建立常态化联络制度,加强信息员动态管理,对于管理人员变更的,给予重点关注,让新同志快速进入角色。
在业务培训上,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可充分利用行业主管部门管理优势,分系统分类别逐级开展业务培训、问题解答和工作交流。积极利用信息化系统专门栏目,提供政策学习、业务交流、经验展示功能,推进在线学习。
在责任落实上,建立良好的考评奖惩制度。树立先进典型,给予适当奖励,推动示范引领。采取实名制管理制度,信息采集结果可查询、有登记、可追溯。对瞒报、漏报和违规用房的,依法依规追责。
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方向需要随着新技术发展、
新工作形势不断调整完善,在具体实践中,需要聚焦问题、完善机制,加强谋划设计,逐步探索建立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信息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