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朱敏:恪尽职守,研制出先进的蛟龙号声学系统
精神文明建设网    www.ggj.gov.cn    2014年08月28日

恪尽职守,研制出先进的蛟龙号声学系统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朱敏

    朱敏同志长期从事海洋声学技术研究和海洋声学仪器的研制工作,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多项国家863计划研究项目和军工型号项目的研制工作,所负责研制的某型号多普勒计程仪已定型生产。申请和获得多项美国、中国发明专利和军队发明专利,获2003年度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2006年度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第十一届中科院十大杰出青年称号、7000米级海试先进个人称号、2013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和政府特殊津贴。

2003年以来朱敏同志担任“十五”863重大专项“7000米载人潜水器”副总设计师,声学系统负责人,负责载人潜水器声学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工程实现。重点解决了声学系统总体设计、高效可靠的水声通信技术(包括自适应均衡技术、Turbo码、抗误码的图像压缩技术)、针对母船特点的工程实现等问题,所设计的声学系统技术先进、功能完善,具有通信、定位、障碍物探测、目标搜索、地形地貌测量、海流剖面测量和潜水器速度测量等全面功能,与国外同类载人潜水器相比在功能和性能上都居于前列,先进的水声通信和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能力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朱敏同志率领团队完成了系统设计、设备研制、总装联调和系列海试等工作,解决了一个个技术问题。

在项目立项时,为了在研制完成时仍具备技术先进性,选择了当时具有较好技术基础但还不成熟的高速数字水声通信技术方案。在老一辈科学家朱维庆研究员的指导下,带领团队成员开展了水声通信机自适应均衡技术、Turbo码级联技术、图像压缩技术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并在湖上和海上开展了多次试验,解决了水声通信的核心问题,相关成果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并发表了多篇论文。所研制完成的水声通信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外同类载人潜水器的水声通信系统相比在功能设计和性能指标上都具有先进性,被“蛟龙”号总设计师评价为“蛟龙”号三大国际领先技术之一。

在2009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次海试水声通信系统遇到严重困难时,团队面临巨大压力,朱敏同志作为团队负责人临危不乱,带领团队从自身设计的不足到外部因素多角度认真分析原因,最终确认母船的噪声干扰是主要的原因。团队基于水声通信系统良好的模块化设计和扎实的技术功底,在短短3天时间内改造完成了一套模拟制式的水声通信系统,保障了海试工作的顺利完成。在海试后对水声通信系统进行了改进,有效克服了母船噪声干扰的影响,并且设计实现了自适应多制式通信模式和更友好的用户接口,在后续的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0米级海试中通信效果良好。

在海试中,朱敏同志带领声学团队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圆满完成了声学系统技术保障工作。每次海试前都对设备进行认真的检查,不辞辛苦到千岛湖试验场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测试。出海期间每隔2~3天就对声学设备进行一次检查维护,防止振动、盐雾等损坏设备。每次下潜试验时,声学团队的人总是早早到甲板准备,潜器下潜后其它团队可以休息,而声学团队的人还必须值守在水声通信的显控台前,下潜试验结束后,声学团队的人还要把大量的试验数据下载进行分析处理。在海试中多次出现水声通信吊放电缆被意外损坏的情况,声学团队连夜抢修,把对后续的下潜计划的影响降到最低。正是团队成员的努力,保证了声学系统的出色表现。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012年完成7000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创造了世界上同级别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记录,2013年在南海和太平洋圆满完成了3个航段21个潜次的试验性应用下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下潜试验中,声学系统工作稳定、效果良好,为海试的成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水声通信系统表现尤其出色,得到高度评价。声学团队被评选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先进集体,朱敏同志被评选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先进个人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国家领导人接见,2014年被授予五一劳动奖章。