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于丽:予人玫瑰 手有余香
精神文明建设网    www.ggj.gov.cn    2014年07月28日

予人玫瑰 手有余香

北京友谊宾馆 于丽

 

     自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于丽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把“服从领导、团结同志、认真学习、扎实工作”作为工作准则,踏踏实实,勤勉敬业,练就了扎实过硬的业务技能,在全国、中央国家机关和北京市举办的多个服务技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为宾馆争得了荣誉。她在全身心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志愿服务作为自己的应尽之责,利用休息时间,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最喜爱的人生格言——“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一、帮老助残,奉献爱心。于丽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北京市正在开展“助老工程”。当在电视上看到边远山区那些佝偻着身躯坐在低矮土坯房里的老人,看到那些空洞无助的眼神的时候;当得知这些老人一天最多只吃两顿饭,而仅有的这两餐全部都是稀粥的时候;当报道说那里的老人家庭年收入不足百元,见过最大面额的人民币就是一元钱的时候……于丽的心一次又一次被深深地刺痛和震撼!她把刚发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工资全都拿出来,送到了北京市民政局“助老工程”工作室。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于丽走上了无怨无悔的志愿服务之路。16年来,她把自己工作之外的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需要帮助的孤寡老人。因为常年去敬老院照顾需要临终关怀的老人,她还养成了随身携带笔记本的习惯,随时记录老人的需求,以孝心延续爱心。

    在关爱老人之余,于丽还参加了海淀残联组织的帮助聋哑儿童“微行动”。 她利用每周六下午的活动时间和志愿者同伴一起,到那里陪伴他们玩耍,跟他们学手语,教他们画画,给他们包饺子,帮助他们减少孤独感。几年前的一个冬天,为了教会一个两岁多的聋哑女孩发声说话,她一边抱着孩子站在窗前看雪,一边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对着孩子说:“下雪、下雪……”。小女孩一会儿看看窗外,一会儿低头看看她略显夸张的口型,时不时还会用手摸摸。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雪已经停了,就在大家都快麻木和绝望的时候,小女孩嘴里终于吐出了微弱而模糊的声音“下雪”。那一刻,于丽的泪水夺眶而出,内心瞬间被幸福感填满。

    二、助学宣讲,帮扶教育。随着从事公益活动的时间越长,于丽越发现公益慈善仅仅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需要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实际的帮助,特别是那些贫困地区正在接受教育的孩子们,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注和帮扶。从2010年开始,于丽与河北省宣化县二中的一名初中生组成了帮扶对子,经常去学校看望她,给她带去吃的用的,每个月还保持书信往来,从物质和情感上给予慰藉。但是,她没有满足于这种简单的帮扶方式,不仅自费进修了教育学和心理学,还考取了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她坚持到位于昌平区的小天鹅公益学校任教。那是一所专门为来京务工人员子女开设的民办小学,由于资金匮乏,这所学校条件非常艰苦、师资力量也很薄弱。这对于缺少教育实践的于丽来说,确实是个挑战。她上课之前认真备课,下课以后仔细总结,没课的时候旁听其他老师的课,从中找到不足,一点一滴,不断改善。经过不懈努力,现在孩子们都很喜欢她,每次课间都会拉着她唱歌、聊天、做游戏。每个学期结束,孩子们都会自己画贺卡送给她,希望下个学期还能在学校里看到她的身影。

    2013年,于丽随“心计划”志愿者团队赴青海开展助学活动。在贫困的山区,她看到由于生存条件恶劣,孩子们经常会吃不上饭,更不要说到学校接受教育了;很多家庭只有留守的老幼妇孺,完全没有劳动能力;还有的孩子从来就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于丽又一次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在助学活动中,她克服着多变的气候和高原反应,一次次地奔波于学校与孩子们的住家之间,联系、核对、搬运物资、安排家访……把一笔笔善款无一差错地送到了贫困孩子和他们家人的手中。回京后,她把在青海的所见所闻迅速整理编辑,开始在工作单位、上级机关,以及很多学校进行公益宣讲,介绍助学情况,鼓励孩子们从小学会珍惜、感恩和节俭,努力把公益慈善的种子撒播到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有越来越多的同事开始投身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帮扶活动,用自己的爱心温暖着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

    三、无偿献血,关爱生命。早在几年前,于丽就已经在中华骨髓库中登记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她相信,只要大家勇敢地伸出手臂,生命就会在这里延续!她坚持每年无偿献血,没有告诉任何人,每次都是稍作休息就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作为北京市红十字会发起的“彩虹计划”的一名志愿者,在今年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于丽到海军总医院和患有白血病的孩子们一起欢度节日。为了让一个叫梁宇鹏的饱受白血病折磨的孩子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祝福,她特别准备了一个笔记本,里面收集了61个爱心人士的签名和留言。当看到小宇鹏收到这个装满了爱心的笔记本,脸上露出幸福快乐的笑容时,于丽真切感受到了生命带给病患儿童的温暖,感受到了公益事业带给自己的满足。 

    在投身社会公益这条路上,既有得到认同和信任的满足,也有被误解和受委屈的时候,但于丽始终认为,“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人生格言是支撑自己走到今天的最大动力,自己才是志愿服务活动的最大受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