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弘扬宋庆龄精神 引领文明新风尚
精神文明建设网    www.ggj.gov.cn    2015年06月29日

弘扬宋庆龄精神  引领文明新风尚

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

    

北京后海北沿46号原是一座山清水秀、庄重典雅的清代王府花园,建国以后,孙中山夫人、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曾在这里居住了18年1982年对外开放,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成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发源地和精神家园。宋庆龄是20世纪的伟大女性,她为“维护人类的文明和进步”贡献毕生力量,是举世公认的一面伟大旗帜。弘扬宋庆龄伟大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风尚,是历史和时代赋予宋庆龄故居的光荣使命,也是践行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和平、统一、未来”三项宗旨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高度重视文明创建工作,将创建工作与故居业务、基金会三项宗旨深度融合,切实履行职能,取得良好效果2011年,中央文明委授予故居“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近两年,又先后获得2012年“全国妇女创先争优先进集体”,2013年“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4年“首都首批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站”“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金牌项目”2015年“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社教部)等称号。

一、创新实施“时代小先生”计划,坚持不懈地引领“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新风尚

 学雷锋活动一以贯之继承和发展宋庆龄的“培养民主精神,塑造未来领袖”理念,发挥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职能,为少年儿童打造学雷锋志愿服务平台,于2011年“六一”前夕启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时代小先生计划”,全国政协副主席林文漪担任该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10余名国家督学组成专家委员会。为孩子们开设讲解、礼仪、表演、英语等公益培训课程,每周六日组织时代小先生到故居为观众志愿讲解,迄今已有大约2000名少年儿童参加,上万名观众从中受益。“时代小先生学雷锋”活动一以贯之、坚持不懈近年来表彰百名事迹突出、能够“一帮一、一带五”带领小伙伴共同进步的少年儿童

为推广“时代小先生”活动,目前已在京建立21所“时代小先生”示范校。发挥基金会对外交流职能,为孩子们提供高端实践平台,让他们在APEC财长会、与球星贝克汉姆互动等活动中展示志愿风采,组织赴韩国、马来西亚和法国等国交流。目前,“时代小先生计划”已在全国产生影响,并得到爱心企业家捐赠2000万元专项基金。2013年10月,全国首个地区级“时代小先生”示范基地在湖北荆州挂牌。一年来,荆州八县市4000余名少年儿童参与,2014年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和重庆宋庆龄旧居已成示范基地。“六一”,评出“十佳”和优秀时代小先生,隆重举行颁奖仪式2015年,该活动被列入西城区教委“城市学校少年宫”计划,将在西城区小学生中实现全覆盖,为下一步发挥作用搭建更好平台。

  志愿服务引领示范2011年成立故居志愿者联合会以来,目前常年活跃在故居的志愿者约300人,包括19所高校和中学学生在京离退休干部职工北京什刹海摄影协会等社会团体成员,以及来自港澳和美国的大学生,年龄跨度从00后到50后。认真组织志愿者面试、选拔、培训,开放值岗、咨询、讲解、翻译等志愿服务岗位组织志愿者参与各类教育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国际交流,使志愿者真正成为故居延伸的工作手臂。志愿组织机构健全,配备专门人员和办公室,开展团体实名注册,建立QQ群、微信群、表彰“优秀志愿者”,定期举办联谊2014年荣膺首都示范站后,北京市多次组织到故居现场学习观摩。 

  帮扶共建发挥优势发挥基金会作为公益机构的独特优势,积极开展帮扶共建,每年“六一”邀请外来务工子女、贵州贫困地区儿童、残疾儿童和时代小先生欢度节日,赠送节日礼包;长期对口帮扶海淀区徐各庄村少年儿童,每年捐赠价值上万元的食品;支援大凉山学校专项费用6万元;赴湖北荆州、河南焦作帮扶少年儿童,捐赠棉被等物资;与美国银行志愿者共同开展帮扶贫困儿童活动等。

      二、大力弘扬宋庆龄精神,建设国家级、全方位、高水平精神文明宣讲阵地

  道德讲堂影响深远开发《宋庆龄主席的统战艺术》、《宋庆龄的群众路线观》等专题讲座,先后有中央党校、社会主义学院、机关团体3000多名局处级干部到故居进行现场教学。组织撰写《宋庆龄故居廉政教育读本》,向机关团体的党员干部发放。创新中小学生走进故居大课堂的内容,开设《宋庆龄的爱国主义精神》、《北京四合院》等课程。

 诗歌诵读重温经典清明节、宋庆龄诞辰纪念日等传统节日来临之际,组织朗诵《大同篇》、《少年中国说》等经典篇目,弘扬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德,打造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平台

 节日庆典精彩纷呈3月倡导“争做雷锋式好少年”;4月举办海棠文化节;“五四”开展首都高校“宋庆龄精神”知识竞赛;6月举办在宋奶奶生活过的地方过“六一”活动;9月举办菊石文化节。春夏秋冬活动不断,次次有创新、有亮点、有特色赢得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和一致好评。

    三、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建设体现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展示“窗口”

 服务质量精益求精正装上岗、双语讲解,每年讲解近2000场次,展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每年完成重要接待、会见、会议、活动、参观任务400余场次,确保服务基金会“三项宗旨”细致周到。牢牢把握安全工作这条故居生命线加大技防设备投入,落实安全责任。建立完善的文物藏品账目体系,开展文物的数据采集定级保护和征集开发。 按照3A国家级旅游景区要求,加强游客服务中心标准化配套建设,完善便民措施。

 精心维护古典园林。认真做好庭院维护和内务管理,加强古树养护、草坪维护,降低树木发病率,养殖草花2000盆,养护鸽子300余只,整治门外道路停车秩序混乱情况,保持生机勃勃、幽静典雅的古典园林景观。

 文明风尚广为宣传每年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光明日报等国家级媒体上发布消息和深度报道近百条次,注重在宋庆龄诞辰纪念日、学雷锋日的大力宣传

在创建精神文明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有以下三点心得体会:一是必须充分认识宋庆龄精神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关系,始终坚持把弘扬宋庆龄精神作为精神文明创建的必要组成;二是必须主动把本职工作与精神文明有机结合,始终坚持把精神文明创建作为引领、深化和拓展本职工作的有效途径;三是必须集中力量打造精神文明活动品牌“时代小先生”,始终坚持发挥文博单位、人民团体、公益机构集于一身的特殊综合优势。

展望未来,我们要倍加珍惜“全国文明单位”荣誉,再接再厉与时俱进,坚守阵地、擦亮品牌,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扬宋庆龄精神的时代意义,努力引领当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风尚,争取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