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领导 创新形式
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图书馆(以下简称“图书馆”)成立于1916年,是国内最早的科技专业图书馆。图书馆持续推动服务创新,有效地促进了图书馆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赢得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赞誉。近年来,图书馆连续通过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和首都文明单位验收,获得2012-2014年度首都文明单位称号。2014年3月,图书馆志愿服务站被首都文明办确定为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站。
一、主要做法和活动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创建工作基础
1.理论基础扎实,认识到位。图书馆多方面倡导、宣传、贯彻创建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了干部职工对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认知度、自觉性。
2.创建机制健全,保障有力。图书馆把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始终保持健全的创建机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行政积极支持、党政工团紧密配合、职工热情参与的工作格局,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三年来共投入46万元创建经费,主要用于阅览大厅环境改造、职工运动会、城乡共建活动等。
3.创建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图书馆每年都制定创建文明单位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制定和落实《中国地质图书馆2010—2020年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图书馆科学发展考核体系。
(二)找准工作切入点,提高服务支撑能力
1.主动服务地学信息需求,发挥了重要基础保障作用。一是转变服务方式。通过电话、传真、网络参考咨询、上门服务、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等手段,随时跟踪信息需求,变一般化、单一化服务为专业化、个性化、全方位服务。二是创新服务手段。通过升级网络、完善文献查询检索系统、构建统一检索平台、VPN接入、加强技术培训等手段,提高了读者用户独立自主获取文献信息能力。三是拓展服务内容。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内开展文献资源利用培训,免费为广大师生借书和复印、免费提供阅览和自习场所、免费咨询和网上查询,每年为20名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
2.主动服务地调与科研,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图书馆在地质找矿中的情报研究和成果管理取得了一些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发挥了“突击队”的作用,2013年以来,图书馆33个学科馆员服务小组与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人员有机结合,一岗双责,面向国土资源、地调单位和部分地勘行业单位的科研项目、课题组和个人开展个性化、知识化服务,有效满足用户深层次的文献需求。
3.主动推动地学文化传播,发挥了经常性阵地作用。一是开展地球科学文化研究。由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人员组成业务骨干,承担并圆满完成了地质大调查及科技部“地球科学文化建设与发展”等一批研究项目,为传播和普及地学知识,促进地球科学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二是建设科普网站。三是定期开展地学文化科普活动。
(三)扎实开展“五个一”创建工作,不断提升文明程度
1.设立道德讲堂。在馆内二楼廉政文化图书馆展厅设立廉政道德讲堂,采取学习宣传道德模范、组织文明礼仪培训、收看辅导讲座、举办论坛讲座等形式进行宣讲活动和典型示范教育,使大家品悟道德力量,升华自身境界。
2.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由图书馆团委牵头,组建以青年职工为主的常态化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全馆注册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数占职工总人数的40%以上。一是发出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倡议书。二是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由馆领导带队,每年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到北京郊区参加春季义务植树活动和开展科普下乡活动。三是支持和援助西北项目建设。连续两年选派7名青年团员到内蒙古地调院、宁夏地调院野外项目组开展地学文献信息服务,推进当地的地质找矿工作。
3.设置“遵德守礼”文明提示牌。在图书馆公共区域、楼道等醒目位置,悬挂体现道德建设、文明创建等内容的提示牌,同时利用局域网、宣传橱窗、LED电子屏等设备进行宣传,引导职工和社会公众践行文明风尚。
4.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图书馆积极开展“文明用餐、反对浪费”宣传教育活动,践行“光盘行动”,在书吧餐桌上设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内容的提示牌,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成立伙食监督委员会,不定期检查书吧的用餐情况,宣传节约典型,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营造文明用餐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
5.建立网络文明传播志愿队。图书馆建立了网络文明传播志愿队,在馆内网上开设文明传播、精神文明、读书网、夕阳红、地球科学文化等栏目,发布和展示网络文明传播活动的内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播道德模范、时代楷模等先进事迹。
(四)丰富城乡共建内涵,推动文明创建上台阶
1.调查研究,了解需求。图书馆按照文明办“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活动要求,在与密云县不老屯镇不老屯村建立结对共建乡村文化站的基础上,图书馆主动服务,由馆领导带队组成6个调研组,到北京市密云县不老屯镇6个村庄以及不老屯镇进行调研,了解当地文化需求,丰富城乡共建内容,不断完善不老屯“乡村文化站”,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2.创新形式,主动服务。将原有的不老屯村文化站,扩成“乡村书屋”,将所需书目和书架购置齐全。据统计,2011年以来,图书馆共捐赠不老屯镇图书4090册、捐赠电脑11台等等。图书馆逐步扩大服务范围和内容,积极与昌平区国土资源局、黑山寨村和怀柔区北沟村、四渡河村、五渡河村联系,开展科普和文化下乡活动,共建和谐文明乡村。
3.建立机制,形成制度。图书馆与不老屯镇建立了长效的共建工作机制。结合数字资源和网络特点,让村民通过互联网能够充分学习农业科学技术、了解市场信息、预防自然灾害等,并将共建活动作为图书馆干部职工锻炼才干、了解社情,体察民意的重要渠道。
二、主要工作体会和下一步工作设想
(一)提高思想认识是前提。图书馆把抓文明单位创建作为振奋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促进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手段来抓。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积极组织和参与创建各项活动。
(二)找准工作切入点是关键。图书馆注重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单位的中心业务工作有机融合、深度结合,按照“业务相近、便于活动、促进发展”原则,贴近实际、贴近工作、贴近群众,紧密围绕业务工作,以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城乡共建等为抓手,通过党群联建、横向联动等形式,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为图书馆事业发展起到了服务和带动作用。
(三)丰富创建内容是保障。图书馆以“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竞赛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规范行业行为,提高了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